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是有太多苟且,加不完的班,涨不了的薪,减不了的肥...在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回小城镇又放不下灵魂。
很多人不禁觉得生活真没意思~于是佛系起来,或者丧下去。
生活确实不易,但我们只能缴械投降,心甘情愿地废柴着吗?不是。
有这么一个老头儿,他人生经历起起伏伏,经历过战乱流离失所,遭受过不公待遇,但是却豁达乐观地生活,写得一手好文章,画起画来自带风格,在戏剧上颇有建树,还是有口皆碑的美食家。
这么热爱生活的老头儿,是不是值得提前步入中年危机的我们学习呢?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这位老爷子的一本有趣有料、好玩“好吃”的书,《生活,是很好玩的》。
简介: 有趣有料,好玩“好吃”
这本书是汪曾祺的散文精选集。汪曾祺是谁?
他是沈从文的入室弟子,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更是一位生活家,一个热爱生活、多才多艺、有趣之人。对生活心存热爱,活得有情趣。
写字、画画、做饭,明明是最平常普通的日常,他却深得其中的乐趣。
“生活,是很好玩的。”是他的一句名言,代表了他的人生态度。
他以一颗赤忱之心,把一切都写活了。一个平凡的景,经过他的描写,便美得天真烂漫。他的字到何处,何处便有画境。
本书分为有味、草木和春秋三辑,从美食、植物、旧事等三个部分来展现汪曾祺先生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
接下来,把其中的主要内容分享给大家。
有味:人间有味是清欢,平凡生活很好玩
这本书的前三分之一,看起来总有一种菜谱的即视感。
一种种食材,一道道美味,在汪曾祺的笔下活色生香。
食材的选取、菜的来历、做法和吃法,他都娓娓道来,让读者一窥美食家眼中的舌尖世界。
不仅如此,他来对各种蔬菜的古往今来颇有研究,动不动就是古籍里面的典故,各种关于美食的诗词也是信手拈来。
让你不得不感叹:这真是位大神级别的吃货。
这一部分读起来,让人能在欣赏美食的时候,体会到古典的意境美。
现在,各种美食综艺节目特别火。
像《向往的生活》《十二道锋味》《中餐厅》等节目,一时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当然也带火了一大批爱演戏有才情的厨子,比如,黄磊、谢霆锋、张亮等。
看完这本书后,不禁觉得,汪曾祺老爷子要是放在当下,绝对是资深吃货、美食博主、带货达人,同时堪称“行走的菜谱”。
种种美食,让这本书透着烟火气。而美食背后,显现的是汪曾祺对生活的洞察,对人生的洒脱。
草木:已知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一粥一饭,活色生香。一草一木,妙趣横生。
这一部分,汪曾祺写的是草木,主要围绕自己的人生经历,涉及到了不同地区的不同植物。通过自己走南闯北的见闻,展现不同植物的印象和故事。
他对栀子花的描写,脑洞极大,让人拍案叫绝。
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这样的栀子花,妥妥的一位真性情的汉子。
我看到这段的时候,就感觉到太好笑了。这就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大写的服。何炅老师《栀子花开》中唯美的栀子花形象,一瞬间就颠覆了。
汪曾祺不随大流,实实在在地表达自己的审美。他写到:
我家旧园有腊梅四株,主干粗如汤碗,近春节时,繁花满树。这几棵腊梅磬口檀心,本来是名贵的,但是我们那里重白心而轻檀心,称白心者为“冰心”,而给檀心的起一个不好听的名字:“狗心”。我觉得狗心腊梅也很好看。
是不是率真的很?
接受劳动改造的时候,汪曾祺在葡萄园负责打波尔多液。
他在《葡萄月令》中记录了葡萄园的春夏秋冬,“九月的果园像一个生完孩子的少妇,宁静、幸福而慵懒”。
在他眼中,平常的果园反而具有了美学的味道。是不是很有趣呢?
