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招了个牛人,第1天,我就后悔了…

Python实战社群

Java实战社群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按需求添加

扫码关注添加客服

进Python社群▲

扫码关注添加客服

进Java社群

作者丨临公子

来源丨临公子的后花园(ID:hi-lingongzi)

这几年我发现,有一类人特别容易让人有信赖感。

就是那种,各方面都比较稳定的类型:他们不会无缘无故地掉链子,不会经常性惊慌失措,不会让你太担心是不是又碰到什么问题搞不定。

我和朋友聊起时,她说:“这样的人很难出彩啊,你始终保持80分水平,还不如一次做到99分。”

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对吧?

可事实上,先不说99分是否能拿到,真正聪明的人,都更愿意选择与“始终保持80分”的人合作

01

我同事招了位很厉害的UI设计师,看简历作品时大家都被惊艳到了。无论从创意、风格、整体、细节都做得可圈可点。

入司没多久,同事就发觉不太对劲儿。

他的状态,真是阴晴不定啊。

状态好时,一个下午能出3-4张高质量的设计图;状态差时,一天都做不了一张。平时也就算了,赶项目时简直让所有人抓狂。需求做完了,代码都快写好了,他图居然还没做好!

“没灵感啊我有什么办法?”被催了几次后,UI设计师不耐烦地说。

没错,他能设计出不错的作品,可这种不稳定的状态让所有人都在内心给他打上“不靠谱”的标签

什么叫输出稳定?它取决于两点。

一是质量,二是数量。

很多人认为自己提供的成果参差不齐,是因为没有灵感/状态不好/运气一般等原因,说白了,这就是能力上的一种缺陷

如果你只能守株待兔地捕获灵感,没灵感了咋办?坐等灵感再次光顾?

把原因归咎到不可控的外因,只能说明你无力控制结果。

无论哪个行业,专业人士必然有一套结构化流程,以确保产出的质量和数量。

敲代码有算法、写作有框架、打球有套路,它们比“凭感觉”要靠谱100倍。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萨利机长》中有个细节。

飞机起飞3分钟后被大雁撞击,导致双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

拥有42年驾驶经验的萨利机长在故障出现的第一时间,依然让副机长马上查看《双引擎不工作的应急手册》,随即做出决策,完成水上迫降,拯救了155名乘客和全体机组人员。

高薪招了个牛人,第1天,我就后悔了…_第1张图片

电影剧照《萨利机长》

越是危机的时刻,越需要标准化、固定化的模式作为能力的稳固支撑

02

除了能力,心态的稳定性,往往也是影响我们决定的重要因素。

前几天我在家工作时网络出现问题,刚好那时在开电话会议,手里还在赶一些项目文档,我心急之下开始吐槽“网络怎么越来越不稳定了”、“路由是不是有问题呀”……Balabala说半天,我老公慢条斯理地说:

“你有这功夫,不如重启下路由试试。”

我才反应过来,赶紧重启完继续电话会议。

你看,人在情绪干扰下难免分散注意力。

车和家创始人李想曾说:“不少朋友不清楚什么是情商。这个情不是感情的情,而是情绪的情,尤其是关键时刻对于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以及关键时刻做出理性选择的能力。

情绪一上位,理性就脱线。

各种愚蠢的判断和想法就都产生了。

  • 表白时被对方拒绝,你猜测“TA绝对是嫌我收入低,或者嫌我外貌一般。”

  • 提加薪被拒绝,你心想“上司一定是看我不顺眼,大不了我走人呗!”

  • 合作时被同事质疑,你觉得“他肯定是在针对我,我要以牙还牙!”

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有效解决问题上,躲在狭小的个人空间胡思乱想,最终将节奏全部打乱。

03

还有一种稳定,叫沉得住气

我以前在文章里,提到一位“三进三出”同家公司的程序员同事。

第1次辞职:因为加薪没有达到预期,与部门经理面谈时气得当场裸辞。没多久就后悔了,经理也没计较就返聘回来。

第2次辞职:他想转技术管理岗,但评审会认为其能力不足以胜任,他对结果不满又辞职了。半年后被同公司另外一个部门挖回来。

第3次辞职:他说想转行。这次没人挽留他了,老板痛快让他走人。

据说那位同事后来又跳槽了几次,如今在一家小公司做经理,收入只比原先离职时高出一丢丢。

从态度上看,做事是需要定性的,不然你很难成型。从行为上看,这种到处打游击的方式无法让资源沉淀下来,也无法让你跨越职业层级。

结局又怎能如你所愿呢?

