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卿接着说:“为将者要做到六条:第一,制定号令,要严厉并且有威信;第二,赏功罚罪,要确实而有信用;第三,阵地营垒,粮秣财物,要周密严固,让敌人不能陵夺;第四,调动行军,无论挺进还是撤退,都保持秩序,安稳而迅速;第五,派出斥候侦查敌人,一定要深入到敌人内部,甚至和敌军队伍相参,直接探听到他们的消息;第六,和敌人遭遇决战,一定打我有把握的仗,不要做出情况不明的决策。这六条,叫六术。
“另有五条:第一,不要我喜爱他就任用他当将领,不喜欢的人就不用;第二,不要打了胜仗就疏忽怠慢,忘了随时可能再被敌人反击打败;第三,不要对内威严,对外轻忽;第四,不要只见其利,不顾其害;第五,凡考虑问题,一定要成熟,凡使用财物,一定要宽裕。这五条,叫五权。
“又有三条,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有三种情况:第一,宁愿被处死,也不可听上级命令而把部队带到不安全的险境;第二,宁愿被处死,也不可听上级命令出战去打不可能打胜的仗,导致全军覆没;第三,宁愿被处死,也不可听上级命令而伤害平民百姓。这三条,叫三至。
“受命于君王,上任为主将,率领上、中、下三军,三军既定,各级将校尉官各就其位,粮秣军械财物各得其正,则君王的赏赐不能让他喜悦,敌人的挑衅不能让他愤怒,心中有主见,外物不能动摇,这就叫至臣。
“任何事情,都实现谋虑周全,保持敬畏,慎终如始,始终如一,这就叫大吉,没有覆败之祸。凡事能成功,总是因为他一直保持敬畏谨慎,失败呢,总是因为轻忽懈怠。所以,敬畏心始终压倒懈怠心的,就是吉兆;懈怠心压倒敬畏心的,就是凶兆;保持敬畏,谋划周详,克制自己求胜的欲望,不存任何侥幸心理。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谋划定计超过欲望的,就可从心所愿;欲望超出了谋划定计的范围,就是凶兆。战时如防守,行军如作战,战胜了也不骄慢,只当那是运气。要敬谋、敬事、敬吏、敬众、敬敌,保持敬畏,小心谋划,不可懈怠;敬慎行事,任何大事小事都不懈怠;敬自己的部下官吏,不可对他们怠慢;敬自己的士兵,不能自己高高在上;敬敌人,一分一秒也不懈怠。这五个敬,叫‘五无旷’——五个不懈怠。
“谨慎地遵循以上我说的六术、五权、三至,再处之以恭敬、无旷,这就是天下之将,与神明想通了。”
华杉说:
荀子讲的将道,核心在一个“敬”字,保持敬畏心,小心谨慎,谋划周详,在基本面上保持不败。兵法的关键不在于胜,而在于不败。败的,总是有一方自己先犯错,被对方抓住了他的错误,他就败了。军事上不能试错,因为试错成本太高,试不起。所以,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绝对不可侥幸。侥幸是人性的大弱点,人们愿意相信一些事情,其实不过是因为自己希望那是真的,要杜绝侥幸心理,相信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才能带兵打仗。
临武君说:“善!那么,再请问王者之师的军制呢?”
