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末路,调色盘上只剩下灰色 - 读《深林之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迷惘。今天想说姜石景的小说《深林之屋》。

韩国的1980年代,一个经济上无负担,拥有三层楼的家庭,姐姐即将结婚。问题从上大学的二妹妹外宿不归开始。面对家人的质问,妹妹说已经休学。父亲责骂,母亲碍于面子也从不想和二女儿深入沟通。只有姐姐找妹妹的朋友们打听妹妹情况。

学生示威游行普遍的年代(看过《请回答1988》德善的姐姐,应该能了解一点当时的学生运动),妹妹也并没有和游行的学生们融为一体,因为理念不同。

姐姐从妹妹朋友口中得知妹妹有一本日记。姐姐偷偷配了一把妹妹房间的钥匙,看了妹妹的日记本。姐姐从日记本中知道妹妹有个男朋友,是在交友场所认识的。姐姐后来也找到妹妹的这个男朋友,如妹妹在日记上记录那般两个人并不曾真正了解对方。

妹妹对家里人也感到不满。只喜欢在自己布置的房间里,连走廊的地也不愿踏一步。妹妹曾去酒家当过服务生,和性骚扰的客人发生冲突后就没有再去。姐姐试图和妹妹沟通,但妹妹总是拒绝和防范。唯一一次两个人约好出去散心,也因突发事件取消。

妹妹外宿更加频繁。每次回到家等待妹妹的是爸爸的训斥打骂。姐姐在交友场所看到妹妹上了一个人的车,那个人是专门将年轻女孩子介绍给老男人的,姐姐怒追,但妹妹跑掉了。

姐姐办了婚礼,去蜜月,回到家的那个晚上看到妹妹送的结婚礼物,是梵高的画。妹妹在“阿尔勒的卧室”那幅画的下方写下“我灵魂的房”。那一晚妹妹割腕自杀。   

妹妹处于年轻的彷徨期,家人,朋友和男朋友都不能真正理解她,并且由于得不到任何归属感,她脱离一切组织。只有姐姐试图去理解妹妹的内心,但也只是通过偷看日记和妹妹朋友们的只言片语,不能确定妹妹内心的孤独究竟来源于何处。

自始至终妹妹都没有找到安放自己灵魂的房间。姐姐多希望妹妹可以和这个世界妥协哪怕一点点。人不能在世界之外寻找自己。妹妹的灵魂是什么?她渴望的是什么?想寻找自己而未果,如她所说:“我觉得自己像一座岛。只有痛苦的海浪拍打的岛屿。”

可以联想到从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以及梵高的一生。孤立无援,绝望侵袭,不断抗争,无路可循。自我毁灭,才是救赎。

孤独末路,调色盘上只剩下灰色。

你可能感兴趣的:(孤独末路,调色盘上只剩下灰色 - 读《深林之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