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7日刊|总第2195期
6月15日腾讯视频更新纪录片分账模式,6月24日爱奇艺也跟随其后公开新规。
短短一周内,两大平台先后动作。在外延扩大、形式改变、出圈增加的大环境下,改革传统的指标基数,推出新的算法规则。不论是对于内容创作者,还是视频平台,亦或是纪录片本身而言,腾讯与爱奇艺此次的分账模式调整无疑都值得关注。
自纪录片逐渐转移阵地以来,互联网赋予了纪录片新的市场生机,将工业化的纪录片带入更加开放的市场。如今,平台对纪录类内容在模式上的探索方向逐渐明晰。
对此,影视独舌重新梳理了爱优腾三家在纪录片领域的分账规则,并对纪录片在此规则下的希望与危机进行分析。
爱优腾分账模式新解
2017年是纪录片大放异彩的一年,《生门》《二十二》《摇摇晃晃的人间》等优质纪录片的接连出现,给整个行业带来惊喜。
也是在这一年,看准了机会的爱奇艺正式启动纪录片分账模式。如今三年过去了,爱奇艺几易规则,腾讯、优酷也先后推行纪录片分账模式。
如今,纵向梳理下模式迭代更新明显,而在横向比较之下,三大平台也各有优势,以下逐一解读。
新规显示,爱奇艺的分账模式主要分为会员分账和普通分账两种,其中会员分账则取决于VIP会员有效付费点播数和定级单价。前者主要依据会员有效付费点播量(每付费用户播放单一付费授权作品长超过6 分钟,计为一次有效付费点播),后者则以内容定级为准。
由此得出爱奇艺的会员分账模式的计算公式为:VIP会员有效付费点播数×每集单价×50%。
相对而言,腾讯视频的分账收益算法更为简单直白,内容定级单集单价×有效观影人次=分账收益。
如果仅从定级单价和分账比例来看,腾讯视频的分账力度更大。但因为两大平台用户基数与纪录片受众群培育情况不同,因此不宜直接比较。
腾讯纪录片分账模式
自2019年4月发布全新的纪实品类分账合作细则后,优酷在这一年时间里尚未发布新规,但其分账模式依旧是三大平台中最为细化的。
根据细则来看,优酷平台方与创作方的合作模式有会员+广告分账、广告招商分账和免费合作三种模式。
其中占据大头的是会员+广告分账。这一分账模式主要包括会员分账期分账收入和广告分账期分账收入两部分。前者与作品播放时长紧密相连,后者的分账比例则主要取决于是否独家合作,独家合作的纪录片分账比例为80%,非独家为50%。
这样汇总来看,在第一种模式下,优酷合作方分账收益公式为:合作方分账收入=纪实影片会员观看总时长/影片总时长 x 定级单价x时长奖励系数。
优酷纪录片分账模式
广告招商分帐,则是优酷鼓励纪实影片合作方进行独立广告招商所推出的特别合作模式。
一方面,优酷鼓励商家针对合作方投放定向贴片广告。另一方面,优酷销售团队也会针对合作方进行广告招商。但根据招商方的不同,招商收益的比例也会有所不同。若是前者,那么在分账比例则是7(合作方):3(优酷),后者为5(合作方):5(优酷)。
纪录片《大地私宴》中加入了浦发银行的广告综合来算,在广告招商方面,其具体计算公式为:合作方广告招商分账=(影片定向广告招商收益-平台运营成本)×分账比例。
除了收入构成存在差异,三家平台的纪录片分账细则也对作品时长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
爱奇艺规定,单集项目时长不低于40分钟,多集作品每集时长不少于20分钟;腾讯视频与优酷则是单部作品总时长不少于20分钟,且单集作品不少于10分钟。
流量包袱之下,分账模式更适合纪录片
在此次爱奇艺、腾讯新规发布之前的几年时间里,视频平台对于纪录片的探索从未停止。从在内容形式上配合年轻用户,到制作水准上的逐步升级,再到如今分账模式的接连试水,平台方多管齐下,试图在纪录片领域激荡出新的涟漪。
但一个略显尴尬的事实是,尽管近几年纪录片市场逐渐暖起来,但和早已具备成熟模式的影视剧、综艺相比,纪录片的利润看起来并不可观。
《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9年中国纪录片的年生产总值约66.60亿元,与2018年的64亿元相比,增量已逐渐趋于平稳。
在这种情况之下,视频平台再次加码纪录片,我们或许不难读出一些新的信息。
一方面,对爱优腾三家视频平台而言,经历了烧钱买版权内容、重金购买国外纪录片的历史阶段,如今则进入更加强调平台特性的阶段。
尤其是在其会员先后迈入亿级模式的情况下,搭建并深入研究分账体系,或许是纪录片领域进行风险共摊,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多优质内容的最佳方式。
纪录片《四个春天》成本仅1500元,却入围了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
另一方面,在平台引流的加持下,过去所谓“叫好不叫座”的作品,能在人工评估中取得不错的定级,获得与质量对等的经济收益。这也让制片方在成本方面的压力相对减少。
爱奇艺纪录片中心总监宁玉琪介绍:“在分账合作的项目上,有些项目可以实现回收项目投资30%-50%,有些甚至可以达到一倍的回收。”而此前优酷曾公布纪录片《古墓派》在3个月的时间内,制作方分账收入就突破130万。随着今年新规的颁布,三大平台纪录片分账的数字或许会将再上一层楼。
《古墓派》
尽管这些数字看起来不算高,但对比分账剧、网络大电影动辄数百上千万的投资而言,成本普遍较低的纪录片,有如此体量的分账金额,已经大大减少回本压力。
因此,总结来看,分账模式对于成本低、出圈难、易叫好不叫座,却拥有良好长尾效应的纪录片形式而言,或许更为友善。
机遇之外,个性与共性难题待解
当然,在受益于分账新规之前,仍有一些障碍需要清扫。
在TO B至TO C的模式转变下,受众直接检验内容,成为衡量内容好坏的唯一标准,也最终决定了分账收入。
在这种情况之下,制作方与平台都必须更懂得自己的目标受众是谁,以及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内容。这对于更强调作者化表达和人文关怀的纪录片算得上一大挑战。
在2018年的纪录片节上,B站COO(首席运营官)李旎首次提出“网生新派纪录片”的概念,即“由互联网平台驱动、面向互联网用户制作、在互联网平台播出和传播”的纪录片。
这两年来,从《历史那些事》到《早餐中国》,再到《中国医生》,不论是内容还是媒介形式,都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制作方在这种思路下的转变。
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为纪录片带来了新气象,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平台的过度参与、对用户兴趣的过度揣摩,也与纪录片的创新发展形成一定的悖论。
当对立与促进的关系共生,纪录片如何在活下来、有收益的“共性”前提下,保留“个性”本真,或许是内容创作者们日后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文/石榴】
责编|久酒 主编|铁皮小鼓 监制|李星文
留
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