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所有人用都有效吗?

    ABA是一门科学的方法,有些人认为不是万能的,不怎么适用我的情况;而有一些人认为这就是一把万能钥匙;每个人用都效果不一样,这是为什么?

我用两个关键词来说明一下我的观点;“心态”“链接”“觉醒”

举例子:最近一年我每天都是下午接哥哥回来,幼儿园只上半天;有时间就去练习滑轮,那一天还是在草地上练习步行,走了一伙哥哥看见了扫地车,一定要去玩,当时我就想等一下还要上课,练习的时间太短了必须得抓紧时间,就没有同意找理由推迟,但是他没有听进,因为他太入迷了,执意要玩,顿时开始生气,暴风雨即将来临;眼睛湿了;我马上意识到必须得与他共情,脑子里都在想办法如何处理;看了看时间,目前状况带着情绪继续训练是不太可能;等下还有课再练习一下下也得回去上课了;我对孩子说:你走到那边我帮你换鞋,去看扫地车,先安抚住即将爆发的情绪,他边哭边说“好”,情绪算稳重了,我又接着说:“你走到那边草地去换(心想着这段路也够他练习一伙的了,也基本达到训练目的虽然时间比原计划短一点),他也挺愿意走那段路,然后拖鞋,再带他散步去,(他的刻板行为之一—///上课前必须得散步)一切顺利进行,散步途中遇到扫地车停在那里,我解释给孩子:扫地车没电了得充电,他明白充电不能碰,就很顺其自然的过去了,也没有吵着玩;练习也基本完成,虽然时间比预期短,但是也不急于一时,也没有影响下节课!心情也没有受到影响;当时心里没有焦虑,烦躁,不耐烦,只想怎么做?

  如果是以前,我辛辛苦苦带下的滑轮及安排的计划不容得改变,因为我觉得训练对他人生很重要!这一切都是为他好,他必须完成任务,不会看见孩子真正的需要,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孩子训练好是为了自己以后更自由轻松,心里的安心,害怕他以后孤独、智商低下,被人欺负),我完全陷入困境,恐惧烦躁焦虑下会用负强化等的方式(比如骂一下,自己生气来吓唬孩子、因为他怕我生气;或者告诉他不继续滑轮的话薯片就没有得吃;或者。。。)但是威胁一般是不欢而散,有时候搞得孩子1、2个小时的情绪不好,心情非常累!更糟糕的是如果自己心情不好时语气加重,完全不顾下次课及需要散步的事情,一味强迫他练习完毕、折腾半天结果连下节课都影响!到最后还无明的责怪自己怎么生了这样一个孩子,为什么我的孩子不是正常孩子的漩涡!

      两者周围环境没有变,世界也没有为之停顿半秒,但是你选择走那条路,心情和结果大不一样!我看清了自己内在需求(孩子训练好是为了自己以后更自由轻松,心里的安心,害怕他以后孤独、智商低下,被人欺负,没有看到他的需求)也看清了孩子的内在需求“你的理解,他那份急迫的好奇心—玩车”,孩子没有任何问题;一切向内看,调整“心态”当时心情很平和,心是与孩子的心“链接”在一起的;理性地在策略和方法上作出了选择;我选择了正强化物“玩扫地车”来达到训练的目的,虽然时间没有预期长,但是也基本达到目的;训练不能急于一时,最后我家哥哥练习10次左右(训练时间也是30分钟以内)基本会自己滑,虽然不是很快,但是不用别人扶;

      我想说的是有了平和“心态”,内心是与孩子很好“链接”的,就可以找准自己的真正需求还有孩子的真正需求;运用ABA就会灵活很多;

又举个例子;

  记得有一天我带哥哥去感统训练,遇到一位妈妈带着她的孩子刚做完训练;孩子看起来有4岁左右了、口齿不清叫了几句老师名字、一听就知道发育不正常的孩子.哪位妈妈问我“你家孩子在那里读书?”

我:“milo幼儿园”

哪位妈妈:“英文幼儿园,这么优秀怎么还带这训练?”

我:“在那读的孩子不一定就非常优秀”

说完我看着孩子,ta打扮的像个男孩、头发也是男孩头,就问了句“哥哥你多大了?”

哪位妈妈:“是女孩”说完给孩子喝水;孩子喝了几口就马上吐了出来,本能不想喝;衣服也弄湿了;哪位妈妈顿时火冒三丈地愤怒起来,很大声地训斥孩子,并大声命令“快喝、喝、...”!并用手拍打孩子身体;我实在看不下去了……顿时心很疼....我感觉到了孩子的无奈……无助

    但是那位母亲也有可能是一位非常爱孩子的妈妈,但是从她身上我只看到了悲伤、可怜、愤怒、不安、自卑...、她内心很可能是想为了孩子好;运动完多喝水是很有必要的,这是为了她好;“负强化”达到了目的,水喝了,但是的这种负面情绪无意识地传递给了孩子,孩子也是战战兢兢,读取不到父母的那份“爱”。

      如何保持良好“心态”做到确实不是很容易,但是我们是可以做到的;怎样做?一切都要向内看,自我”觉醒“;自己成长,自己对自己的需求负起责任,不要向外索取时,你才能得到平和,愉悦的心;当你的心静,平和,愉悦时,你的智慧才能产生,你的”强化物“才能找准;

我再说说我朋友的一个例子,这是她写的:早上吃饭 孩子把练习筷掉地上 摔成两半了 我刚要发火发牢骚责备孩子怎么拿不住东西 没有筷子还怎么吃饭 老给我找事儿 给我添麻烦 我也不会修 等着你爸爸回来修吧 ……然后转念一想 看见自己的抱怨 就让自己停住 对自己说 别说了 ,我就停住了,冷静下来 想我有能力把它修好 我会找到办法 我就对准了筷子的口 很快就安装好了 从受害者角色里跳脱 看到自己是有智慧有力量去搞定这个东西的;

是的,当你一切向内看的时候,自己为自己的需求负责,你就会顿时“拨开云雾,看到光明”智慧就会产生,奇迹也会产生;

我看到里面群里有位家长说,想说服自己的另一半去多点时间“干预”孩子;我想说的是一切不要试图改变别人的心态;向内看当自己改变了,世界也会随之改变;当你自己成长了,为自己的需求负责人时,自己去做,认真学好方法,不带任何情绪去训练孩子的时候,孩子定会成长;另一半看到了,自然而然的会走向你。。。;这也是最好的“强化物”‘;自我觉醒了,自己心就自由了;

有些人或许会说,我们如果太过于满足孩子的需求会不会变成了“溺爱”;我们的爱是要无条件的爱孩子但是不是溺爱;无条件的爱是真的在满足这个生命真正意义的“需求”,孩子大声的嚎哭,哦,他要的是抱抱,读懂潜台词去满足他,不是你所理解的孩子怎么这么不讲道理,爱发脾气;孩子愤怒打人,他要的是“妈妈请你帮帮我,请你读懂我要表达的。。我不会表达”;他所需求的东西,或许是一个苹果,薯片或者是要做的一件事未被满足,这是一方面,但是更深层的是,他生命意义上的“需求--得到妈妈心的链接”而不是你的生气,冷处理。。;溺爱是建立在大人恐惧,焦躁,不安的基础上,表面在满足孩子提出要求,实际上在满足大人童年的某种未被满足的需求;表面上你以为这是他“需求”;但是这不是他生命上真正需要的东西;“薯片”“苹果”你可以不给他,但是你的心要跟他链接;焦躁,生气,愤怒,不安,恐惧都是阻碍心与心链接的那扇门。

你可能感兴趣的:(ABA所有人用都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