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善良从来不是为了让别人感激的

❤️

“朋友找你帮忙,你帮了九次,到了第十次 你没空所以没帮忙,于是你就成了他嘴里那个连朋友忙都不帮的没人品的小人。”遇到这种情况,第一,这种人不适合称呼为朋友,第二,不会再帮这个人的忙,但也不会在帮助别人时先考虑以后会不会也碰到这种情况。毕竟,我的善良从来不是为了让别人感激的,做自己喜欢的样子才是个体存在的意义。

之前在自学心理咨询师时书中提到这样一个词:阈值。阈值又叫临界值,是指一个效应能够产生的最低值或最高值。其实我们在别人心中的印象也有一个阈值。如果一个人所表现出的样子是一种事事都知,事事都帮,事事都做的形象,那么在别人眼里这个人的阈值就是高的,一旦某天这个人做出了稍低于这个阈值的事情,比如每次都分零食给同学吃,但是这次因为其他事情忙忘了给同学分着吃,这时周围人的心理就接受不了了,就跟文章开头帮忙的例子一样,就自然而然会被当作小人了;如果一个人所表现出的样子是大大咧咧,槑头槑脑,不怎么会为别人着想的样子,那么别人对这个人的印象的阈值就是偏低的,如果哪天这个人突然替大家去打印东西或是给予突如其来的关心,那么周围人因为他的行为举止超出了自身心里所设定的低阈值,就会感到惊奇与愉悦,对这个人的好印象会大大提高,同时别人也会感激这个人的善意举动。


我的善良从来不是为了让别人感激的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的“好人难当”,当你选择要成为一个好人的时候,就需要每时每刻都做好事维护自己的人设,一旦哪一件事没做好,就极有可能给自己招黑了。相比之下,“坏人”可能活得比较潇洒舒服一些,平常没有那么细致,但偶尔的善举就会得到别人的称赞与感激,看起来是挺酷的,但是,我想很多人都会这样选择:我的善良从来不是为了用来让别人感激的,我想这么做只是为了遵从自己的内心,而非为了一定要让别人对自己有一个好印象而做的。

❤️

之前同学写过一篇文章《你的善意必须带些锋芒》,里面说她朋友的高中同学跟她朋友平常联系不多但关系也还算融洽,只是每次打电话的都是朋友,而高中同学从不主动打电话聊天,有一次打电话还是要借钱,直接说我生活费没有了你给我打五百块钱吧,下个月还你,然后就挂断了,朋友念在同学情谊给高中同学打了钱,然后,再也没有然后了。很多人都犯过这样的错误,有时候好人做着做着就成了滥好人。


我的善良从来不是为了让别人感激的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很多人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别人的许多请求都是来者不拒,三个人一起走也总是找其他两个人共同的话题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不多给别人找麻烦,做集体作业多付出了很多还安慰自己多做一些能够锻炼自己对自己有好处,然而!偶尔一次没有答应的请求就成了自私,三个人里其他两个人反而玩的更好一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成了不把朋友当朋友不找他们帮忙,集体作业忙完了分数也都是一样高。太过善良的人就像软柿子一样让人喜欢去捏一捏,把甜甜的汁水捏出来之后就没有什么价值了,但我更希望善良的人是山竹,任他人有意无意的捏啊摔啊都不受伤,而对彼此理解的人才会展示自己酸酸甜甜的内心,让人觉得,哇,原来你是这样的可爱。

❤️

当我们成为一颗能够保护自己的山竹时,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个人再也不是一个善良的软柿子,这个人人品真的是差到爆,但我们从来不是依靠别人的评价生活的,不要随意打听我,因为我对每个人不一样了。我们依旧能用那颗柔软善良的心去爱这个世界,去感受这世上更多的美好,不为了接受别人的感激,也不为了获取某些利益,只是这一面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再也看不到了。有些事,做了就做了,没有那么多理由,如果你非要问我为什么,那么我也只能说我愿意咯。


我的善良从来不是为了让别人感激的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字 | 萌蛋儿

95年的小姐姐+考研党一枚

新闻事业热血青年

偶尔感性写写鸡汤般的生活故事

偶尔用理性新闻专业角度看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善良从来不是为了让别人感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