在一家公司做到管理层,绝大多数都离不开一个字:熬。

这并不是贬义词。

首先,你把手上的事情做好,必然需要一定时间;其次,让大家认可你、信赖你,也需要时间;更重要的是,要组建核心团队时,老板当然不希望一个频繁跳槽的人加入,万一他又甩手不干了谁来接烂摊子?

沉不住气的人,对团队而言就是一个高风险因子

何况多数跳槽,不过是在同温层左右横跳,并未让你的职业生涯发生质变。

冒然转行就更不用说了。

很多人遇到瓶颈时,认为是行业限制了自身发展,以为换个行业就能柳暗花明。跟风跳槽后才发觉,再光鲜的行业也无法为你的个体含金量加冕,反而在频繁转换中愈发迷茫。

罗振宇说:“普通人的努力,在长期主义的复利下,会积累成奇迹。”

时间到底是不是你的朋友,也正取决于此。

04

什么叫稳?

少犯错尤其是重大决策。

我以前觉得吧,这词看起来好中庸啊。后来意识到,“少犯错”其实意味着做一件事,你能最大程度地符合预期。

千万别以为这很容易。

上世纪70年代,一位叫西蒙·蓝莫的科学家写了叫《网球庸手的高超打法》的书。他经过深入统计分析发现,业余网球赛中很少出现厉害的发球、长距离大对折和漂亮的飞跃救球,相反,球经常打到网上或出界。

80%的得分,是靠对手失误而得到的。

巴菲特也曾说过:“投资主要是在于避免做出愚蠢的决策,而不是在于做出几个非凡的英明决策。”

对普通人而言,不适合过于酷炫的操作,细水长流是一种胜率更高的方式。

连巴菲特都不去做“非凡的英明决策”,何况我们呢?

这就像你每年投资收益为5%,比第一年挣20%、第二年亏20%、第三年再挣20%……这样大开大合的模式下,长期算下来必然收益更高。

高薪招了个牛人,第1天,我就后悔了…_第2张图片

任正非在企业管理当中有这样一条原则:“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

他认为:

作为员工,最重要是做好本职工作,不要把精力放在“构建宏伟蓝图”、“做天下大事”上面;作为企业,首先要延续现有优势,而不是动不动搞颠覆性创新,不然极易翻船。

这些年我留意了下周围,那些过得还不错、有一定财富积累的人,除了极个别创业者,大部分都是靠在一家公司深耕多年,稳扎稳打。

他们不会被层出不穷的外界压力吓得一惊一乍,打散自己专注力,而凭借能力+心态+状态的步步为营,逐渐爬向高处。

  • 你扛得住纷纷扰扰的外界噪音,心慢手快,更容易把事情做得出彩。

  • 你踏踏实实地在一家公司几年,如果不是抓到特别好的跳槽机遇,你的收获往往比轻易跳槽要大。

  • 你在行业里深耕细作,每年都比去年前进一些,过个三五年其实也差不到哪里去。

所以,从今天起,不妨试着以长线投资的眼光看待事物。慢一些,稳一些,在变化面前从容一些。

能够让我们扎实成长的姿态,并非出奇制胜,而是行稳致远。

临公子,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多家职场/财经平台特邀作者,一枚理性爱财的工科产品汪。微信公众号:临公子的后花园(ID:hi-lingongzi)

程序员专栏 扫码关注填加客服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群

近期精彩内容推荐:  

 再见!程序员!!!

 微信号 可以改了 !!!真事 !!

 2020 常用的 7 款 MySQL 客户端工具

 别再问我Redis内存满了该怎么办了

在看点这里好文分享给更多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薪招了个牛人,第1天,我就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