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了怎样去死,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一堂“相约星期二”的人生课


学会了怎样去死,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_第1张图片

《相约星期二》,一本以时间命名的书。

大学的时候在手机上偶然下载了电子版,看完后第一次在心里对于生命和死亡有了深深的感触,时隔几年,再次阅读,翻开书页,从序言开始被感动和震撼。感谢余秋雨先生用深刻的话语为我们的阅读拉开序幕。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值得细细品味,它们饱含生命的智慧,甚至高于生命。个人觉得书中的一些话语拿来写一篇论文都不为过。

一位老者的智慧,在生命的最后,大放异彩,最接近死亡的时刻,才会最知晓真理。

十四堂开在每周二的人生课,一些引人深思的话语,不论经历几个世纪,依旧值得我们学习。

一位老教师,讲了一辈子的课,最后一课有关人生。

挑选了每个主题中一些经典片段与大家分享,段后括号内的文字是自己的一些拙见,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个星期二——谈论世界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最感性的爱,却是唯一的理性行为,这多少看起来有些矛盾。但其实细细想来,爱是最高最终的追求,当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爱所想所做的一切也都会与其相关,有爱的行为不会有伤害,真正有爱的人是冷静而有智慧的。】


第二个星期二——谈论自怜

我想到许多人早上醒来后会花上很多的时间自怨自艾,要是稍加限制的话会有好处的。就几分钟的伤心,然后开始一天的生活。

【与其叹息过去,不如奋斗将来。】


第三个星期二——谈论遗憾

我们所关注的是一些很自私的事情:事业,家庭,赚钱,偿还抵押贷款,买新车,修取暖器——陷在永无止境的琐事里,就为了活下去。因此,我们不习惯退后一步,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问,就这些?这就是我需要的一切?是不是还缺点什么?

【我们被社会的惯性驱动着向前,就忘记了思考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也许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不仅仅需要停下来思考,更需要退后一步,反问自己。】


第四个星期二——谈论死亡

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梦里。我们并没有真正地在体验世界,我们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做着自以为该做的事情。如果你能接受随时都会死去的事实——你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耽于抱负了。

【面对死亡,我们的态度是怎样的,害怕、逃避还是坦然,面对死亡的态度能够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候的样子,如果下一秒你就失去,这一秒你过的是不是不让自己后悔。如果明天你不再醒来,今天你将选择如何度过。一想到随时都可能会死去,那些在你心里真正想做的事情也就更加清晰了。之前读到过一句话,说:“人生最大的修行也不过是,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现在我们是否还能如此纯粹的去生活,当吃饭的时候看着新闻,那么就不能完全感受事物的口味以及周围的事情,当睡觉的时候想着工作,紧接着就是失眠和焦虑。幸福就在于能够完全的沉浸在一件事情中,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心无杂念,心无旁骛。用死亡来做假设,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清楚自己内心的想法。】


第五个星期二——谈论家庭

如果没有家庭,人们便失去了可以支撑的根基。我得病后对这一点更有体会。如果你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支持、爱抚、照顾和关心,你拥有的东西便少得可怜。家庭的涵义,不仅仅是爱,而且还会告诉别人有人守护着你。

【如果没有家庭,我们就只剩下自己,当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就不会再对最亲近的人做出那些伤害他们的事。有家心里就踏实。】


第六个星期二——谈论感情

超脱并不是说不投入到生活中去。相反,你应该完完全全地投入进去。然后你才走得出来。接受所有的感情——对女人的爱恋,对亲人的悲伤,或像我所经历的:由致命的疾病而引起的恐惧和痛苦。如果你逃避这些感情——不让自己去感受、经历——你就永远超脱不了。

【只有完全的投入,才能完全的超脱,所有的不食人间烟火也都是被人间烟火喂养大的,生活造就了我们,想要超脱,必须先认识了解生活。】


第七个星期二——谈论对衰老的恐惧

我乐于接受老。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阅历也更加丰富。如果你停留在二十二岁的年龄阶段,你就永远是二十二岁的那般浅薄。衰老并不是衰败。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坏事,当你意识到这个事实后,它也有十分积极的一面,你会因此而活得更好。

那为什么人们总说:“啊,但愿我变得年轻。”从来没有听人说过:“但愿我已经六十五岁了。”

你知道这反应了什么?生活的不满足,生活的不充实,生活的无意义。因为你一旦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你就不会想回到从前去。你想往前走,你想看得更多,做得更多。你想体验六十五岁的那份经历

【每个年龄都有每个年龄的精彩,关键是我们的心态。如果我们不能接受现状,可以问问自己是不是欲望过于膨胀。如果只能看到那些眼前利益,那就拓宽一下眼界,用大局观来思考一下问题。】


第八个星期二——谈论金钱

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的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对整个社会。

【使你无所使用的东西都是外在的,都是外界赋予的,只有完全自己具备拥有的品质才是我们面对这个社会的根本。外界赋予的也会被外界控制左右,自己成长起来的那部分才是真正自己掌握的。】


