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没想到你是酱婶的,进城吃馆子,从来不问价

进没想到你是酱婶的,进城吃馆子,从来不问价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

春天本来就是容易犯困的季节。

古诗有云:春困秋乏夏打盹……

为了对付午后两点的视频培训会议,我特地准备了一杯咖啡。

当然,咖啡的提神效果在培训讲师强大的的催眠法术面前,是不堪一击的。

整个过程我昏昏欲睡,直到结束那一刻,才勉强清醒。

看着那只空空的咖啡杯子,我想起了《卧底经济学》里面关于咖啡的一个小故事。

故事描述的是,假如在“真话世界”(所有人都说真话,不说谎话)里,你去买一杯咖啡,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

你走进一家咖啡店,准备买一杯卡布奇诺。

咖啡师先将你上下打量一番,然后问:“这杯咖啡你最多愿意付多少钱?”

你想撒谎,假装自己并不太想要这杯咖啡,但真话却脱口而出:

“我的咖啡瘾犯了,15美元。”

那位咖啡师满脸堆笑,准备借机狠宰你一次,但是你有备而来,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问题:

“一杯咖啡使用的咖啡豆成本是多少?”

“你们的咖啡杯和塑料杯盖花了多少钱?”

“养一头奶牛多少钱?一头奶牛挤多少奶?”

“这里的冰箱、取暖、照明所用的电费是多少?”

现在轮到那位咖啡师头疼了,无论她多想回避这些问题或抬高卡布奇诺的成本,但她都无法说谎。结果表明,那杯卡布奇诺的成本不是15美元,而是不到1美元。

那位咖啡师还想讨价还价的时候,你使出了杀手锏:

“在50米之内还有卖这种咖啡的地方吗?”

“是的,……“她绝望地说,同时”砰“的一声,头重重地撞到吧台上,她被彻底打败了。

你心里踏踏实实地走出咖啡屋,手里拿着那杯以92美分买来的卡布奇诺。

显然,这种场景,在现实世界中几乎不可能发生。

现实世界充满着谎言和欺骗,假相和陷阱,但你也有没必要抱怨。

现实世界有现实世界的规则,而且生活会告诉你,有时候真相和真话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美好。



2

每年3月15日左右,总有一些黑心的商家会被揪出来,吃瓜群众们一边吃惊感叹:哎吆吆~~没想到你是酱婶儿的,一边赶紧冲上去,啐上一口或踩上一脚。

有些企业因为3.15的到来而惶恐不安,也有些企业主动出击“化危为机”,举行各种让利促销之类的活动,也就是所谓的“3.15秀”。

不管怎么样,这么多年来,我们虽然能在这个日子里扬眉吐气一把,但作为一个个体消费者,平时总是处在弱势的一方,毕竟我们都很忙,没时间,也耗不起。

但至少,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变得越来越透明,我们也变得越来越理智。

商家总是在追求最大化的利润,而消费者总想买到称心如意,物美价廉的商品或服务。

这中间似乎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有个东西可以调和这种矛盾,它叫做:自由市场。

一件商品用采什么原料,用何种生产工艺,怎样包装,怎样储存,怎样运输,我们可能都不甚了解,也无暇去了解。

但当它最终摆在商场的货架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出选择——买,或者不买,又或者买它的替代品。

在物质越来越丰富,选择越来越多的今天,没有人逼我们必须去买某一样东西。

这时候,除了实用性,可能这件商品的价格,就是你决定买与不买的最主要因素了。

当然,也存在一些其它原因,比如你如花似玉的老婆正用满怀期望的水汪汪大眼睛看着你,又或者你可爱的孩子一边哭一边在旁边的地上打滚……



3

商家在对物品的定价方面,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让你不知不觉就中了套路,成为一只投票赞成感恩节的火鸡,甘愿被宰。

每一个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人,都是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

但人与人不同,有人很富有,有人很贫穷,有人斤斤计较,也有人一掷千金,有人上城里吃馆子都从来不问价,也有人要货比三家,磨叽到最后挑最便宜的,有人价格敏感程度高,也有人价格敏感程度较低……

那么,把一样商品,以高价卖给愿意出高价买它的顾客,以低价卖给只愿意出低价买它的顾客,就成了商家最好的选择,这样既赚取了高额利润,又保证了销量。

有人会说,这怎么可能?大家又不都是傻子?!

