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铜《精进》摘录笔记

  • 生活是多元的、丰富的,生活远比我们已知的多更多的可能性。
  • 我们应该打破原有的禁锢的局限的生活,在思考中成长。
  • 只有坚持做你喜欢的自己,才能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 用郑重的态度对待时间。
  • 看待时间有着不同的视角,不要用单一的视角看待时间。
  • 工作中以未来视角为主是合适的。
  • 非工作时间转为享乐主义视角更为合适。
  • 对待时间的10条建议

1、活在当下
2、严肃的对待时间
3、 留意自己拥有的空间并享受它
4、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时间视角
5、从现在出发联结过去
6、并不完全沉浸于过去
7、指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8、平衡计划和非计划时间
9、视未来存在于当下
10、对未来保持积极的态度

  • 拖延症成因:未来目标抽象意义重大,近期目标遇到阻碍和其他便利性的替代活动。
  • 应该多考虑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注意到具体怎么做,而不是强调意义的重大性。
  • 处理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的方式:

1、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
2、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 可以从收益值和半衰期的角度评价一个事情是否值得去做。尽量多做长半衰期的事情。
  • 工作要快,生活要慢。
  • 保持一项爱好,让它在时间的深度和长度中慢慢生长,可能会得到史料未及的成就。
  • 当我们陷于某个人生困局时,困住我们的不仅有外接的客观现实,还有我们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这些东西会在我们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从而限制了思考的角度和范围。其结果是,我们通常只是在两三个可见选项中去做决定,而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
  • 当我们在人生中遇到某个无法摆脱的僵局时,先不妨试试这三步:

1.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
2.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进行校证;
3.形成新的更灵活的思维框架,在此基础上思考出“可能选项”,并进行尝试。

  • "成长型心智"拥有这种心智的人认为智力和才能是可以通过努力不断增长的,因而并不惧怕短期的失败,反而会愈挫愈勇,这样的人往往能获得更高的成就。
  • 目标悬置的框架下,我们可以使用“悬置模式”来行动,这样我们的生活、学业和事业可以变得更加灵活,有更多的辗转腾挪的空间。
  • 婚恋的拇指法则:“生理上有冲动,精神上受鼓舞,沟通上很流畅”。
  •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在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某些我们期待或者并不期待的改变,但不论如何选择,某些深刻的经历和体验会被永久的保留下来,成为我们人生中无法改变的印痕。
  • 如果总能想到一件是就完成一件,那么我们同时应对的事情就少了,也就不用多花心思去“管理”这些事情。
  • 先把必须要做的小事处理掉,是我们保存积极和从容心态的一剂良方。
  •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所以,即刻行动应该是我们最重要的一条行动法则。
  • 我们永远无法完全准备好。
  • 学习应该是深度与广度的结合。广度能够让人不闭塞,深度能够让人不只是学之皮毛。
  • 写作时一种典型的知识构建活动,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一种对知识的重构活动。
  • 写作带来的另一个明显的益处,是获得反馈。获得反馈是练习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
  • 所谓设计式操练就是调用已有的知识,设计某一种解决方案,来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
  • 创造性的学习就是想象、创造、游戏、分享、反思和想想的螺旋式的循环。
  • 如何过滤没有价值的信息?

1、精选可信赖的信息源
2、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信息
3、重事实信息,轻观点和评论
4、定期闭关,屏蔽外接纷扰

  • 难以周全思考的原因:

1、人们偏好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甚于抽象的信息
2、人们倾向于证实偏见。
3、每个人收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必定会存在思维中盲区。

  • 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才能。在努力这件事上,除了自我激励之外,我们更应该思考:到底应该怎样努力,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怎样有效的启动、维护和优化对一件事情的投入,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至关重要的为。
  • 李纳斯的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人士需要一些挫折、失败或者高难度的挑战来刺激的。如果总是一帆风顺,就会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肯出来,潜能就无法被充分的激发。从这个角度来说,挑战和才能是相伴相生的,没有足够的挑战就催生不出杰出的才能,而越是具有杰出才能的人也越有可能接近高难度的挑战。
  • 如果你做一件事的时候,先不去问有没有兴趣,而是先做起来,而且很投入、很专注地做,并懂得如何把一件单项的事变得双向,把一件被动的事变得主动,那么你就可能越做越有味道,一点也不痛苦地坚持做下去。不需要意志力拖着你走,你自己就勇往直前,奔的很远了。
  • 如果你为了被社会认同,拼命去迎合主流标准,说大家喜欢听的话,做大家喜欢做的事,最后的结果是,你不是被认同,而是被忽视。建筑家保罗-谢菲尔德说:”主流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潮流,人在其中无法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采铜《精进》摘录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