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智能制造丨服装企业如何利用自动识别技术掌握数据之战

“滴”,刷一下吊牌,就能够掌握一件衣服从生产、仓储、物流到销售全产业链的监控和追溯,这是RFID技术给服装企业带来的变化。而应用植入RFID等自动识别技术的国际统一标准的商品条码,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企业的库存问题,还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企业产品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及平台的改造,推动企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变,抢占市场先机。

近日,中国服装协会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联手,开展服装企业推广自动识别技术、规范标准化商品条码管理的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服装智能制造丨服装企业如何利用自动识别技术掌握数据之战_第1张图片

是效率,更是共享

“服装是标准化、一致性程度较差的产品,是技术和艺术结合的个性化产品。目前,总体来说商品条码基本满足了服装领域的流通需求,但也存在小企业或者作坊式服装企业未申请商品条码的状况。已申请应用商品条码的企业如果想实现标识更多数据内容的功用,则需要更加具体地标识产品特性。”谈及服装企业的编码标识和自动化技术应用,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兼产业部主任杜岩冰直言是企业发展的刚性需求,是企业做大做强后,规模产品链条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据服装智能制造(中国)精英俱乐部介绍,服装产业链是由设计制造、仓储管理、销售等环节组成,服装产业链上的企业使用的采购订单、仓库管理、销售等系统,基本上是通过手动数据导入方式来收集服装商品的标识信息、基本属性信息、状态信息,导致效率低,不利于整个服装产业链上的数据共享、挖掘、管理等。服装商品采用EPC标识规范,可以让服装产业链上各环节的用户共享服装的标识信息和产品基本属性信息,为厂商、销售商、客户提供信息查询、分析和采集,实现服装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跟踪和监控。

“统一编码带来的不仅仅是效率,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改造和数据共享。”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数据中心袁泉如是说。

2009年李宁公司成为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开始使用商品条码科学地管理商品信息,迄今为止已经使用了92万条产品数据,经过近十年的业务流程梳理和规范的管理,商品条码已全面应用于李宁公司产品生产、入库、出库、仓储管理、销售、盘点等多个环节。

袁泉说,李宁公司以商品条码为唯一检索标识汇总各订单的需求信息,生产工厂依据商品条码生产出库;物流环节通过商品条码入库、出库、盘点;销售环节通过商品条码实现POS端销售,既提升了管理效率,又满足了服装行业快速消费的需求,实现生产—物流—销售环节的数据共享。

“尤其在电子商务物流环节中,商品条码的应用避免了拣配错误,大大地提高了效率。”袁泉说,商品条码管理在公司的电商发展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截至2016年底,李宁公司的电商业务全年收入同比上升约90%,收入占比为14%。

服装智能制造丨服装企业如何利用自动识别技术掌握数据之战_第2张图片

是需求,更是要求

服装智能制造(中国)精英俱乐部发现,尽管有一些诸如李宁公司这样走在行业前列的大企业,但服装行业在自动识别技术应用的水平上并不乐观。

为全面了解服装行业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情况,规范标准化商品条码管理,推动解决服装行业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近半年来,中国服装协会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联合开展了服装行业自动识别技术应用相关情况的调研工作。

据了解,此次调研对数百家服装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多数为自有品牌企业,近半数企业的服装产品SKU数量在8000以上,生产经营的服装产品遍及了全部服装品类。

根据服装智能制造(中国)精英俱乐部调研结果显示,大型服装企业使用的程度上要高于中、小型企业。其中,大中小型服装企业均在分拣管理、库存管理和零售结算三个环节商品条码使用的比重较高,大型企业应用最多的库存管理环节占比为94.4%,中小企业为66.7%。此外,中小企业在出入库管理和门店收货环节与大型企业仍存在差距。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丁一称,目前,我国RFID在服装企业的应用程度相比成熟的商品条码系统来说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部分服装企业已应用RFID技术于除原材料采购外的供应链各个环节,其中出入库管理应用程度最高,达到16.22%;库存管理次之,为13.51%;除原材料采购外,产品生产、加工的占比最少仅为2.7%。

根据服装智能制造(中国)精英俱乐部反馈,在使用过程中RFID可以实现读写速度快、效率高,抗污染和耐久性好,信息存储量大,便于供应链各环节管理等优点。但是目前我国服装制造环境下,一部分企业应用RFID系统仍然存在局限性,主要是由现阶段RFID电子的标签成本较高以及系统改造的成本压力造成的。此外,服装企业反映对RFID系统了解不多,缺乏专业人员指导,也是未投入采用的原因之一;部分企业还认为目前的条码识别及物料系统已经可以满足生产、物流、零售等企业需求,无需引入RFID系统。

总体上看,男装品牌占到有效问卷总量的20.8%,女装占到总量的16.7%。从各服装产品类别看,得益于较高的附加利润,职业装和运动服使用RFID标签较多,分别为29.4%以及34.5%;而由于金属件会对RFID标签产生干涉等原因,内衣和服装配饰使用RFID标签较少,仅为12.5%和13.3%。

此外,大多数企业在标准化商品条码之外,根据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特点编制了企业内部码,这两套编码系统需要分别维护,标准化商品条码的录入系统无法与企业ERP生产管理系统对接,增加了工作量及运营成本。问卷调研的结果显示,甚至仍有8%的服装企业尚未使用任何自动识别技术,缺乏自动化、标准化生产意识。这些因素都造成了服装企业发展越发严重的两极分化现状。

服装智能制造丨服装企业如何利用自动识别技术掌握数据之战_第3张图片

是理想,更是趋势

正因为此,也凸显了中国服装协会进行此次试点工作的紧迫性和意义所在。

数据是如今在各种层出不穷的商业模式之战中掌握主动权的重要要素,可谓是企业的生命,服装企业不仅要进行上下、纵向的数据信息传递,同时还要进行横向的数据互通,把企业内部各部门,供应链各节点的各种信息,各种经济行为协调起来。

而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基础是信息传递,自动识别技术是信息传递的有力工具。在未来,包括商品条码、二维码、RFID射频识别等在内的自动识别技术,将逐渐成为串联服装行业全链条完整信息,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对接和实时交互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杜岩冰也表示,当前,毋庸置疑,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也可以称之为信息化时代,太多的需求点要求数据间的联接融通,智能制造是大势所趋。然而如何做到?核心的就是大数据,具体来说就是实现人、机、物的连接,在连接过程中的数据化进程,归根结底是要由编码来解决。未来,编码作为信息载体的特性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标准化统一的编码是理想的状态,也是社会管理机制调整、技术手段革新、供应链优化高效、企业精准化管理与决策、消费者体验升级的必然要求。但鉴于当前状况,还有诸多思维藩篱待突破,完全标准化还将是个很长的过程。”杜岩冰肯定地说。

服装智能制造丨服装企业如何利用自动识别技术掌握数据之战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服装智能制造丨服装企业如何利用自动识别技术掌握数据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