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控癌"为我们提供一种康复手段而不是治疗方式

氢医学是一门十分年轻但发展十分迅速的科学。发现氢气能够控制癌症比一般认为的氢医学“年龄”更早。40多年前美国著名的《科学》杂志就已报道应用高压氢和氧的混合气体,有效地控制了癌肿。

可能由于技术上的原因,“高压氢”难以应用,或者由于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氢治疗太“简单”,以致直到最近几年,在发现氢的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后,人们才回忆和重视起《科学》杂志的那份报道,才发现氢气,这种最简单的取之不尽的天然之物,对癌症确有抑制作用,也才相信,用氢气控制癌症,并非无稽之谈,而是有不浅的科学基础。令人鼓舞的是,新近还发现,氢分子还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能通过维护线粒体的功能,拯救已经陷入耗竭状态的T细胞,使之恢复抗肿瘤效能,由此改善进展期癌症患者的预后。

医学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因为它蕴含着人们对人类生命的敬畏。但有科学基础的医学技术,必然最能服务于生命、呵护生命。氢气控癌作为一门技术,就是如此。

《氢气控癌:理论和实践》全书约25万字,从氢分子生物学、氢气医学的创建,讲到氢气如何维护健康。该书主审孙学军教授提醒广大患者,尽管氢气治疗可能有效,但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听专业医生建议,不能放弃规范治疗。

  该书主编徐克成教授在致辞中强调,目前,在“处理”癌症的全过程中,氢气不是“主力”,将氢气列为“治疗后康复”“居家康复”,或者说“氢气保健”,是对这种“天然之气”“生理之气”在大健康概念下一种较恰当的评价。

  本次新书发布会暨氢医学癌症康复论坛,由暨南大学、羊城晚报出版社主办,暨南大学附属复大肿瘤医院、广东省徐克成关爱健康工作室、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国际临床氢医学学会承办。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广东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复协会、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广东省国际生命科学基金会、广州复大肿瘤研究所协办。

每天吸氢气至少1.5小时,连续吸3个月及以上,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体能可获改善,病情进展得以控制……这是暨南大学附属复大肿瘤医院创始人、荣誉总院长徐克成在日前出版的新书《氢气控癌——理论和实践》中,对82例吸氢的中晚期癌症患者随访后得出的结论。

6月1日,徐克成的《氢气控癌》一书一发布,即引发热议。封面上写着“肿瘤康复颠覆性探索”“天然之气,居家康复,生理之气,无药为医”等字样。更引人注意的是,在书的正文前面,有肝癌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内科血液学专家、工程院院士王振义,“肝胆外科之父”、中科院院士吴孟超,呼吸病专家、中科院院士钟南山四位大家分别作的评述。

在全球范围内,关于氢气治病的研究始于1970年代的日本。直到十多年前,氢气选择性抗氧化的推断被提出,氢气医学开始逐渐成为业内研究的一个热点,并进入中国。

82例患癌吸氢报告

徐克成1963年毕业于南通医学院(现南通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后留校任教。上世纪80~90年代曾先后赴日本、美国的多所大学研修肝脏病学。据复大肿瘤医院官网介绍,该医院性质为民营,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孟超院士担任名誉院长,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担任总顾问。

徐克成自己就是一名癌症患者。13年前,因为癌症,他的肝脏被切除了三分之一,之后,他便寻找“有效、简便、价廉”的癌症康复方法。在氢分子医学逐渐在国内走红并在各地看到一些癌症患者吸氢“神奇康复”后,他决定投身这一领域。他的健康工作室每天有上百人前来免费吸氢,这也成为其找寻病例、做随访观察的部分来源。

82例癌症患者中,有68例为2018年5月以后的病例,大多在其工作室吸氢,部分在家中。对这部分人群,徐克成和其团队持续记录病患在吸氢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另有14例为2014年~2018年4月“居家”吸氢患者,徐克成采取赴患者家庭实地访问,调看医院相关资料等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患者的癌症种类包括肺癌、肝癌、妇科恶性肿瘤、胰腺癌、乳腺癌等十余种,所有受访者都为癌症的III期和IV期患者。“排除I期和II期患者,(因为)治疗效果很难判断,很可能有化疗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且,III期和IV期患者,都是接受了常规治疗没有效果后,到这里来的。”而实际过程中,III期、IV期患者中也有吸氢气和放化疗联合治疗的情况。

通过对82例患者为期3~46个月不等的随访,徐克成发现,患者食欲、睡眠等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不同肿瘤类型患者体能改善状况不同,其中肺癌患者效果最好,妇科肿瘤及胰腺患者效果最差。在肿瘤标记物方面,呈现相同的趋势,肺癌患者肿瘤标记物下降率最高,达到75%,胰腺癌、肝癌患者无人下降。疾病控制上,肺癌控制率最高,大于78.9%,胰腺癌最低,为20%,而且,III期病患的控制率高于IV期。同时,有12例患者因病情发展、感染等原因死亡。

通过观察,徐克成得出结论,吸入氢气能控制癌症进展。而所谓控癌,徐克成强调称,不是指“治疗”,而是“康复”,即完成癌症主要治疗后,恢复阶段的保健和养生。“这是我自己界定的,回避一个法律风险,我认为,这是一个辅助的手段,不是一个主要的。

