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庄公 闵公

庄公在位三十二年,闵公在位仅两年。闵公在位如此短全是因为庄公在传位时不果断,为以后的动乱埋下了祸根。庄公病重时向分别向两个人询问应该传位给谁。叔牙支持庄公的弟弟庆父,季友则主张立庄公的儿子子般。季友在得知叔牙的意图后,先下手杀死了叔牙,子般继位后,庆父派圉人杀了子般。后闵公立,没两年庆父私通哀姜,获得哀姜的支持后,派人杀死了闵公。归根结底,鲁国近三年的动荡全是因为庄公,一句询问,诱惑人出现非份之想,都想成为继承人。估计这也是后世为什么有了一定要立长立嫡制度吧。权力的顺利交接,要比这个长嫡是不是贤能更重要。这倒要佩服一下雍正了,他解决了两千多年长嫡与贤能的传位问题。乾隆之后很少听到关于传位的民间传闻杂说了。

对于庄公而言,大事上没有做出决断,还问了两个不同派别的人,更激化了两派对权力的争夺。所问非人和所托非人的后果一样的可怕。

庄公其人,能从著名的曹刿论战,判断出庄公的恭勉勤政:齐国攻打鲁国,鲁国准备迎战。曹刿问庄公依靠什么作战?庄公回答,衣服食物不敢独享,对神祭祀用品恭敬合礼,诉讼案件虽不能详细审察,但也按实际处理。可见庄公执政的用心。后面就是曹刿著名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帮助庄公打败了齐国的军队。

与庄公同期的其他各国

齐国,齐襄公打猎,遇一只猪,猪猪立起身,叫自己是彭生(彭生杀鲁桓公)。齐襄公心虚摔下马车,丢失一只鞋,没找到。后贼人杀襄公时,就是发现门边有露出的鞋,才找到襄公,杀之。齐襄公后,历史上著名的齐桓公登上舞台。他与管仲,管仲与鲍叔牙是经典的历史故事。听叶老师的论语时,老师总会提到齐桓公听从鲍叔不计前嫌任用管仲。桓公继位,齐国以要惩处管仲为由要鲁国送管仲给齐。鲁庄公答应后,管仲一路唱歌,打着节拍,使车夫赶马车的频率高,快马加鞭往齐赶。当鲁庄公反应过来不能放管仲回来时,已经晚了。

晋国 骊姬受宠,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贿赂献公的两个男宠。让献公把自己的儿子 申生 、重耳、夷吾都派往别的城邑居住。晋国之乱就从这里开始。后来晋献公又派大子申生去伐赤狄。大臣里克以古训劝阻献公,大子不应该帅师,“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让申生进退两难,打和不打都不合适。让我想到康熙的第十四个儿子,号称为大将军王的胤禵。如果按照里克对晋公的劝诫逻辑,如果是要被立为接班人,要么随君抚军,要么在后方监国,胤禵被派往西北平叛,是不是也说明了他并未被康熙当作是皇位的继承人呢?

还有一个历史著名的故事,懿公好鹤。卫懿公喜欢仙鹤,给仙鹤乘车,封仙鹤爵位。后来狄人攻卫,兵甲说让鹤去,鹤有禄位。卫国最后被狄人占据。剩下的几百人不得不得迁逃到了曹地。后来在齐桓公的帮助下被封在楚丘,到了卫文公的时候,因为文公贤能,卫国已经从开始的三十乘增加到三百乘。

历史上的齐国,有姜齐氏和田齐氏。姜齐是姜子牙的后代。田齐,祖先是陈国公子完,庄公二十二年从陈国之乱逃到齐国。后来得到齐桓公的重用。在他成亲的时候,他的岳母请人占了一卦,有历史上的著名一卦“凤皇于飞…五世其昌”,预言五世之后家族将昌盛。这就是后来的田齐氏。叶曼老师说,之所以是田,是由“陳”变来的,去了字的左上下,变成“田”。到秦国统一六国,齐国灭,田氏避难改姓为“王”,从田字改来。海外有五姓同宗会“虞,姚,胡,陈,田”都为虞舜的后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左传》—— 庄公 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