让客户自动听话的心理神器:社会认同原理(系列之四)

从罗胖的《002号发布会》说起

你还记得罗胖在2017年8月31日的《002号知识发布会》吗?我们今天的话题就从罗胖开始。发布会后不久,小马宋就写了一篇文章《我和我同事各写了一套海报,你觉得谁写的更好》(这个标题好长哦),文中说的海报其中一张是这样的——


让客户自动听话的心理神器:社会认同原理(系列之四)_第1张图片
一次性博弈

每张海报都很好玩,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张.其中说到博弈论中的“一次性博弈”,包括我在内的都深以为然,不同的是在这之后的很多天,我心里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这是为什么?直到前几天,懂得了营销心理学的一个强大说服神器——社会认同原理,才知道一次性博弈背后有着多么巨大的力量,在驱使着人们纷纷做出了听样儿决定,遂有了您今天看到的文章。

社会认同原理概念

社会认同原理认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

回到旅游景点中的“一次性博弈”现象,包括自己带着家人或伙伴在旅游区吃饭的时候,也是遵循选择“旅游区那家饭店人多那家肯定好”的原则去执行的,也正是这么多人都去吃,我去了肯定也没错的心理在作怪。

这就是社会认同原理促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的强大说服和影响力量对“一次性博弈”的深刻解读。

由此我又想到了颇受争议的围观群众现象。

“吃瓜群众”的背后

1964年3月13号凌晨3点,纽约酒吧经济Kitty Genovese在即将到达寓所时,遭到持刀暴徒的侵犯,她惊恐的尖叫并恳求帮助。但她的38户邻居,很多人走到窗户前观望了片刻,目睹她在歹徒手中挣扎,但直到歹徒离开,才有人打电话报警。但Genovese却未能得到及时救治很快就死去了。

为什么Kitty的邻居没有一个人援助她?

不要认为Kitty的悲剧发生在没有人情味的美国。

我们举几个发生在中国的例子——


让客户自动听话的心理神器:社会认同原理(系列之四)_第2张图片
八国联军过河

这是一张珍藏在美国国家博物馆(史密森尼博物院)的老照片,记载了八国联军1900年8月14日攻入北京城的历史瞬间。这张照片显示,联军正在顺外城的下水道攻入城内。让人惊讶的是,当他们爬上岸时,京城百姓居然齐齐站在河沿,作围观状。


让客户自动听话的心理神器:社会认同原理(系列之四)_第3张图片
俄国人处死为日本服务的中国人

上图是在辽阳,俄军绞死一名为日军服务的“中国间谍”的全过程。

两张照片都同样揭示了,晚清时的中国人有着强壮的身体,可是面对自己的民族、国家同胞被外国人处死显现出来的确实麻木与面无表情,就像个看客一样对八国联军等其他列强的罪行冷眼旁观,做无视状,一切都跟自己没关系。

再看下面这张充满讽刺意味的漫画——


让客户自动听话的心理神器:社会认同原理(系列之四)_第4张图片
妈,你旁边没人吗?

这就是崇尚尊老爱幼的传统在现实社会下老人跌倒没人扶的社会现象,而这个现象还催生了一个奇怪的险种——专门针对老人摔倒没人扶的“跌倒险”。

这难道能够被简单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怕讹诈”、”老好人思想“等来解读吗?

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怕讹诈”的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子的力量,让人能够无视别人危害,“伤失道德“而不采取任何行动。

西方研究者后来证实,一般说来,在我们自己觉得不确定、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时候,我们最有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

这可能解释了吃瓜群众的背后——别人吃瓜,我也吃瓜绝不吃土豆,别人围观,我也围观决不去反抗救人。

对于老人跌倒没人扶的社会现象,西方以一个”多元无知“理论来解读现象背后的真正心理原因——

在审视他人反应、消除不确定性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忽视一点微妙而重要的事实:其他人可能也正在寻求社会依据。尤其是局面模糊不清时,人们都倾向于观察别人在做什么,这会导致一种叫”多元无知“的有趣现象。

多元无知现象揭示了鲁迅笔下麻木不仁的举国之耻。

也解读了老太太跌倒后那么多围观者没人搀扶:受害者迫切需要帮助,全体旁观者却无动于衷。

人们总是归结于这些原因是归根于人的异化和冷漠。

然而,对此,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发现在公共场所观看危机事件的旁观者越多,愿意提供帮助的人就越少。当旁观者的数目增加时,任何一个旁观者都会更少地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或紧急情况,更少地认为自己有采取行动的责任。这被称为 旁观者效应 。

针对旁观者效应,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越来越似乎接近于真相——围观人数越多,任意一个围观群众会提供帮助的概率就越小,出现愿意伸出援手的好心人的概率也越小

同样,基于多元无知,每个人也都得出结论,既然没人在乎,那就应该没有问题。这个结果把人的异化和冷漠,善与恶等分析都摒弃在外。因为研究表明,如果是围观者单个人遇到这种紧急情况时,80%以上的人都施出了援手。

多元无知让人觉得人越多越安全

同理解释了旅游区一次性博弈:

人多的饭店更好吃的认知


社会认同原理在营销中的应用

汰渍广告中普通人

相信每个人都看过宝洁的汰渍洗衣粉的电视广告片,你知道为什么他们会选择看似普通家庭妇女、小学老师、普通工厂工人和社区大妈来出演他们的广告吗?

根据社会认同原理,这些”跟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事实上他们都是专业的广告演员)的推荐能够发挥相当有效的广告作用。

朋友圈晒消费者使用前后对比案例

分众传媒在电梯里的广告海报,我们不断看到某某品牌在某类产品力位列前列,增长最快品牌,或销量最大,他们为什么不厌其烦的这样宣称?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没必要标称自己的产品如何如何好,质量如何过关,而只需说其他人都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就够了。

还有广大苦逼的微商伙伴们,为什么要在朋友圈中不厌其烦的暴晒他们的产品每天有多少人购买,发多少微信打款的截图,甚至发出用户使用前后的对比照片)此处还是用了对比原理这一强大说服力武器),甚至包括很多人的使用前后对比照片、视频...

他们这么做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心理原理在指导——

现在基于社会认同原理,我们对此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要是很多人做相同事情的时候,他们必然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尤其是在我们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很乐于对这种集体智慧投入最大的信任。


社会认同原理会帮你对难以抉择的问题做出快捷决定:

相信大多数人的行为,他们准没错。

这样,你就不会为被犹豫不决的思考而烦恼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客户自动听话的心理神器:社会认同原理(系列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