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多活少,就是择业标准?

钱多活少,就是择业标准?_第1张图片
只活一次的人生,才是最奢侈的体验

01

又一个写到晚睡的夜。

闭上眼睛安慰自己,我可以高质量的短睡。

忽然想起大学时参加一对投行夫妇的返校讲座。

投行女士说,我正好是不怎么爱睡觉的人,每天有五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就够了。

怎么听怎么像给榨干劳动力的工作找台阶。

就算真的只要睡五个小时,那也要是我主动的选择。

如果每天连睡觉时间都被迫只有5小时了,无法想象其他的需求还有什么安放的空间,再高的工资我也不乐意。

除非,是我爱的工作。

这个午夜,困意来袭我已昏昏欲睡。

迷糊中感到一阵阵灵感撞击脑海,我迫不及待地从床上弹起,记录在手机里,生怕一觉醒来忘掉了某个想法,某个句子。

虽然这一切没有报酬,但是,我乐意就是最大的动力啊。


02

临时被拉去与素未谋面的客户会谈。

对方是位阿姨级的女企业家,短发微胖着白色套装,略艳的口红,已是有几圈明显颈纹的不长的脖子上带着一串夺目的珍珠项链。

她说她做企业二十几年了,从前走铁路,用绿皮火车运煤贩卖,后来做混凝土,觉得传统行业已经走到了天花板,很难再赚钱了,现在转投高科技材料行业,前景好,虽然现在亏损但未来利润可观……

我的目光停留在她身上,思绪已经开始蔓延。

这么一位讲究打扮的女士,从二三十岁开始就跟煤和水泥打交道,她真的喜欢么?现在又看上了科技行业,要不是为了赚钱,她会感兴趣么?

要是一辈子都没从事过让自己怦然心动的工作,就算赚钱再多,也会有深深的遗憾吧,毕竟,过完这辈子就没有下辈子了。

什么是怦然心动的工作?

就是不给钱你也愿意做的工作啊。

因为从事这个工作本身就给你带来莫大的快乐和成就感,而报酬只是额外收获。

就像我在这里写文章吧,把我的想法写出来成了文就很乐呵了,即使粉丝寥寥无几,即便只是自说自话也没关系,当然如果收到别人的点赞喜欢甚至打赏就更让我开心了。

而那份朝九晚五的工作是不是怦然心动的呢?要是不给你发工资,你还没问候它各类亲戚,那就绝对是啊。


03

咪蒙说她的公司福利超好,给员工买了国内最高端的医疗保险,社保报销不了的项目,它都管;还可以保障员工去所有三甲医院的国际部,以及最牛逼的私人医院,不用付钱,签个名就可以走人。

签个名就可以走人,那谁来核对你是不是她们公司的员工啊?医院怎么去收钱呢?

那肯定是她们公司还得有医保专员呐。

对于一个写公号的团队,这个员工干的不是团队的核心业务。

走出去跟人说,我是咪蒙团队的。

哇,那你一定是运营新媒体的专家。

哦,我是负责员工医保的。

额……

想在牛逼的团队里干牛逼的事这很正常,年轻人更容易有这样的想法。

可是,在我们单位却不然。

大部分人都不想在业务团队干活,不想做业务的发起者、疑难杂症的方案提出者;都想去中后台部门,做业务的复核人、方案的评判者。

是业务部门不够牛逼吗?

不对,业务部门是公认的最能长技能的部门,对外辐射到被美国总统审批的国际并购,对内深度参与地方政府关注的重点项目。

但问题出现在激励机制上。

在这里听得最多的话是,我们干多干少赚的钱是一样的。

这又不是我家的事。

干得好没有一一匹配的奖励,

却五次三番被威胁出错了要问责。

这样的激励机制自然会把大家引向不作为的岗位,最好什么业务也不做,就不会出错。

不少人认为在这样的单位干一份轻松的闲差,凭着入行早的资历享受着不错的待遇,就是天时地利的完美结局,再好不过的铁饭碗。

可是在只活一次的人生里,要放弃对无限可能的追求么?那些一大票人分工合作击破阻挠的快感,那些努力过后带来可视成果的赢家感,那些把最爱事情付诸实践的霸道总裁感,难道不好过安安稳稳守着八小时度过的寡淡感么?

在这个时刻迭代的世界里,铁饭碗不是指在一家单位有饭吃,而是你足够牛逼,在任何一家单位都有饭吃。自己,才是所有安全感的归属。

翻过的大山,闯过的荆棘,爬过的泥沼,迈过的心坎,成全过的自我,一定会回报一段不一样的经历,汇成一个你想要的一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钱多活少,就是择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