第九个星期二——谈论爱的永恒

我喜欢全身心的投入,就是说你应该真正地和他在一起。

我在和你说话,我想的只有你。

【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能四目相对,对别人的回应也没有足够真诚。当我们活的太匆忙,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义所在时,所以忙着寻找,眼睛四处去看,就顾不到眼下的事情。】

生活中应该有许多的拥抱、亲吻、交谈、欢笑和道别。

【手机,低头族,我们人类这些真正的情感交流越来越少,眼神,声音,肢体接触,这些用身体去感知的东西才会让我们的思维更加灵敏,感觉更加敏感,我们才能发现生活中更多美好的细节。感受爱,发现爱,传递爱。】


第十个星期二——谈论婚姻

在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产生一种爱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这文化中的很大一部分并没有给予你这种东西。可现在这些可怜的年轻人,他们并不清楚要从伴侣那儿得到什么。他们连自己也无法认清——又如何去认识他们要嫁娶的人呢?

爱情和婚姻是还是有章可循:如果你不尊重对方,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不懂怎样妥协,你么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彼此不能开诚布公地交流,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没有共同的价值,你们同样会有麻烦。你们必须有相同的价值观。

【我们绝大多数人在结婚前没有上过婚姻课,更多的经验来自于父母或者对社会的观察,但这些并不一定是对的或者是适合自己的。婚姻比恋爱更多了一份责任和承担,而且是双方面的,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相互搀扶,双方关系的平衡与和谐需要两个人来经营维护,少了任何一方都容易发生倒塌事故。】


第十一个星期二——谈论我们的文化

你应该建立一个自己的小文化,但并不是让你去忽视这个社会的每一条准则。但在大问题上——如何思想,如何评判——你必须自己选择。你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个社会——来替你做出决定。女人拼命想苗条,男人拼命想富有,也是同样的道理。这都是我们文化要你相信的。别去相信他。

要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两点,这个世界就会美好得多。

【社会和文化给我们的不一定是我们一定要接受的,有些事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想法。独立的思考能力不是从知识获得的,而是从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上学念书的时候一定别光死记硬背,脑子还要多灵活一些才是。】


第十二个星期二——谈论原谅

我们不仅需要原谅别人,我们也需要原谅自己。

你不应该陷在遗憾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这对你是没有益处的。跟它和解。跟自己和解。跟你周围的人和解。

【人这一辈子最难的就是放下二字,也就是“讲和”,与生活讲和,与自己讲和,是对外界和自己接纳,那些不完美和遗憾,就让它们在那里存在吧,关键是要过好现在,我们不能一直背负着这些重担生活。去改变那些我们可以改变的,去接纳那些我们不能改变的。】


第十三个星期二——谈论完美的一天

死亡跟生命一样自然。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平静的面对死亡。如果我们知道我们可以这样去面对死亡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应付最困难的事情了。

死是很自然的,我们之所以对死亡大惊小怪,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自己视作自然的一部分。我们觉得既然是人就得高于自然。我们并不高于自然。有生就有死。

【我们应该很少思考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因为我们把自己高于自然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的理所当然的自以为是让我们人类做了很多蠢事,比如雾霾。】


书中其他金句片段:

1.人与人的关系是没有固定公式的。它需要双方用爱心去促成,给予双方以空间,了解彼此的愿望和需求,了解彼此能做些什么以及各自不同的生活。爱是让你像关心自己一样去关心别人。

2.教师追求的是永恒;他的影响也将永无止境。

3.你无法用物质的东西去代替爱、善良、温柔或朋友间的感情。

4.你需要的是食物,而你想要的却是巧克力圣代。你得对自己诚实。你并不需要最新的跑车,你并不需要最大的房子。实际上,它们不能使你感到满足。真正能使自己感到满足的是“给予他人你应该给予的东西。”你的时间,你的关心,你的闲谈。

5.把自己奉献给爱,把自己奉献给社区,把自己奉献给能给予你目标和意义的创造。

6.只要你做的是发自内心的,你过后就不会感到失望,不会感到妒忌,也不会计较别人的回报。否则,你就要患得患失。

7.不要受商业价值观的诱惑,去倾听你所爱的人的话语,就像你是在最后一次倾听他们说话的那样。

8.死亡,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可不幸地活着也同样令人悲哀。

9.爱会赢。爱永远是胜者。

10.我们的文化并不让我们感到心安理得。你需要十分的坚强才能说,如果这种文化没有用,就别去接受它。

11.应该做一个“完整的人”。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学生问了老教授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完全健康的一天,你会怎么做?”

老教授说:“我想想......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圈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的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筋疲力尽。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

学生:“就这些?”

老教授:“就这些。”

那么如果我们在临死的前一天,也有这样四肢健全行动自如的一天,你会选择去做什么?

细细想一想,也许会明白一些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会了怎样去死,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