氢气医学源于东亚

一年多前,徐克成自己也开始以身试“氢”,每天吸一两个小时。在对氢气的医疗作用进行研究的人群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于观贞还发动全家一起来喝氢水。在他的亲身体验和观察中,喝氢水能缓解便秘、口腔溃疡,减少牙龈出血,还能使头发变黑。

氧化损伤与炎症被视为多种疾病发生的基础。自由基则是指含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分子,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也是能量代谢的基础。正常生理状态下,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但当体内氧化反应增强或抗氧化能力受损时,就会产生过量的自由基,从而损伤机体细胞。

徐克成认定吸氢控癌有效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目前被公认的氢气的选择性抗氧化作用及抗炎症作用。所谓选择性抗氧化,是指氢能中和掉对机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而不影响其他重要物质的运转过程。

1975年,美国化学家马尔科姆·多尔等在《科学》杂志上发文称,他们发现在8个大气压下,连续呼吸浓度为97.5%的氢气两周后,小鼠的皮肤鳞状细胞癌显著缩小,他们推测氢气可能是一种自由基反应的催化剂;但由于实验条件特殊,可重复性差,这一研究未能继续进行下去。2001年,法国科学家Gharib等证实,呼吸7个大气压的氢气,对感染血吸虫小鼠肝脏的炎症具有显著治疗作用,这也是首次证明氢气有抗炎作用。科研人员还提出氢气与羟基(一种自由基)的反应是其抗炎的分子基础。但这些研究由于机理不明、研究不深、需要高气压等原因,并没有得到广泛关注。

2007年,日本医科大学教授太田成男在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自然医学》期刊上提出,在非高压条件下,给予小鼠2%浓度的氢气,能起到选择性抗氧化作用,可有效清除动物大脑内氧化损伤产物的水平,显著改善小鼠脑缺血后脑梗死体积。这是氢气选择性抗氧化作用首次被提出。此后,关于氢气或可能治疗疾病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热潮。

2008年左右,氢气医学开始进入中国。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教授孙学军是国内氢气医学研究第一人,2014年3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氢分子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孙学军任主任。

孙学军说,目前,氢气的选择性抗氧化作用也只是基于观察到的减轻炎症等现象所给出的一种解释,科研人员对于氢分子在体内具体作用的机制实际上并不清楚,“氢分子比较小,不好标记追踪,它的反应过程我们现在是不掌握的”。

徐克成说,自己所做的只是观察性报告,不是循证医学研究,也不是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只是把看到的现象披露出来,给外界提供参考。在82例病例报告最后,他也提到:氢气控癌的真正机制,是否仅仅清除自由基和控制炎症?吸入剂量该为多少?疗程多长最有效?

对于普通民众乃至病患来说,最为关心的是氢气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业内的分析中,大都把氢气描述为一种极其安全的气体。徐克成在书中写道:除了肿瘤本身因素外,为了保证吸氢效应,吸入的氢气应有足够浓度,以保证尽快进入组织,以及有足够长时间,以产生剂量累加作用。但孙学军在一篇论文中提及:有关氢气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的认识,主要来自潜水医学中应用高压氢气对人体无明显影响的理论推断,未见系统的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报道。于观贞曾在小规模人群的临床观察中发现,吸氢时,有些高血压病人有时会出现血压波动。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钟南山曾表示,对于氢气,“判断其临床疗效,需要一个很严格、很周密的科学设计。这样才能知道它对哪些疾病有效,它的效果在什么时候出现,以及其效果的程度。”现在看来,即便对于III、IV期癌症患者,依靠正规方案、药物,很多疾病也是能控制很长时间的,而如果单单依靠氢气来治疗,并不现实。

徐克成教授等主编的《氢气控癌》,报道了近百例“居家”吸氢的癌症患者的随访结果,同时以故事形式,陈述了吸入这种气体后取得效果的许多个案。他们中多数是失去“常规”治疗机会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吸入后,有的患者显著改善,有的变为“稳定”。这是首次“真实世界”性探索,也是一种值得赞赏的尝试。

癌症治疗是一全球性挑战。对于 “氢气控癌”,期待开展更多的实验研究,并尽快转化为临床研究。氢气吸入至少可用于以下方面:

第一,作为癌症的辅助治疗。正如本书所说,是“护台”(主流治疗),不是“占台”,是“补台”,不是“拆台”。例如肺癌,氢气是否可以推迟靶向药物的耐药?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已有研究表明,氢气在减少化疗副反应的同时,不影响其治疗作用。

第二,作为癌症的“替代”治疗,主要用于各种治疗失败或不能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本书中有些吸氢治疗成功的患者就属于这种情况。要重点研究几种癌症,从氢气剂量、给药方式和最适时间或疗程等方面,开展“真实世界证据”(RWE)或随机对照研究。

第三,用于对症处理。睡眠、食欲、疲劳和疼痛,虽然不是癌症独有,但却是困扰癌症患者的主要问题。鉴于氢气对全身各个系统均有正面影响,因此用其改善全身状态应是很好策略。

第四,用于“未病先治”。这里包含癌症的预防,将癌症的治疗向“前”推移,特别对那些“高危人群”,例如有家族史、长期吸烟或在污染环境下工作者;也包括已接受有效治疗而预防复发(第3 级预防)者。本书提出“居家康复”符合“大健康”的内涵。

                                          (文字来源于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氢气控癌"为我们提供一种康复手段而不是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