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志日记的故事(二)

格志初次亮相(2013-2-11)的成绩还不错:上线不到一周即获包括美国和日本在内的 138 个国家新品推荐;一周后被选入美区生活分类“Dear Diary”专题;一月后还上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五个小区的首页大 Banner。

收入方面,和其他开发者晒出来的曲线一样,上线第一周有一个绝对高度的波峰,然后开始急剧下滑。首月的收入占到了 2013 全年的 42.6%。前三个月的收入曲线是这样的:

格志日记的故事(二)_第1张图片
上线三个月收入曲线图

产品上线后爆出各种问题,程序改得焦头烂额,几个月后才开始缓过劲来开发新功能。这厢暂且按下不表,主要分享一下我尝试过的一些营销方法:

在 Twitter 和 Facebook 上关注潜在用户,与用户互动

谁都知道必须要在 SNS 上面混个脸熟。但是必须保持稳定的活跃度才有效果,像我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基本白搭。

主动给媒体投稿

如果你本身没有知名度,那么基本没什么媒体会搭理你。何况我也没能力用英文写出具备煽动力的公关稿,成功率就更低了。那些曾经主动报道过你的媒体要记得表示感谢并保持联系。后续再有新闻点时记得主动去联系,这样成功率比较高。

送兑换码

做活动对粉丝基数有一定要求,或者需要找媒体配合来促成足够的曝光。

搜索优化(ASO),包括 App 的名字和关键字

有一定的效果,排名略有上升。格志在商店里的名字那么长是有原因的……

浮动定价

有两个好处:有很多第三方监测工具会抓取应用定价的变动,降价时会有一定量的曝光。另外也用于测试定价以达成效益最大化。

限免

我的建议是不要玩这个昂贵的游戏。虽然下载量可能瞬时暴增,但是对实际收入的提升只有在限免结束后的一到两天。而且你损失的都是购买意愿较强的潜在客户。对受众偏小的独立软件来说,如果是对的潜在用户就一定会买。可以降价,但绝对不要免费。还有一个原因是限免的次数多了以后,新增的用户水平降低,对客户支持工作也很有压力。

2013 年底,苹果推出了全新的 iOS 7,一举进化到亮瞎的扁平风格。格志不得不暂停新功能开发,额外多花了两三个月重新做了风格适配,还踩了好多技术上的坑。大半年来仅仅 $22.6 的日均收入,实在让人看不到希望。

为了能创造更多收益,曾想过把 iPad 版独立拆分。但后来又犯了“情怀”毛病:不仅不单卖,还决定免费给老用户升级。又忙活了几个月,终于在时隔 18 个月后推出了支持 iPhone 和 iPad 的通用版。那个最初存在我的设想中的完整版格志,才真正得以诞生。

这次更新给销量带来了一个短暂的小波峰,但和初次上线的高峰比根本不在一个量级。后来逐渐稳定在日均收入 $41.7 的水平上。想来靠 iPad 版来提升收入是不太现实,用户基数比 iPhone 差太多了,于是我们开始苦苦寻找新的增长点。

首先分析了用户分布,主要都是来自美国和日本,这也充分印证了我最初对于目标市场的假设。但受限于我们营销能力和外语能力的短板,一年多来的尝试并没有打入国外的主流媒体圈子。缺少足够的外部曝光使得格志排名一直在分榜的百名开外。虽然理论上还有很大的空间,但我还是基本上放弃了在这两个市场深挖的可能性。于是剩下的就只有回到自己最熟悉的中国市场来寻求突破。而在国内,从种种迹象判断,转为内购模式是唯一的出路。

那么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内购的卖点应该如何设计?由于苹果应用商店缺乏软件试用机制,格志的很多设计心思又不是几张截图就能演示得清楚,所以通过免费的形式吸引更多用户来使用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内购,应当不以恶心用户为目的,而是要让用户在体验你的产品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信任感,从而真正爱上你的产品,心甘情愿地完成付费用户的转化。我对格志的用户体验有足够的自信。

很多软件通过内嵌广告来获取收入,但是格志为了保证用户体验,即便是免费版,也不能出现我们无法控制内容的广告。在设计用于提示用户购买的界面时,我们尝试了卖萌的方案,用一套小动物的主题插画来触发用户的情感共鸣。在文案上也强调我们是没有资本背景的独立开发团队。总体上我们仅对一些非核心的高级功能做了限制,让不付费的用户也能得到完整的使用体验。

在宣传上,我们知道,收费软件变免费时有大量抓取限免信息的站点会形成一波密集的曝光。对我们而言这个机会仅有一次。为了让这次更新能造成更大的影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我用单反拍摄了一段宣传视频,更新了网站;提前在 Twitter 和微博上发了一些截图来做预热;此外我还主动联系了一些国内外曾经报道过我们的媒体,最后成功争取到了在最美应用上做新版首发的曝光机会。

2014 年 8 月 28 日,借由日记图片功能的重大升级,格志 3.0.0 正式转变为内购模式。这次新版发布,是我们团队摸索独立软件近两年以来的一次重大里程碑,是格志产品走向成熟阶段的一个转折点。

销量结果比预计的还要好,第一个波峰过去以后,紧接着格志就上了苹果中国区首页推荐,把销量推上了一个更高的波峰。来自苹果官方的曝光还带来了其它的很多机会。很快的,我们收到来自国内知名的科技播客“IT公论”的邀请,在第 103 期节目上聊了一些格志背后的故事。一些知名的投资公司也纷纷来建立联系,让我这躲在厦门民居里的小小开发者也感受到了汹涌的创投热度。

总而言之,格志开始被更多的人知道和接受。到 2014 年底的时候苹果中国区又专题推荐了我们,还入选了 AppSolution 评选的年度 iOS App。下载量突破了 50 万,日活最高的时候也超过了 2 万,作为一个小众软件,我还是挺欣慰的。

把主战场转回国内以后,我们还是没太投入做宣传和推广。但毕竟是母语环境,工作做起来要比国外轻松得多。很快的我们开通了 QQ 群做用户支持,和用户交朋友,微博粉丝也逐渐上涨。慢慢的收入开始好转,稳定在日均 $101.9 的水平。虽然算下来还是不比我们这两年多以来投入的成本,也比不上去 BAT 打一份工的收入,但是内购这一步,总算是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格志日记的故事(二)_第2张图片
格志日均收入三级跳

怀揣着做小而美的独立软件的梦想,经历了这两年,从一开始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到后来的错漏百出、修修补补,我们团队经受住了考验,也经受住了诱惑,终于把格志带入了产品的成熟期。在这个过程我学会了如何从头到尾的设计、开发和维护一款独立软件产品,学会了如何走出舒适区,去做一个开发者不愿意去做的营销宣传等工作。这段历程很难说我们获得了多少物质回报,但是于我,和我的团队都是一个重要且难忘的奋斗经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5,我们团队除了格志以外,还会开始迎接下一个挑战,新的产品形态可能会继续沿着格志的路线走下去,但也可能是全新的,现在还说不准。探索未知的可能性,不是更让我们热血沸腾吗?

格志日记的故事(二)_第3张图片

ps. 最后贴一条招聘广告,如果你认同我们做产品的专注、极致和品味,并且你自认也是气质相投的设计师、工程师或产品经理,请给我发邮件 kevincao[at]sumi-sumi.com,我在厦门煮上一杯咖啡,等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格志日记的故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