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年2:回不去的春田镇 ——记一位伟大的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简年2:回不去的春田镇 ——记一位伟大的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_第1张图片
卡耐基著

   日常阅读中,很少涉及人物传记,读的比较多的是散文。当开始选择人物传记时候,我第一反应是要选择一个已经逝去的人,因为要全面的评价一个人除了要看他生前的业绩外还需要加上他对后世的影响。于是,我翻开了由戴尔·卡耐基著成的《林肯传》。

   一般人物传记都是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这本也不例外。林肯的家庭背景并不光鲜,甚至可以说是贫寒又灰暗。他的母亲是私生女,父亲是全肯塔基州最没教养的粗人,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荒地边缘的一座猎人小屋里,9年后他失去了亲生母亲,可想而知他的童年是多么的不幸和艰辛。直到15岁他才开始识字,每天早晚都要走6.4公里的林间小路去上课,但是这并没有阻挡他对知识的热爱和渴求,这是一个弥足珍贵的特质,也是很多伟人必备的优点之一。

简年2:回不去的春田镇 ——记一位伟大的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_第2张图片
林肯手稿

   1830年冬天,受传染病影响,林肯举家搬到伊利诺伊州迪卡特附近,这一阶段林肯找了一份船上的工作,在漂流的生活中,他目睹了奴隶制度的恐怖真相,心中的强烈正义感使他极力反对这种不人道的行为,也为他日后的政见埋下伏笔。他的声望是从纽沙勒开始显现,在那开始克服内心恐惧,在“文学会”上公开发表演讲,给大家讲故事,读自己写的诗。通过这种活动,林肯的视野得以扩展,找到了勇气和信心,开始有意识的进行演讲训练和发表观点看法。公开演讲也是历届美国总统和政要必备的技能之一,林肯的演讲以诙谐著称。

   书中对林肯的感情生活也有着详细的介绍,与安妮在一起的时光是他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快乐片段,只可惜后来安妮死于疾病,这段经历给林肯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以至于他的合伙人评价到:“他走路的样子,简直像忧郁要从他身上淌下来似的。”林肯一生只娶过一个女人,也就是从小就觉得自己会嫁给总统的玛丽·托德。他们的结合很难称为幸事,因为双方差距过大,经历很多波折,这场婚姻更像是林肯对道义的妥协而非追求真正的幸福。所以,当身边人回忆起他们的生活时,更多的是夫人的坏脾气以及林肯的隐忍。

简年2:回不去的春田镇 ——记一位伟大的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_第3张图片
林肯夫人 玛丽托德

   婚后,林肯定居在了春田镇,他在这里度过了人生的大部分,也是从这里踏上了总统之路。他之所以能够踏进白宫,除了个人能力之外,也离不开竞争对手史蒂芬·阿诺德·道格拉斯造成的民主党的分裂。竞争的一波三折不是简单几句能够概括的,有兴趣的建议还是亲自去书中感受一下这个过程。林肯当选后的美国国内形势可谓是岌岌可危,南北双方就废奴运动剑拔弩张,随后为期4年的南北战争拉开了序幕。林肯在这场战争面前不得不面对着来自民众的指责,伤亡士兵家属的诅咒,国会议员的质疑,傲慢将领的蔑视等各方面的压力。现在回过头去看,人们称颂他维护了美利坚联邦的团结,废除了奴隶制,并且在权威期刊发起的评选活动上名列前茅,可是他当时经历的压力和指责真是常人难以想象和承受的。可能一开始总统并未预料到事态的发展,可能他也是被迫去应对局势带来的各种难题,也可能是最初内心的坚定信念支持他走到最后......最终这段由他书写的历史永远铭记在了后人的心里。

   林肯生前有个愿望就是退位之后可以回到春田镇,在那里有着他的回忆和悲欢。只可惜这个愿望被永远的定格在了1865年,一个为了一夜成名的演员在戏院里枪杀了总统。在与死神挣扎了数小时以后,这个一生基本没有欢乐的人终于告别了世界,正如史丹顿在那晚的话:“现在,他属于千秋万世。”

简年2:回不去的春田镇 ——记一位伟大的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_第4张图片
遭遇刺杀

   在这本书中,卡耐基的用语非常简洁,同时又很有画面感。他并未过多的歌颂林肯的业绩,反而是从生活的点点滴滴着眼,描述出了一个抛去历史光环的有血有肉的人。同时,他也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并对林肯生前待过的地方进行了实地走访,加强了可信度,值得一读。

   作为当代人,遇到某个名人想了解对方的生平和业绩,只需要打开浏览器,在引擎进行搜索就可以轻松的得到答案,所以一般情况下很难静下心去读一本传记。机缘巧合下我读了这本传记,重新认识了历史背后的英雄,也由此真正喜欢上了传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简年2:回不去的春田镇 ——记一位伟大的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