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3万亿,下一个蓝海文章

转载自公众号 章逸寒的 车贷数据分析

最近研究了下农村金融,现在很多公司也才试探性的进入这一领域,下面来聊聊我的看法吧。

一、下一片蓝海

这片蓝海有多大?

据中国社科院2016年发布的《“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显示,自2014年起,我国“三农”金融缺口超过3万亿元。

这也意味着,在农村金融里,有3万亿的庞大空间可以让各个公司随意去挖掘。

而被开垦出来的,实在是沧海一粟——2015年我国“三农”互联网金融的规模只有125亿元。

在这里,目前为止,依旧是哪些传统高利贷土霸王的占据地。

首先就来看看最早,也是依旧在农村支撑的金融机构——农村银行

目前能够深入农村的银行,大多是“做做样子”。

他们只在农村“吸储”,然后再去城镇“放款”,并没有本质上解决农村的资金问题。

农村金融,3万亿,下一个蓝海文章_第1张图片

二、公司的尝试

下面来看看一些公司的尝试吧

京东尝试性的进行了400亿的投入,主要是给农村小企业和养殖之类的项目提供贷款。

而这些公司的融资规模加在一起也只有100多亿。

三、问题在哪?

尽然人人都知道农村金融是一块还没有被人入手的大蛋糕,那为什么大家还不去入手呢?下面来说说一些问题。

人才缺失。在农村,只要是学习过,有文化的人都纷纷前去城市,这就导致一个问题,不要说风控方面的人才了,就是放款端的业务方面的人都很难招到。再加上农村相对封闭和分散,这就导致金融公司必须要去各个区域驻点办公。

这就到时企业很难去完成基础设施的搭建和用户培育阶段

2.农村征信普遍缺失,需通过多种途径从零建立。

互联网金融的很多成功的模式都离不开城市的技术和城市的发展情况。但是这些都很难在农村推广。

一方面,消除金融的地域歧视,积极吸引城市富余资金回流农村;另一方面,通过新型风控模型的搭建,可以更深入挖掘农民信用,并将其资本化,从而复制城市的经验,建立农户信用记录,进而提供更多金融解决方案。

同时也很难像车市那样实现统一化和标准化,因为风土人情和地域的巨大差别。

四、用户画像

农场主。他们从哪些没有人耕种的土地和牧场农民手里,将土地“流转”过来,汇聚在一起,集体耕种。这样的人群是农业金融目标之一。

养殖大户。他们需要资金来实现种子和育苗的购买,而完成可了生长周期以后自然就能还款。

年轻一辈。他们在早起受教育和工作都是在城市,只是因为各种原因回家的人,他们在城市的教育工作中,已经具备了基础的金融知识,拥有信用和征信意识。

五、农村风控

农民无疑是中国征信最薄弱的环节。他们缺乏央行征信,有些人甚至没有银行卡;他们互联网化程度较低,可参考的风控数据太少。

金融核心点之一一直是风控,作为作重要的环节,这在农村也很难管理。

就比如同样是养猪的,技术好坏,收入高低全是个性化的,根本没办法分层

而这就需要对农村及其了解的当地人去做风控审核。首先去农村打听农户的口碑——在这个熟人社会中,很容易得知一个人是否靠谱。

然后再上门,了解农户整个生产状况,计算出他生产模型。细节很重要!

第二就是骗贷的人了,在金融企业大举进入农村的时候,骗贷的人自然也随之跟进。

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新闻。利用农村的落后和闭塞,员工用2000元换一张农民身份证,一个月从门店骗走20多万;分公司集体堕落,卷走上千万;20多家门店被坏账压垮……

六、解决办法

人海战术,利用农村相对较低的工资和门店成本来实现人海战术是目前最合适的方法了。

就比如,养猪的,就去看看猪圈;种地的,就去测量下多少土地,其核心目的,就是为了证明农户确实在生产。

而另外一项工作,就是唠嗑。

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一个人的品行、优劣,村里人几乎都知道。凌峰就去找村里人打听,这个人人品如何,是否黄赌毒。

“如果村民回答,还行,这个人就不怎么样;村民回答,特别好,这个人就不错了”,凌峰说,他还会观察人物表情,“一皱眉,一犹豫,那估计就不行了”。

他们是互联网金融中一支特殊的分支——撸袖挽裤脚,深入田间地头。

这片蓝海的开掘者们,需要的是深耕、下沉、慢工、细活,而他们,反而更贴合了金融的本质。

农村金融,3万亿,下一个蓝海文章_第2张图片

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除了我说的这些方面,还有很多我没有谈到或忽略的地方。

欢迎大家来一起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农村金融,3万亿,下一个蓝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