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坚持学习,你所有的困惑都会找到答案

文/啸谷

也许我的困惑也曾是你的困惑,我们的一生中也会不断遇到各种困惑,但只要养成求知的习惯,所有的困惑都会找到答案。

只要坚持学习,你所有的困惑都会找到答案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困惑一:树立远大志向与个人成就大小的关系

我们很多人从小就被灌输要树立远大志向,但小时候的远大志向无非是长大了要做大官、赚大钱、当名人等等。后来才明白,为了实现个人利益的志向其实称不上远大。

大四那年,百家讲坛名师孙立群教授到我们学校讲秦朝丞相李斯,我对他其中一个观点很认同,大意是:人要想成就大事,必须摒弃私心,要树立脱离小我、为国为民的远大志向。孙教授结合李斯的生平来论证这个观点:

李斯的前半生一直以秦国大业为己任,公而忘私,一心辅佐秦王嬴政,在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中立下盖世功勋;但秦朝建立后,随着李斯官位的不断提升,他的私心开始膨胀,已经没有了当时为国为民的志向,终于在秦二世的问题上任凭私欲作祟,听从赵高蛊惑,与赵合谋,逼死贤明的长子扶苏,立无能的少子胡亥为帝。不仅自己落得个“腰斩于市”的下场,更间接导致了他苦心辅佐建立的大秦帝国很快土崩瓦解。

只要坚持学习,你所有的困惑都会找到答案_第2张图片
电视剧《大秦帝国》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从那时起,每当和人谈起志向,我都要把孙教授的观点重复一遍。直至工作一年后遇到了一位海归大哥,他说,现在的社会越来越现实,人人都是为了自己,那些天天把远大志向挂在嘴边的要么是靠这个骗钱,要么会被人当成傻子。他当时问了我一个问题:很多人并没有远大的志向,但也一样有很伟大的成就,他们取得成就后又造福了很多人,那么志向是否远大和能否取得伟大成就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问题当时难住了我,虽然我坚信孙教授的观点正确,却始终理不顺志向和成就之间的关系,直到后来参加了一次培训,听到一个故事才恍然大悟:

故事很简单,说的是一个人每次在庙里给家人祈愿的时候总不能把家人的名字一一说全,老是会漏几个,她为此很苦恼。后来别人告诉她:你为众生祈愿,不就把所有家人都涵盖进去了吗?

其实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可人有时候往往就会卡在这些并不复杂的思维里面。有些成功人士可能一开始是为了一己私利奋斗,但随着事业的慢慢做大,就会超越个人上升到利众的层面,最终再得到众人的回馈。例如马云,他当年创业的初衷并不一定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但最终成就他的一定是靠着这个志向的感召。

我们可以为实现个人利益而立志,但如果取得了一些成绩后还不能把志向由个人利益上升到更高层面的话,进一步的发展就会受限。这也是很多优秀人物事业到了一定阶段便无法突破的原因。


困惑二:读了很多书都忘记了,读书到底有用吗?

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自幼儿园到高中,读与考试无关的书都可能被视为不务正业,更鲜有人会引导我们要读哪些“闲书”以及如何正确地读书。前些年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出现了很多不读书也能赚大钱的人物,“读书无用论”在一段时期内甚嚣尘上,很多农村孩子往往高中一毕业就外出打工。一直到现在,我还能时常遇到一些亲友托我给他们未成年的子女或弟妹介绍工作。

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总会劝他们回去读书,但当他们举着身边的例子说着读书无用的时候,我却往往支吾半天也不能给出一个有力的辩驳。从小到大,我读过的书也有不少,虽然一直相信读书有用,却总不能把这个作用总结归纳出来。有人问我读过的书能记得的有几本?我也只能回答虽然记不住,但是……,之后便没了下文。

只要坚持学习,你所有的困惑都会找到答案_第3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看到了一则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小时候读书的故事,有了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任继愈小时候也曾怀疑过读书的作用,他爷爷便让他拿了个装过煤的篮子去打水,打了几次肯定打不着水的,他便说用这篮子打水没用。这时他爷爷让他观察篮子,只见篮子上的煤已经全没有了,连提手都变的非常干净。爷爷便告诉他,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即使记不住,却可以荡涤心灵。

再有人问我读书的作用,我便可以用这个故事来回答了。


苹果教父乔布斯说“求知若饥、虚怀若愚”,那些取得伟大成就的人无一不是保持了终生学习的习惯,毛泽东一直到了晚年仍手不释卷。只有养成求知和思考的习惯,我们才能发现生命中的各种困惑,也只有把这些困惑一一解答,我们的人生才能不断进步,而找到答案最好的办法仍回归到了坚持学习上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只要坚持学习,你所有的困惑都会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