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沟通基础方法论

(博客搬运,原文发表于2014年10月23日,Lofter)

产品经理沟通基础方法论_第1张图片

    沟通是产品经理必备的一门技能,网上谈产品经理沟通之事的文章也不少,不过较少有文章将沟通经验整理为结构化的方法论。我做PM时间不长,不过也积累了一定沟通经验,现在尝试总结出一些可追循的规律、流程和方法,来把沟通这个很虚的概念实体化一些。    顺着沟通的时间流程思考,我将沟通分为沟通前的准备,和沟通中的操作两部分。

    沟通开始前请先做一些准备,想到了什么就冲到别人面前,这样的沟通往往缺乏信息,一无所获。

    准备一、明确沟通目的

    首先,你需要明确,沟通的意义在于“我希望通过这次对话达成某个目的”,而不是“我希望找人聊一聊”或“我希望搞懂某个问题”。这个目的是具体清晰的,比如“说服设计师同意提供一套新的设计方案”。在之后的沟通中,你的每一句话,都服务于这个目标的达成。具体在后文中详述。

    准备二、设计沟通主线,构架沟通引导

    通常,我们在沟通开始前会想想待会要说些什么,而这些想法常常是杂乱无章的。有效的准备方式,是设计一条沟通主线,构架沟通引导。沟通主线就像火车的铁轨,火车不能乱开,而是需要设计好里程碑和节点顺序,然后逐级推进,终点站是你的沟通目标。实例,上文“说服设计师同意提供一套新的设计方案”,我可能会预设的几个节点有:

    一,请设计师说明目前方案的视觉设计思路,并给予设计角度的肯定;

    二,根据目前设计思路,分析在产品端所能达到的转化效果;

    三,表述我期望的产品转化需求;

    四,指出当前设计思路与产品需求无法契合的部分,来说服设计师进行调整。

    在沟通中,我沿着这条主线,分为四段引导沟通的走向,这样,我避免了与设计师直接讨论好不好看、设计品味之类的扯皮问题,而把问题转化到产品需求上,设计师也比较能够接受。没有主线,沟通方向容易失控,有可能会走向“这个button为什么不用圆角”、“红色太鲜艳”乃至“SB你懂设计吗”之类的心理对骂。

    准备三:永远给出多种方案,包括可行的和理想化的,然后证明其中一种最好

    举个例子,当你和朋友说“我们去吃杂酱面吧”时,朋友的感觉可能是“不要,我不喜欢吃杂酱面”;但是如果你和朋友说“我们是去公司食堂还是去吃杂酱面?”,朋友一想“靠,我还是去吃杂酱面吧”。两种沟通方式,对方案的接受度截然不同。同样,当你说“我们要使用A方案”时,也要带着这种语境去沟通,为你的方案预设好一个可供对比的planB,比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拼命为唯一方案挡住所有子弹,反驳所有观点要容易的多;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一个方案不是因为这个方案完美无瑕,而是因为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案可选,很多人往往是站在方案本身的角度去挑刺的,而你也很容易陷入到“为辩而辩”的漩涡中,如果你能把整个大环境的概念传达给它,或许可以避免很多无谓的争论。

    沟通开始后,可以注意的地方:

    一、聚焦沟通目的,紧追沟通主线

    在上文中提到明确沟通目的的重要性,实际上,大多数人的问题往往不是没有目的,而是在沟通开始后没有专注于目的,以及里程碑目的,而使沟通走向失控。实例,沟通开始后,如果设计师提到“这个修改起来很麻烦,很重要吗”而你以“我这个项目优先级很高”回应,之后陷入扯皮,那时候你已经早忘了你的目的和主线;专注的做法是切莫急躁,立即把走偏的对话拉回到主线上来,回应“没事,我只是想更好的理解下你的设计思路”,再按照主线往下推进。你的主线就是你的战场,全程每一句话都在推进你的战场,才是沟通效率的体现。

    二、不要反驳,而是寻找共同目标

    玩过辩论的人应该比较理解,高级的辩论不是驳倒对方,而是一直同意对方的观点,然后证明对方的观点就是我方的期望。同样,工作中的沟通,也不要试图通过证明对方是错的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因为没有人喜欢被打败,而更喜欢获得认同。所以,聪明的方法是把分歧转化为共同目标——从最大目标开始逐级分解,到产生分歧的前一级转向。

    具体如何操作?举例,设计师坚持一个button用灰色,询问原因后设计师回答“这里颜色太多,需要保持一致性”,那么你们可能能达成共识的最小上级问题是“这个区域的需要保持视觉一致性”;接着我会从这次设计的更高目标开始问起,如“这次设计你也希望能增强购买的转化率吗”→“这个区块你觉得是核心区域吗”→“这里的视觉一致性的确很重要”→“你的方案可以达到目标,不过我有另一个建议,这里做成半透明的,咱尝试效果会不会更好?”注意这个沟通过程,一是不停的给予对方肯定和认同,二是完全没有反驳对方任何观点,这样给对方的感觉是“你有一个与他一致的目标想尝试”,比“这里用红色不好看,请你改成半透明”带来的挫败感要好的多。

    三、分析对方的真实意愿

    任何沟通里,大部分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别人说的话的语义代表了他们的想法。实际上,沟通的字面表述,和沟通者的真实想法经常是两回事。我指的不是那种故意为之的虚伪,而是人类由于内心价值观、道德观的束缚,很多人都处在不自知的潜意识自欺状态,导致他们自然而然的把潜意识思想包装后再表达出来。晦涩难懂的话,说点大白话的,技术和你说“这个我觉得没必要做,有人用吗”时,他真正想说的可能是“这个功能实现性价比太低”、“这个太难,我不想做”、“我TM想下班了,今晚还要开黑”;如果你读不到这些潜在语言,而和他争论“这个绝对有必要,…”那就是白费功夫。至于潜在意愿的挖掘,不说太多人性、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从小到大,生活中你一定见过很多撒谎、逃避的案例,以这些为基础经验,认真观察对方的言谈和表情,不纠结于字面,找出对方真正想说的话,再给予对方真正需求的反馈,才是突破沟通障碍的关键。

以上是我做PM的一点沟通经验。当然,沟通不是PM的职业专向能力,而是人类的一门大学问,拓展开来还有太多东西需要学,例如一些我感兴趣的关键词:影响力、个人魅力、情感绑架、姿态、气场等,鉴于篇幅和见识就不班门弄斧了,学习,进步,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经理沟通基础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