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拆页D4:《成功,动机与目标》

先附上精选作业,雷珍选的这个拆页非常棒,很实用,I解释的非常好,易懂。

自选拆页D4:《成功,动机与目标》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片段来源】

拆解片段来自《成功,动机与目标》P165-166

【R:阅读原文】

“如果……就……”的力量

这些计划的美好在于简单。你找到一个想去实现的目标,说清达成它的具体时间、地点和方式。比如,就拿之前的减肥目标举例。第一步,应该把“少吃”改为“每天摄入热量不超过1500卡路里”;第二步,“多运动”应该变成“每周一、三、五上班前去健身房锻炼一个小时”。戈尔维策把这类计划叫做“建立执行意图”,听上去挺拗口,实际就是指一种“如果……就”的计划方式:如果已经吃了1500卡路里的食物,我就不能再吃了;如果现在是星期一早晨,我就要上班前先去运动。

在听到圣诞作文这个例子的几年后,我有幸与彼得和他的妻子ー一组约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一一加布里埃尔・奥丁根一起工作。参与研究的还有宾タ法尼亚大学的安杰拉・达克沃思。我们想对“执行意图”进行彻底测试。我们用了出名的缺乏纪律和自制力的人群进行实验一一正在放暑假的十年级学生。这些学生在即将开始的学期里都将面对“学业能力倾向初步测验”(PSAT)的考验,而他们每个人的目标都是在著假里为测验做准备。5月时,我们给了每个学生一本模考题一一其中有10套题,让他们在暑假中完成,9月份开学时上交。我们让一半学生决定了著假做题的时间和地点(比如“平日早餐后,在我的屋子里”)。学生们在暑假期间没有得到任何提醒,那些写下了时间地点的人也把纸片上交了,自己没有留底。9月份我们把习题收回来时发现,没有做时间地点计划的学生平均完成了100道习题,而做了计划的学生平均完成了250道题!我们再次看到了成倍的效应,尽管过程持续了一整个暑假。而这成效仅仅来自我们的干预实验占用学生的一点点时间。

自选拆页D4:《成功,动机与目标》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自选拆页D4:《成功,动机与目标》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I:复述原文知识点】

(what)

你是不是在制定计划后会容易被突发事件打断,而没办法坚持?或者制订了一个需要耗费很多意志力,克制自己抵制诱惑才能达成的目标?又或者制订了计划,完成度却不高?

如果制订了目标却执行不了,可能是在执行上方法需要改进。作者通过“建立执行意图”彻底测试,证实用“如果……就……”的句式,能制定出简单易执行的计划,并且有效,完成度更高。

(why)

作者通过彻底测试,发现做了时间和地点计划的学生作业完成率比没有做计划的学生,高出1倍还要多。用“如果……就……”的句式,给计划定上一个触发条件,把地点和时间放在句式里,只要到了那个环境那个时间,大脑自然而然联想到要去执行你的计划。

(how)那么怎么用“如果……就……”的句式呢,有四个的步骤。

1.定目标。必须的或者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

2.决定时间和地点。决定做每个步骤的时间和地点,尽可能详细。这可以帮助你的大脑探测并抓住行动时机。

3.用“如果……就……”句式整理出计划。

5.考虑障碍。考虑可能会执行不了的情况,这使你对实现目标的障碍有大致了解,避免障碍突然出现不知所措,而使自己不偏离方向。

(where)

“如果……就……”适用于具体可执行的目标,不适用于笼统不清晰的目标。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记得有一天,我是计划在晚上8点要听一个网上课程。已经写进计划安排里,也预约了课程提醒。

到了下午,小伙伴临时邀约晚上聚餐,最后我只能回到家,边陪小朋友睡觉,边耳机听着课程,没听完就睡着了,第二天还得重新听。

反思:

1.这个目标,觉得第二天听应该也有时间,时间来得及。

2.没有考虑到其中的障碍,可能会有人约,导致计划打乱,第二天很紧急的听完网课写作业。

3.没有写下或者在内心想过用“如果……就……”的句式,去达成目标或者拒绝障碍。

【A2:以后我怎么用】

前提,今天在上班,又是月底,所以得合理安排时间。工程师申报,需要填写的材料据了解,要写很多文字及收集,我尽可能高效。

1.定目标。完成工程师填报。

2.决定时间和地点。

①网上信息填写+②打印

时间:7月27日13:30-15:30 22:00-00:00 

地点:办公室

③交到人资部

时间:30日上午9:00

地点:新大楼15楼

4.用“如果……就……”句式整理出计划。

如果今天我13:30在办公室,就完成工程师网上信息填报。如果22:00我还在办公室,就继续成工程师网上信息填报。如果30日早晨9点要去新大楼,我就交材料到人资部。

5.考虑障碍。

可能在我写资料的时候,会有其他工作任务安排到我。

如果有工作任务安排,我就告诉她我现在正在做工程师填报,如果工作不是很紧急,我晚点完成。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选拆页D4:《成功,动机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