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长自己不上进、不学习,逼着孩子上进学习。
家长自己龌龊矫情,逼着孩子装高雅。
家长自己不靠谱,反倒责怪社会、孩子。
很多家长在子女教育上都有一个误区。他们在孩子教育上肯下功夫,各种课外班花钱毫不吝惜,但对自身教育却完全无视。
“孩子能学好就行了。”这是他们面对家长学堂之类的成人教育机会的时候,共同的内心独白。他们把自己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而放弃自身学习。
然而,他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幼儿教育渠道,那就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并非让家长给孩子讲解什么,而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说到底是培养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家长的教育,不是要讲给孩子多少知识,而是做出学习的榜样,营造学习的气氛。
好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的学习提升事半功倍。家长一小步,孩子一大步。
2
谢道韫,是东晋一位才女,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嫁给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为妻。谢道韫是怎么成为才女的?除了个人天分外,更得益于谢安的家庭教育。
《世说新语》记载了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在一个雪花纷飞的冬天,一家人围炉闲谈。谢安问:“大雪纷纷而下,像什么?”谢安的侄子谢朗应声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接着说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哈哈大笑。
我们不去探讨两个人比喻的优劣,单说这样的家庭氛围,一家人闲聊都能聊得这么有文化。
这样的闲聊还有很多,同样是《世说新语》曾记载谢安闲聊问孩子们:“毛诗何句最佳?”几个孩子说出自己的理解,谢安略作点评。各位家长,想想我们和孩子聊些什么?
很多家长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希望自己的孩子爱读书。但如果家长不读书、读书少,怎么和孩子交流?
孩子的阅读兴趣怎么培养?一方面阅读兴趣从阅读中来,另一方面其实来自和家长的交流。
这种交流不是刻意的,而是在随时随地的闲谈之中完成的,就是家长里短、生活琐事组成的。
孩子读了某本书,有自己的兴趣点,就非常希望和人交流。如果家长不能参与进来,会让孩子感到索然无趣。
3
美国著名的皮尤研究中心在2015年对2000名美国学龄儿童进行调查,数据表明:高学历家庭对子女教育参与程度更高。他们注意培养子女的兴趣爱好,投入大量时间教孩子阅读,并更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并非低学历家庭不想参与子女教育,而是不具备较高水平的参与能力。更多的家长只是保姆,负责孩子的饮食生活和安全而已。这仅仅是“带孩子”,离家庭教育还很远。
这些家长比较普遍的误解是,学习的事儿应该到幼儿园和学校去。其实,对于幼儿乃至初中前的孩子来说,家长和家庭氛围的影响甚至大于学校影响。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参与研制原子弹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在自传回忆他的父亲和他一起做游戏。
他还坐在儿童椅上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带回一袋子不同颜色的小瓷片,看来是房间装修的废料。一开始像多米诺骨牌那样没有规律地排列起来,让他在一头儿推到。后来改变了花样,两蓝一白、两蓝一白……
他母亲忍不住说:“让小孩子随便玩不就行了?”他父亲说:“那可不行!我在教孩子认识序列,并告诉他这多么有趣!这可是数学的第一步。”
费曼还讲述了他父亲怎么和他一起阅读《大英百科全书》。
当父亲念到“恐龙的身高有25英尺,头有6英尺宽。”父亲停顿下来说:“唔,让我们想一下这是什么意思。这也就是说,要是恐龙站在门前的院子里,那么它的身高足以使它的脑袋凑着咱们这两层楼的窗户,可它的脑袋却伸不进窗户,因为它比窗户还宽呢!”
就是这样,父亲总是把所教的概念变成可触可摸,有实际意义的东西。
在费曼的自传里,有很多类似的故事。我们无意论证这些家庭教育与获得诺奖之间的必然关系,只是想让大家理解一下“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影响的意义。
然而,很多家长读到这里就会更加苦恼,因为他们深知自己好像没有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浓郁的家庭软环境。这并不意外,且一点也不奇怪,这正是家长需要提升的原因。
4
有一位朋友的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工作是古籍修复。他七八岁的时候,爸妈需要让他一个人在家过暑假,临出门时信誓旦旦地对孩子说:“二楼那个书架上的书,一本也不许看,连碰都不允许!”
那时他正在叛逆期,一个暑假就把那个书架上的书“偷偷”看完了。
长大以后才意识到:全是套路。
这是有文化的家长的“阅读兴趣”激励法。
高素质家长和低素质家长的差距在于,高素质家长接受的教育超过低素质家长,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累积多,而是使得他们的大脑中的知识网络要比普通人更加复杂,解释世界的能力更强,带来的教育自然更强大。
5
父母是最没门槛的职业,也是天花板最高的职业。当父母很容易,当好父母很难。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最佳方法,是家长也学习。
家长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育儿知识之类,而是成年人应该学习的一切。对于缺乏基础系统文化知识的家长,学习内容更加广泛,学习任务更加艰巨。
说白了,你的学习不能是为了孩子而学习,而是为了自己而学习。
并且,无论学哪一方面的文化,诗词可以,小说可以,思想哲学也可以,甚至你研究戏剧,研究曲艺,研究流行歌曲,研究电影,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我说的是“研究”,而不仅仅是“喜欢”。而研究得深浅,却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有这种知识积累和勤于思考、善于发现规律的精神。
想让孩子爱读书,家长要先读书。
想让孩子学国学,家长要懂点国学。
想让孩子爱写作,家长一定要动动笔。
孩子学文化,家长有文化。这应该是一个家庭的基本追求。
不要用特例来反驳,你一定要坚信家长素质的提升,是对孩子学习成长的最高效的激发。
高素质家庭的教育未必都成功,只是成功的概率更高一些。
家长一小步,孩子一大步。
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开始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