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原,拆或者不拆,这是一个问题。


如果说,
中国有民国范的地方,集中在南京,上海,厦门,
那么太原,
应该要表示不服。



民国时期的太原,
在阎锡山的势力下,
整个城市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
都是风生水起。



阎锡山自己盖的民国范老房子,
也分散在太原市区里,
而阎锡山手下几个大将,
也在精营街周围,
盖了自己的大宅子。

在这附近的旧民宅,
有三合院、四合院,
或是二进院、三进院,
青砖灰瓦,雕梁画柱。
而这些房子,
大多都有一个正方形影壁墙,
整个院落格局深藏不露,
更显晋地人家的气势。



经过了解放初期的土改,
很多富户的房就被分出去了,
而如今在这里住的人,
多半也搞不清楚,
当年这一砖一瓦,
一房一舍,
有着什么了不起的过去。
现在反而有一种,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之感。
杨爱源,系晋军主要将领。跟随阎锡山三十多年,见证着晋绥军的发展、壮大与衰亡。
徐永昌,系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原大战晋绥军的总指挥、抗战时期的军委会四巨头之一,代表中国政府于密苏里号军舰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

在这一片老房子里穿梭,
放眼望去,
似乎当年这些气宇轩昂的房子,
开始随着这座城市开始老去,
慢慢的,
就消失不见。


当我们一群人在这片老房子周围,
又是拍照又是拍视频的时候,
就有很多人好奇地围过来,
说“你拍这些闹啥?”
有个带着草帽,提着豆腐,
准备回家做饭的老爷爷,
跟我们搭上了话。



他说,以前这一片都是老房子,
比现在留下来的都好看,
但是都被拆了。
以前就在这条路上,
有一个堪比圆明园的院子。
听说慈禧当年逃难来到山西,
还在这里住过。
他顿了顿,说:
你知道那个院子是谁拆的吗?



我摇摇头。
他说,是我,我负责的。
70年代的时候,
我跟一群人拆的,真的不想拆。
唉,那个院子真的太美了,
可是上边要拆,
我能有什么办法。

他指着那片早已变成,
一排排的宿舍楼的地方,
说,跟我一起负责拆迁项目的人,
如今死得就剩我一个了。



我突然觉得有些难过,
不知道是为了被拆的院子,
还是为了抵不过时间的人。

在太原的几天,
总是能遇见一个字:
拆。
听说,因为新的领导班子上台,
随着而来的,
是太原市拆除和改建的政策大规模推广,
我们在古村子里,
眼睁睁望着被扒掉瓦片的明代建筑,
而不远处,
新的仿古建筑拔地而起。

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
在这座几千年历史的太原城,
愈发明显。
这里有拆了的平房,
有拆了的老宅子,
也有拆了的古建筑。
但,还是那个问题:
拆了,好不好。
而拆完之后,
我们该怎么办?



对于这些老房子,
当地人也有不同的看法。
有时候城市供水,
都会有些问题。


精营街附近的一个卖水站,有些居民家庭用水要来这里买水。守在这个水龙头旁边的老人,曾经也抗过日、打过匪。而如今就在这卖水站里,以一桶水5毛的价格赚一些生活费。

拆也许是好的,
毕竟有着拆迁补助,
还能搬到更好的一个居住环境,
这没什么不好的。



但对于我们来说,
眼见着这些化为土齑的老房子,
总让我们觉得心痛,
而那些拆了之后簇新的仿古建筑,
明晃晃的,像是在嘲笑着我们。



这毕竟也是一个城市的记忆。
我怕的是,
房子没了,人也没了。
这座城池就空了。

也许,这就是在城市进程中,
我们无法调和的矛盾,
但是望着这些凋零的房子,
我想起了《桃花扇》的一句唱词: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
眼看他楼塌了。
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
把五十年兴亡看饱。


在太原,拆或者不拆,这是一个问题。_第1张图片

这几千年的兴衰,
似乎现在看起来,
尤为的苍白和无力,
而这些,谁又能说的清楚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太原,拆或者不拆,这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