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决定学习一个朋友的成长方法,用文字写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所以就把最近在练习的临在状态遇到的卡点写出来,自我剖析,也可以分享给别人做参考,利己利他!
他日修成正果,也要感恩一直在身边陪伴我和关注我的你们,给予我的陪伴,不管这个陪伴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我都很感恩。因为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感觉到的是,你们都在!
下面是今天的故事: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女儿放假。弟弟的儿子LJ也放假。由于弟弟今天早上单位有非常重要的会议要开,因此委托我帮他带LJ半天。
早在周三的晚上,我就把LJ周五要来我们家玩的事情告诉了熔熔。并且向熔熔发出了邀请“熔熔,小舅请求妈妈帮他带半天孩子,你愿意给妈妈做小帮手,周五一起照顾弟弟吗?”熔熔点头。于是周四上音乐课的时候,她自己主动给自己周五的艺术课请假,并告诉老师“我明天要照顾我弟弟,我没办法来上课了。”
此刻我的内心是喜悦的,我感受到了孩子内心给自己了一个身份-姐姐的身份。她赋予自己姐姐的身份,也主动赋予了自己责任。
今天早上我接LJ到家的时候,他都还是哭的,然后老公和熔熔两人一下子就搞定了,LJ不哭了。然后我对熔熔发出邀请“你可以帮助妈妈,今天一起照顾弟弟吗?”熔点头。
后面的一切都非常愉悦。
到了大概十点,熔说今天是假期,想看动画片(我们家有做约定,假期可以看一次动画片,只能看一集)。我同意了。她开心的看去了。动画片一集很快就看完了,她还没看够,过来对我发出请求“妈妈,我还想看一集”。我很平静的回答她“不可以哦。我们约定好的就是一集。”当时我在做事,女儿看我在忙,就拿着手机回房间继续看开了。大概两分钟过去,我手上的事情已经忙完了,我就过去房间“熔熔,我们约定好的,看完一集就不看了。”熔没说话,只是离开了手机,但是没关动画片。我就直接平静的关掉了动画片。
这个时候,她开始跑去找LJ,阻止LJ玩耍的东西。不允许LJ动她的所有玩具。我知道她是因为不能继续看动画片而有情绪。我就问她“熔熔,你是因为不能继续看动画片,所以心情不好是吗?”她点头。
我继续问她“那弟弟现在想玩你这个玩具,你可以继续分享给弟弟吗?”她摇头,不肯。还很大声的阻止了LJ,从LJ手上抢东西回来。
这时候LJ脸上也是难过和不知所措的,我担心LJ因为被拒绝而有大情绪哭起来会比较难搞,于是就跟LJ说“熔熔姐姐因为不能继续看动画片,所以心情不好。其实她不是针对你,她现在只是需要点时间去安静一下。”
这时候LJ才没有因为女儿的故意为难和迁怒而有情绪。
这时候女儿又对我大吼起来,“妈妈,你过来帮我把这个搞好!”
“妈妈,你把那个搭起来!”
说实在,我一般听到这种吼叫都会不舒服,以前还会因此而吼回孩子。
但是今天我告诉自己,她现在有情绪,她需要我看见她,需要我陪伴她度过,她需要时间。所以我就把LJ拉到一边让他自己玩,回头按照熔熔的“指令”陪她完成积木拼搭。
这个过程我其实是没有情绪的,但是我觉察到我自己只是完成任务,并没有与女儿的心情同在,内心没有产生女儿所需要的那份同理心。
女儿的情绪还没消散,这时候LJ跑过来也想参与玩积木,但是女儿又开始强硬的要求LJ把所有积木放下。
此刻又开始陷入了两难。不满足熔熔的要求,熔按照惯例会强抢回去,这样会让LJ哭起来(他也会感受到姐姐迁怒的情绪)。于是我继续和LJ说“姐姐目前心情还是没好起来,我们先还给姐姐,姑姑带你去厨房玩,我们一起玩洗碗的游戏吧。”
然后我扭头把LJ手上的玩具拿回去给熔熔,并且告诉熔熔“妈妈看到你还有很多的情绪,也许你需要安静一下。妈妈不知道还能做什么去帮助你。你安静完了想参加我们的洗碗游戏了就来厨房找我。”
等我们在厨房开始洗碗的时候,熔就跑来了说“弟弟,让姐姐来。姐姐会洗碗。”
然后就很开心的洗开了。我问她“你现在心情好了吗?”她点头。
后面她又变成了那个愿意与我一起照顾弟弟的小帮手了。
这整件事,我关照了自己的做法,有以下两点可以改进:
1、关掉手机动画片之前,应该再次提醒孩子,并且把这个关掉的权利先让给孩子选择。
2、在孩子迁怒于我,让我帮她做事的时候,我其实除了做事,我还可以把自己的当下状态调到与孩子同频,同理孩子,然后讲一个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往往自己的小故事会给孩子一种被同理的感觉)引导孩子走出来,会缩短孩子处于情绪下的时间,也可以引导孩子通过故事去关照自己的做法和自己疏导情绪的办法。
做的好的地方是:
1、我一直没情绪。接纳孩子,尊重孩子。
2、界限清楚。让LJ看到姐姐的情绪是姐姐有问题要解决。也让熔看到,她的情绪是看动画片引起,跟别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