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艺术》读后感

对于一个旅行不多,但有旅行艺术追求的人,对这本书自然是有很高期待的。翻开书,有好几篇序,作者自序啦,余秋雨的推荐序啦,译者序;一颗迫不及待的心跳过序直接进入正文了。
正文第一页,就感觉到了译文读起来很晦涩,译者可能是想把旅途的艺术加上华丽的辞藻,然而造诣不高,以至于原文的简洁与真实被覆盖在了作者画蛇添足的辞藻中。忍耐着继续看内容,开篇便是说对旅行的期待,然而并没有写出什么新意的东西,无非就是对将要旅行的地方先从图片等地方先了解,然而真正到了未必有在家看美景图时那么美,还说到作者和女友M旅途中因为饮食问题没有互相包容影响了观景和旅途的心情,太烂俗了好嘛。
由于有强迫症,不想拿起一本书就放下,就去豆瓣上看看其它人对这本书的评价。有评论说这本书应该从后往前读(我所读过的书大部分是前面精彩,后面越来越发味儿),于是先看最后一章。我的看书顺序是1,9,8,7,5,6,3,4,2.
作者在每一章都是去到不同一个地方,每一章都会引入一位和当地有联系的艺术家,包括画家,作家,评论家。仿佛是跟着这些艺术家在一起旅游。或者是在艺术家眼光的引领下带着作者旅游。整本书强调的一个观点就是要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才能感受到美。欸,这还要你说嘛,自己从平时生活就能感悟到的事情。不过就是稍加了文学修饰。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如下文段:

  • 普通人和艺术家的审美及思维差异

让两个人外出散步;一个优秀的素描家,另一个则对这类东西豪无喜爱。他们顺着一条林荫道往前走时,对这片景色的感受会有很大的区别。一个将看到一条小路和树木;他会认为树是绿色的,但是他不会对此做任何的思考;他会看到阳光闪耀,并觉得很舒服,仅此而已!但是素描家会看到什么?他的眼睛习惯去探求美的原因,美的最细微的部分。他抬头向上看,观察阵雨般散射的道道阳光是如何从头顶闪烁的树叶间洒落下来,直到林间充满翠绿的光。他会这里看看,那里看看,一条树枝从树叶的遮蔽中伸出来,他会看到翠绿色的苔藓散发的宝石般的光芒,还会看到色彩斑斓的地衣,白色和蓝色,紫色和红色都交织、混合在一起,织成一片鲜艳夺目的锦缎。接着(他会看到)凸凹不平的树干和扭曲的树根,树根在陡峭的河岸像蛇一样地延伸开去,而岸边铺着草皮的斜坡,被有着千万种颜色的花朵镶嵌。这难道不值得细细品味吗?然而,如果你不会素描,你只会经过这条绿色的小路,当你再次回到家时,你不会觉得有什么值得一提或回味再三,你仅仅是走过了一条这样的小路。”

  • 找不到金句来表达是因为懒惰

令人陶醉的景致通常让我们意识到语言的贫乏。在姑区给一个朋友的明信片上,我带着某种绝望,匆忙写道,这里景色很美,天气潮湿、多风。罗斯金会将这样的语句更多地归因于懒惰,而不是缺乏能力。他认为,我们有能力进行大量丰富的语言描绘。导致失败的结果仅仅是因为我们没有问自己足够多的问题,没有精确地分析我们的所见和所感。我们不应当仅仅停留在“这片湖很美”的感觉上,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问自己,“这片开阔的水面究竟有什么地方如此吸引人?它会让人联想到什么?除了用大这个词之外有什么更好的词可以形容?”以语言描画完成的作品不一定才华横溢,但至少它是一种探寻真实经验的结晶。

  • 对美的拥有

由于他对美和拥有美的兴趣,罗斯金得出了5条主要结论:首先,美食由许多复杂因素组合而成的,对人的心理和视觉产生冲击;第二,人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倾向,就是对美做出反应并且渴望拥有它;第三,这种渴望拥有的欲望比较低级的表现形式,包括买纪念品和地毯的欲望,将一个人的名字刻在柱子上,或者拍照;第四,只有一种办法可以正确的拥有美,那就是通过理解美,并通过使我们敏感于那些促成美的因素(心理上或视觉上)而达到对美的拥有。最后,追求这种敏锐理解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尝试通过艺术,通过书写或绘画来描绘美丽的地方,而不考虑我们是否具有这样的才华

书中写道有一位27岁的法国人进行了一次环绕他的卧室的旅行,且出了本书叫《我的卧室之旅》,而这种旅行方式,只需要一套粉红色与蓝色相间的睡衣。他彻夜在房间游荡,并且冒险的走到了远志窗台的位置(笑~~~)。其实就是提醒我们要关注眼前的景色,不要把眼前的景色变成生活的工具。但是需要多美的心境才能达到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旅行的艺术》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