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遵照父命,出川谋仕,于江陵幸遇司马承祯,先生赞叹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这句话,极大地鼓舞了李白。
李白一路游历,拜访官人,凭借其强大的口才与肚才,为自己写了大量的“求职推荐信”,但仕途之难犹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终于,天宝元年(742年)秋,李白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等人的推荐下,得到了唐玄宗的召见。
他快马加鞭来到长安,入住到招贤馆,“李太白”开始声名鹊起,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全是长安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八十多岁、官居三品的贺知章,在紫极宫一见到李白就高呼:“谪仙人”啊!两人立刻携手去酒楼喝酒,哪知忘了带银子,贺知章随手解下佩戴的小金龟典当换酒,两人也成为忘年之交。
对于贺知章的知遇之恩,李白感怀一生,写了很多诗篇赞誉他当年的“金龟换酒”,其中著名的有《对酒贺监二首忆》。
没过几天,李白的任命书下达,唐玄宗请他去做“翰林” ,但这个“翰林”不是“翰林学士”,而是“翰林待诏”;不是去帮皇上起草诏书,而是去做陪皇帝玩乐的宠臣。
文人从政似乎都带有理想主义。李白也理解不到“体制内的奥秘”,他满怀政治抱负,前来上任。
皇帝对他“降辇步迎”,如此恩宠,高官羡慕不已。李白越发扬眉吐气,玄宗面前也侃侃而谈。
唐玄宗拉他坐到七宝龙床上,命太监奉御羹,还用他的驭手,亲自拿勺子在碗里调了几下。风光无限,旁边的高力士看着都眼红。
李白以为翰林待诏是大官,加紧温习翰林院的皇家藏书。有史料记载,他把《贞观政要》背得滚瓜烂熟,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在玄宗面前建言献策。
哪知,李白的工作却是去给玄宗填词,然后交给宫廷音乐家谱曲。他的同事,大都是些陪皇帝炼丹的道士,还有些负责给皇上算卦、画画、唱曲,总之,都是一些宫中的伶人。
李白在宫中陪唐玄宗和杨玉环,游骊山,赏牡丹,留下大作《清平调》三首,杨贵妃满心欢喜,从这以后,玄宗对李白的照顾胜过其他翰林学士。
受到这等待遇,本来就狂的李白,更是傲娇,于是发生了贵妃捧研,力士脱靴。当然,这两件事至今真假难辨。
起初,李白还是很享受这种生活,但时间一长,他便心生无聊,以为自己是来做“姜太公”,竟然当了个“东方朔”。
于是,他重启“喝酒模式”,每天喝得伶仃大醉,三年千余日,他自称醉倒八百天。有时早晨开大门,甚至看见他睡在台阶上。
更为夸张的是,有一次,唐玄宗找李白有事,侍卫各处找遍了,后来是在酒馆里发现他,还是把他拖拽回宫里。
回到皇宫,唐玄宗命人用凉水泼他脸,唤醒他,结果泼了好几次,他才醒过来。这次,可把唐玄宗惹怒了,对他的态度也是大转弯。
李白感觉到玄宗对自己有意见后,就开始回去写“酸诗”,比如《玉阶台》、《怨歌行》等,皇帝肯定对他也就更加不满了。
再加上,李白每天在皇宫里出入,知道很多宫廷秘史。他在皇帝身边供职期间,杨玉环还不是唐玄宗的贵妃,她是寿王李瑁的妃子。
天宝四年,才被册封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杨玉环是在高力士的帮助下,乔装成女道士,来到宫里与玄宗幽会。
李白在长安三年,一直扮演着弄臣的角色,长安城里的吃喝玩乐、斗鸡走马,没有他不在行的,堂堂李翰林,十处打锣九处有他。
唐玄宗虽然很欣赏李白的才华,但对嗜酒成性很是不放心,担心李白哪天醉酒后,口无遮拦,胡说八道,把宫廷秘闻都抖落出去,惹下麻烦。
清人王琦也说过:“曾醉中泄露禁中事机,明黄因是疏之。”
天宝三年(744年),李白被唐玄宗辞退,两年不到,又被打回原形。但玄宗还是厚待他,对他“赐金还山”。
长安一夜成了李白心中的伤城,李白决定离开,于是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观,打算寻访司马承祯。
谁知,到达阳台观后,其徒弟告诉他们一行人,司马承祯9年前已仙逝。不见其人,睹其画由感而书《上阳台帖》: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上阳台贴》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李白现存唯一书法真迹,属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国宝”,被称为“一级甲”。
有史学家考证,说李白被唐玄宗辞退后,回到山东,得了一个酿酒秘方,开了一家酒楼,以此谋生,过着“混游渔商,隐不绝俗”的生活,终成一代诗仙”李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