没有山川的巍峨,没有景点的绚丽,这一部分,汪曾祺写的是我们习以为常的草木,流露出的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草木之灵深沉的爱。
唯有河川大山走遍,才能有这份胸怀和博爱吧。
春秋: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
这一部分,汪曾祺写到了童年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光,西南联大的求学生活,被打成右派下放基层劳动的日子,涵盖各种际遇,涉及各色人物,既有自己的师友亲朋,也有与自己素昧平生的人。
不同的人物,在汪老笔下依次呈现,简单几笔,入木三分,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他写在西南联大的日子,没有战争岁月宏大叙事的悲怆,有的是平凡的生活气息。
昆明的景色,别具一格的美食,沿街的米线铺子,联大师生跑电报和泡茶馆的趣闻,刻画的都很传神。
尤其是跑电报的描写,妙趣横生。电影《无问西东》中,就有这样的情节,很真实,推荐大家去看。
对于自己被打成右派,汪曾祺一笔带过。之后被摘掉右派帽子,结束劳动,暂留农科所协助工作。
农科所让汪曾祺到设在沽源的马铃薯研究站画一套马铃薯图谱。他就找来田里不同品种的马铃薯画图谱,画完后直接烤着吃。
他自称是“全中国吃过马铃薯品种最多的人”。这种苦中作乐的调侃,不禁让人佩服。
老爷子人生经历坎坷,在他的文章中感受不到生活的艰辛苦涩,反而是各种菜品的色香味俱全。
生活已如此苦涩,为何还要跟自个儿过不去呢?汪曾祺老爷子,真是个活泼可爱的老头儿。
写作:美文如美食,怎可以辜负
这本书里,汪曾祺老先生对自己的文艺创作观直言不讳。
他由吃食谈到文学,别有一番韵味。文学创作的观点,特别的接地气,一点儿不端着,发人深省。
分享文中汪曾祺关于文学创作的几个观点:
我希望评论家、作家——特别是老作家,口味要杂一点,不要偏食。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
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一个文艺工作者、一个作家、一个演员的口味最好杂一点。否则,是个损失。
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这些观点,今天看来,发人深省。
其实不管是阅读写作,还是培养兴趣爱好,多涉猎,多尝试,总是好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见多识广,不囿于成见。
美文有很多,美好的事物更是数不胜数,我们自己的时间精力值得浪费在这些美好的事物上。
所以,不管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应该去积极尝试探索,以丰富的经验拓展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边界。
总结:生活不易,贵在有趣
汪曾祺一生颠沛坎坷,却写出了今人所没有的慢与闲。
他说:“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平常的一草一木,一茶一饭,因他而变得生动有趣。
如果你还爱着自己一地鸡毛的生活,这本充满奇趣的散文集,值得你去看。
读一点他的散文,你会更热爱这个世界。
汪曾祺先生的这些散文,没有苦心孤诣的结构脉络,也没把主题搞得玄奥深奇,从始至终,平淡质朴,所写人事,皆是日常,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但就是如此细小琐屑的题材,在他的笔下,呈现出美学的韵味。
我想,这些细节,就是老人家漫长生活中的小确幸吧。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没有宏大叙事,语言平实委婉兼具幽默旷达,他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
汪曾祺先生的文风干净清雅,很多散文结尾淡如炊烟,却撩人心魄,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
看完这书后,我逛菜市场的心情都不一样了。
以前就是抓紧时间买菜做饭,忙忙碌碌。
现在虽然做不到闲庭信步地逛、对菜品精挑细选,像老爷子一样构思用啥食材做啥饭,但是,做好一桌饭菜,和家人一起开开心心地吃饭,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真的很爽。
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所以,我们才更不能丧,因为不值得。
生活不易,需要我们自己赋予它独特的意义,让一地鸡毛的琐碎日常变得有趣。
做一个激情饱满的生活家,挺好。
一轮轮春秋冬夏,一番番酸甜苦辣。人是有诗意的,生活是美好的,人生是有滋味的。
我们的生活,真的是很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