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传统文化”(二)

什么是“传统文化”(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有人从字源的角度论述什么是传统文化,说“传”是(马车)传递,“统”的字源是丝之束也。得出个结论说传到现在还存在的才叫传,“传统文化”没有不好的东西,因为不好的东西早在传递过程中被淘汰了,能留下来的都是精华。并据此奇哉怪也之论说“故宫”和“周杰伦”,以后者才是传统文化。而“故宫”承载的封建帝制因为被历史淘汰了所以只是古物,不是传统“文化”。

我无意臧否这个议题本身,直觉是可能碰上少正卯的遗子孙了。听过见过各种讲传统文化的,没有这样“记丑而博,言伪而辨”,奇葩之说也引动我想说几句。

举个栗子。历史吗,有点象请客吃饭,有三代之席,秦汉之宴,魏晋酒局,唐宋元明清依次進阶,占了这中土神州酒店,装修布置,换店名弄装修,然后做饭,吃了,留下些杯盘碗盏,兼附些菜品名称,厨师姓号,后一代来,砸一些留一些,创一些沿一些。终于,实物的杯碗桌子有所残缺,菜谱行令更是杂混,还有残汁剩核无数,弄了一部名为“二十四史”的生旦净末丑剧本,怎么能说留下的是精华呢?难道你家吃饭,专吃垃圾留下精华?本来历史研究就有史迹、史料、史识之分,真正关键的是史识,它固然不能脱离史料,史迹,但它不会囿于此,它是消化后的营养,是生命境界提升带来的精气神志,是高等智慧,就象米饭中的多糖,肉食中的氨基酸,它已经不再是饭菜原物,而饭菜其它部分,继消化后得到厕所之物,你能据厕所之物来推演那场酒席的价值吗?

从字词演变来讲,本义固然要讲清楚,可是流变过程中衍生和引申义也非常重要,这就好比机器代码中“汇编语言”固然有其价值,但是二进制代码与高级语言(如C语言,JAV语言)更是高阶工具一样。中西方文字皆如此。比如“chairman”,本是“坐在椅子上的人”,它叫“主席”一定是后人引申附会的。总不能因你的祖先甚至连照片都丢了,所以说祖先是不存在了,认祖也成为问题。

传统文化的乱象有多种,连本义引申义都一团浆糊,讲家学渊源就是侮辱祖上。难道说古人的干屎橛,因为远古就成了人参不成?古者未必是,你不能说唐宋人吐的口水因为古老也成珍宝,除非它成了琥珀。今者未必非,如果祂觉悟无上正等正觉,那与佛陀所知见又何所异。

古人用“薪火传承”恰当表述了“传”之意,你不能说古人用碰巧用檀木做火把,今天我们已给用煤气,那这火已经不是火。即使垃圾堆焚烧来的火,火的本质也没变。以火喻道,就象驿马车传递火一样,不同的火把,相同的本质。与历史相随之道,不因物化之存有演变而变。正如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说的:"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这个论说,很详尽了。“传”即是指此“天地正气”。《易》之开篇论天地之德,内含“万物有灵,人为万物之灵”道理,人在三才中,不是被动之物,而是要主动“参天地之造化”,这样才称为“传”。至于“统”,《说文》有丝之总也之意,引申为“御”为“总”之意,是说得道化理,能“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个智慧是根本智。得此根本智,“放之四海而皆准”,能圆容万有,创灭生克,随心不逾。所以“传统”即“内聖外王”之学,内外圆满之道。

文化是分“道术器”三维的,我们又以“体用断”三端来观。除此之外,我们用文化的气态,液态,固态来做结构,就更清晰传统文化的脉胳;古人重道崇德,侧重于生命觉悟,境界提升。今人重功利,侧重于技术发展,外在势力。若以生命科学,技术科学和艺术科学三端来看,传统文化更侧重于以生命科学为根,惟其如此,才会把礼乐与天道信仰列为社会最根本,文化根基与国是政务也以此为基,只不过越到后来,统治阶层私利杂念越重,把这本来善美大成的文化淆乱了。就古今之饮食变迁,古人鸡蛋炒韮菜,鸡蛋绝没有用催蛋素作用于鸡子,也没有成千上万只关一起暗无天日只为鸡蛋,更不会用化学方式弄出人造鸡蛋,韮菜也必用自然农法培出或直接野生,断不致加生长素化肥加除草剂。所以古人说仁义礼智信,那是在知行天之道,用诚。今人亦说,那可能就加入许多心机,更多用利害逻辑了。

十多年前,我在青城,那时传统文化热、国学热刚刚兴起,我们就讲清了国学存在又不存在之理,讲清了传统文化的本质,属性,主题和当下的任务。传统文化复兴所创造的整体人文背景,目的指向在生命觉醒,是要人整体回到人生三问中来“我是谁?来自哪?到哪去以及怎么去?”所以我们把传统文化的四维重张:“以天人合一为本体论,以格物致之为方法论,以知行合一为要求,以内圣外王为目的地”。传统的复兴,不是旧衣冠,不是旧形式,而是直指人之为人的天道本命,并在此基础上再造更高的道术器文化,以承古开新,启美未来。

启嘉春秋

2018年1月28日

什么是“传统文化”(二)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什么是“传统文化”(二)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是“传统文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