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性侵那天你穿了什么衣服?”

昨天睡觉前,刚好看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关手机前顺手打开朋友圈就看见了一条同学的分享(忽略脑抽打错字的我):

“被性侵那天你穿了什么衣服?”_第1张图片
昨天一激动打错字了,写成了章节名称

一些男性的观点,总认为女性受到性侵,是因为个人的穿着暴露、醉酒、交友不慎、私生活混乱,甚至单单是因为美丽的外表......可悲的是,不少女性也如此认为,然而事实上呢?

有网友曾经曝出自己一人在火车卧铺上遭到猥亵,机智联系乘务人员寻求帮助的经历,她的自白里有这样一段“我望着镜子里的自己,蓬乱的头发,普通的长相,明显的斑,实在算不上什么美女,我以为这样的恐怖经历不会与我有关”(很久之前微博上看到的,印象深刻)

再来看看这场展览(比利时展出)主题叫“what were you wearing”

“被性侵那天你穿了什么衣服?”_第2张图片

实在是无法看出有什么特别。

“被性侵那天你穿了什么衣服?”_第3张图片

普通的穿着,信任的人......

再普通不过的服装,T恤衫、牛仔裤、卡其裤、衬衫、工装,甚至,还有童装!

“被性侵那天你穿了什么衣服?”_第4张图片

同一个女生送来了三件衣服,从那件童装开始...每一次穿的衣服都很普通。

“被性侵那天你穿了什么衣服?”_第5张图片

“有一些不幸没有发生在你身上,是你的幸运。有一些不幸发生在了别人身上,不是他们活该。”

像文首提及的书中人物郭晓奇,她奇怪为什么说服自己爱上性侵自己的补习老师,却会被赶出那个公寓。自己鼓足勇气在网上发出来自己的经历,以为所有人会同情她,谴责那个老师,没想到底下的不少回复是:“小三去死......”之类的言语。

即使后来父母向父母讲述了一切。

两秒钟后,郭爸爸的声音如土石流,淹没了整个家,你以为做这种事你以后还嫁的出去?什么叫这种事?乱伦!这两个字像石头一样击中晓奇的眉心,晓奇倒在长藤椅上,藤椅痒痒地嘎吱响。妈妈把喉咙都吼出来,你跑去伤害别人的家庭,我们没有你这种女儿。(摘自小说原文 )

他们约了李老师和师母一起吃饭交谈,结果仿佛他们更加确信是女儿当了小三,所有人都同情师母,郭的爸妈不停向师母道歉。

郭晓奇和其他那么多被补习老师侵犯的学生不一样,她去袒露、去抗争,结果却是这般模样。

房思琪一直在承受着,并且在那些充满迷惑的语言里,让自己“爱”上李国华(似乎是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心理现象有关)。但是却一直被噩梦折磨,半夜喝咖啡保持清醒,却无法逃脱,直到疯掉。

小说结尾,那个楼上的人依然在一起谈笑风生,李国华毫发未损,甚至在房思琪之后继续向其他少女下手。

“受害者有罪论”等一系列倾向让李国华那样的人感慨下手很容易,她们很难去承认甚至维权,她们维权又去哪里找证据呢?施暴者一次一次的得手,依然逍遥法外。

无论是那些普通的衣着,还是这样的文学或者艺术作品,努力的告诉所有人,被害者是无罪的,唯一应该负责和受到惩罚的只有施暴者!

换一件怎样的衣服,并不能制止暴行,更为完善的性教育与科普才能努力减少悲剧发生。

从猥亵罪的定罪完善开始(不再限于女性受到伤害),相信男童的权益也能被人们关注,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想到《追风筝的人》,其实不懂国内的情况)

书中,第一次被侵犯时,思琪才13岁,她面对李国华的时候,说的是“我不会”,而不是“我不要,你不能”。像是一个题不会做的学生。

房思琪有一次询问父母:我们家里好像从来没有性教育。妈妈说:那是给需要性的人讲的。

思琪在家一面整理行李,一面用一种天真的口吻对妈妈说:「听说学校有个同学跟老师在一起。」「谁?」「不认识。」「这么小年纪就这么骚。」思琪不说话了,她一瞬间决定从此一辈子不说话了。(摘自原文)

无论是郭晓奇还是房思琪的父母,在这方面都有很大教育缺失。

希望“房思琪”越来越少,希望和寄去衣服的人有相似经历的人不受二次伤害,希望那些被信任的人永远值得信任,希望在信任他人的时候存有一丝防备,希望法律让妄想实施犯罪得人畏惧犯罪的后果......


展览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性侵那天你穿了什么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