荀卿说:“将死鼓,御死辔,百吏死职,大夫死行列。为将者,建棋擂鼓以令三军,不可弃鼓而奔,你就死在那鼓旁;驾战车的,不可抛弃缰绳而逃,你死也要抓住缰绳;各级军吏呢,就死在你的职位上;士大夫就死在行列之中,绝不弃职而逃。听到鼓声就前进,鸣金收兵就撤退,一切行动听指挥。服从命令最重要,夺取战功则次之。没有命令你前进,你就前进,与没有命令你撤退,你就撤退同罪。不杀老弱;不毁坏庄稼;不战而退的,不去追杀他;负隅顽抗的,格杀勿论;奔走来投降的,不要囚禁他。凡诛杀,不是诛杀百姓,而是诛杀那些乱百姓的乱贼;而百姓中如果有为虎作伥的,那也是民贼了。顺我者生,逆我者死,奔走逃命的给予赦免安置。所以,当初武王伐纣,微子是曾经向纣王进谏的忠臣,就封他在宋国为诸侯国君。而曹触龙是谄谀纣王的奸臣,就把他斩首于军中。对于商朝归服的百姓,一律给予国民待遇,和周国百姓一样。所以近处的人民,欢欣喜悦,讴歌而乐之;远方的百姓,跌跌撞撞来投奔,无论多么落后偏僻的国家,都安心快乐的做周朝的属民,乐于供周朝驱使,四海一家,凡能通达之处,人民莫不服从,这就叫‘人师’。《诗经》上说:‘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就是说这情况。王者之师,只有诛杀,没有战斗,无需发动攻城,也不用对阵血战,我大军抵达,敌军上下欢喜庆祝,不屠城,不偷袭敌营,不劳师过久,动员军队,不超过农闲时期,就顺利结束战争。为什么呢,因为敌国百姓都痛恨他们的国君和政治,盼着我们的军队来解放他们。”
临武君说:“善!”
陈嚣问荀卿说:“先生论兵,总是以仁义为本,仁者爱人,义者循理,那为什么还要谈兵呢?凡事兴师动众,都是为了争夺利益嘛!”
荀卿说:“这真不是你能理解的了。仁者爱人,爱人,就痛恨那害人的坏蛋;义者循理,循理,就痛恨那乱理的奸人。军队,是用来除暴安良的,不是用来争夺利益的。”
华杉注:
陈嚣一句提问,荀子宏篇大论,全都对牛弹琴了。这是理念和价值观的差距,战国君臣心中,只有利益争夺,没有王道理想。结局就注定了。
3、
燕孝王薨,子姬喜继位。
4、
周国人民不愿意做秦国人,向东逃亡。秦国人把周朝国宝重器搬走,又把西周公迁到惮狐聚。
5、
楚王把鲁国迁到莒,占领鲁地。鲁国灭亡。
五十三年(前254年)
1、
秦将摎伐魏,攻取吴城。韩王入秦朝见。魏国则举国归附秦国,接受秦王命令。
五十四年(前253年)
1、
秦王在雍行天子祭天之礼,祭祀上帝。
2、
楚国又迁都,迁到鉅阳。
五十五年(前252年)
1、
卫怀君到魏国朝见,魏国人把他抓起来杀了,立他的弟弟为卫元君。卫元君是魏国女婿。
五十六年(前251年)
1、
秋,秦王薨。秦孝文王继位,尊唐八子为唐太后,以子楚为太子。赵国将子楚的妻子儿子送回。韩王穿着丧服入祠堂祭奠。
2、
燕王姬喜派粟腹去赵国结交友好关系,还送了五百金给赵王做酒钱。粟腹回来报告说:“赵国青壮年都在长平之战死光了,剩下的小孩都还没有成年,可以攻打赵国。”燕王一听来了精神,召昌国君乐闲来商量。乐闲说:“赵国是四战之国,人民习于争战,不可伐。”燕王说:“我用五倍兵力打他。”乐闲说:“还是不行。”燕王怒。而群臣都认为有机会,可伐。于是兴兵两千乘,大概一万五千人军队,兵分两路,由粟腹攻打鄗城,卿秦攻打代城。将渠进谏说:“本来派使臣去跟人交好的,还送人五百金酒钱,使臣回来报告说人家虚弱,突然又要攻打人家。这是不详之事,肯定是无功而返啊!”燕王不听,还要亲自出征,自己再带一支军队跟着准备扩大战果。将渠拉着燕王佩挂印信的绶带,不让他走。燕王拿脚踢他。将渠哭着说:“我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大王您啊!”燕军到了宋子县,赵国以廉颇为将,逆击燕军,败粟腹于鄗城,败卿秦、乐乘于代城。燕军败逃,廉颇一路追击五百里,包围了燕国首都蓟城。燕国请和。赵国说:“必须将渠来谈。”于是燕王任命将渠为相国,主持和议,赵军才撤军。
3、
赵平原君卒。
华杉说:
燕王姬喜,就是一个战国国君的典型标本,贪婪、愚蠢、不义、无耻、短视、盲目、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