然而,很多商家不仅做到了这一点,而且做的让你浑然不觉,可以说,非常之“艺术”。



举几个例子:

我们都知道,在旅行时,飞机的头等舱或者高铁的一等座要比普通座位的价格高出很多,但无论你选择什么,交通工具的基本功能还是将乘客从A地运往B地。

为了阻止有钱人坐普通座位,运输公司会故意降低普通座的舒适性,将座椅弄得极端不舒服,拥挤不堪,并且尽可能的拉大两种服务之间的差距。

当你排队登机的时候,总会有几个人,大步流星的从你面前走过,直奔登机口,乘务员不但不阻拦他们,反而拦住了规规矩矩排队的人群,让他们先上,这是什么世道啊?

原因就是他们花了几乎比你多出一倍的钱,买了头等舱的机票,你也许会很不屑地骂他们傻×,但其实你内心,真的也想加入他们的行列。



我们去逛超市,十次有八次超市都在搞降价促销。

频繁价格变动会给商家带来很多麻烦,因为他们需要更换价签和广告。那么他们为什么还乐此不彼呢?

你也许会以为他们搞降价是在搏眼球,制造噱头吸引更多的顾客,有这方面的原因。

但他们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把价格“搞乱”,因为如果价格保持稳定,那么即使对价格最不敏感的客户,也知道在哪里能买到便宜的商品。

超市经常推出自己品牌的“超值”系列产品,无论是面包还是果汁,其外观设计都非常粗糙。

聘用一位优秀设计师,印刷出更具吸引力的包装,这都不需要太多成本。

但那与超市的目的背道而驰,之所以设计这种包装,就是为了让愿意多付钱的顾客望而却步,因为这些商品的旁边,就是外观设计精美的同类商品,而价格会高出好几倍。

有钱而自大的顾客,自然会去主动购买高价商品。

那这些包装设计丑陋的商品是不是就“废”了呢?不,别忘了,还有一类顾客,会专挑便宜的买。



打印机是我们平时办公不可或缺的工具。

IBM公司当年还生产打印机的时候(现在这个部门砍掉了),其低档的激光打印机“LaserWriter E”系列其实与其高档的“LaserWriter”系列完全相同——只是在便宜产品里多加了一块芯片,这块芯片的作用就是让它的打印速度慢下来。

很奇怪是吧?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IBM要对打印机进行价格定位,设计并大规模生产一种打印机,然后将它以两种价格卖出去,其成本要比设计生产两种不同的打印机要低得多。

芯片生产商英特尔也玩同样的把戏,它也以不同价格销售两款非常相似的芯片。

在这种情况下,低价芯片其实生产成本更高——就是把高价芯片直接拿过来动些手脚,废掉一些功能。

但这也比同时生产两种不同芯片,省了一条生产线的成本。

包括我们每天都在用的一些软件,经常有两个或者更多版本。

有功能更多,价格更贵的“专业版”。

也有价格低很多,面向大众的“普通版”或者“家庭版”。

而做法通常是先设计出专业版,再废掉某些功能,这样一折腾,节省了软件开发成本,又赢得了大众市场。

因为总有人对软件要求专业,而总有人不愿意支付高价或对软件要求不是那么“专业”……

4

以上这些,只是商家众多策略中的冰山一角,是不是觉得作为一个消费者很无力?

没关系,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斗争永不会停歇,如果你想赢,认真观察分析,多学点经济学的知识是你的最佳武器。

但如果你不愿意操这份心,那你就很难省钱了。

除非或者但愿,你能成为那个一掷千金,去城里吃馆子从来不问价,坐飞机乘务员拦住别人让你先上的你非常讨厌的那个为富不仁的,有钱人。

参考资料:【英】蒂姆•哈福德(Tim Harford)《卧底经济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进没想到你是酱婶的,进城吃馆子,从来不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