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提到建筑师,大家心目中出现的是陆涛的田野牧歌。
近两年来,提到建筑设计行业,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关键词是,加班,高强度,过劳死……
工作条件恶化,固然有经济大环境的原因,当然也有碧桂园当天出图(通宵)带来的风气影响。有没有我们设计公司管理中自己的原因呢?
当然有。
有一次我跟老龙去看望一位老同学,在他的办公室等着他处理完项目的事情后一起去晚餐。看着他在大办公区跟项目组交流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一件事情。
就在这个设计公司中最习以为常的场景中,竟然隐藏着12倍效率改进的空间!
难以置信?
我来算给你看
中间这位设计总监——我们就姑且叫他Tony老师,是的,楼下Tony老师他们的职称体系跟大家是一样的——带着6位设计师一起工作。经过了一个特定的阶段,Tony老师需要看看各位设计师的工作成果,并给出意见。
Tony老师同每个设计师交流20分钟。
一共跟6个设计师交流了6次,每次交流的时候,其他5个人都围着看。
算法是这样的:
20分钟*6*6=12小时
假定这6个设计师平均年薪是20万,那么他们平均每小时的成本就是100元
所以这场内部会议,花费设计师人力成本 12*100=1,200元。
注意,这里都是算的设计师的人力成本,没有计算Tony老师自己的。
好的,假如Tony老师换个方法来完成这个交流。
Tony老师先在自己的办公室把6个人的图纸看完,每人的图纸看10分钟。
然后把6设计师分别请到办公室交流10分钟(同之前定的方法相比,Tony老师在每个人上花的时间都是20分钟,只是分成了两部分)
算法变化为:
10分钟*6=1小时
这场内部会议设计师人力成本 100元
同样的,这里也没有计算Tony老师自己的成本,因为两种方法下,Tony老师花费的成本是一样的。
嗯哼?
1,200元Vs 100元 !
我知道,极其关心设计师能力提升的你会认为,用第一种方法可以让每个设计师都能最大限度的获取项目信息。
其实不是每一句话都需要让每个设计师都听见的。如果有什么需要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再把6个人组织到一起,讲半小时,差不多了。
100元+0.5*6*100=400元,这也是3倍的改进空间啊。
且慢,还没完。
Tony老师一直在说,设计师们一直在听。没-有-记-录!
口头传递的信息,会直接衰减掉80%!
一个小小的习惯,可以避免80%的无效工作
如果在第二种方法中,再加上 “将信息记录下来,交代完之后,让设计师还可以查阅” 这一招,又会在两种方法之间形成10倍,甚至是几十倍的差异。
从以上分析看来,设计师工作强度大,加班不止,过劳死…… 有甲方的原因,但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有设计公司管理者自身的原因。
建筑师或是设计师在念书的时候,就被教育,尽最大努力熬夜画图是通往高质量设计的唯一途径,没有人告诉我们,选择正确的方法,比努力本身更重要。
合理利用时间,合理利用设计师以及其他资源,可以最简单高效地提升设计公司管理水平。
Powered by Time-c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