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4 氺慶 靳水悠悠
一件事引出一种社会俗观念
这是去年的一件事了。就是王福重教授对中国女排夺冠和大学招收体育特长生提出的质疑和非议,这里不对事件进行叙述了,大家自行网上搜一下。从一张截图来说。
从上图来看,王教授的质疑并非针对体育人,其主要针对的还是大学的招生制度的不满。但从他的言论来看,则充分暴露了他对体育和体育人的一己偏见。用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俗话来说就是认为体育只是使人“四肢发达”的东西,而体育人也只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对于这一俗语,我们并不陌生,而且非常的熟悉。之后从”邓亚萍任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一事中也可窥见这种偏见的存在。
有偏见可以理解,但是两次出现在高知人群和高校中,则值得思考。
不是责备他们对体育的看法,而是痛心他们对事物看法的过度主观和偏激,以一种情绪宣泄式的方式来质疑和嘲讽,缺乏作为一个高知人基本的学识素养。
他们的言论中折射出的是“四肢发达”就比“头脑复杂”要容易达到,体育就不是一种文化,不具有知识体系和传承的价值。这是现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潜在观念意识。
头脑发达要后天努力,四肢发达也要后天训练
那么到底是使“头脑复杂”更容易,还是使“四肢发达”更容易?
其实都不容易。
认真的全身心的经历过高考的肯定能理解脑力活动的辛苦;考过研、读过博的能体会到不断触碰大脑知识边缘的难熬;考过GRE、雅思的能感受到大脑高频率记忆后的那种疲惫。
而拼尽全力参与过体育比赛的人能够体会到离终点那最后50米的遥远,与对手哪怕是一两米差距的那种有心无力;能理解哪怕是提高2厘米高度的那种无奈;能体会团队之间默契配合的那种难得;能感受到那种哪怕增加0.25公斤都难以扛负的重量。
两者只是对人能力方面侧重的不同,并无绝对难易之分。头脑的发达需要后天不断开发的努力,四肢的发达也要后天的训练积累。前者挑战是人脑力的边界,后者挑战的是人体能的极限。所以不应区别看待。
而 高校招生制度的区别对待,是因为体育特长生把学习的时间用在了体育项目特长之上了。他们和一般考生相比,体育训练也占用去了大部分时间,试想要在体育上出类拔萃,又要在文化知识上和一般考生同等竞争,是否欠公平。所以区别对待是有其原因的。
而招收进去的特长生一般也是水平比较高的,是要代表大学进行比赛争取荣誉的,所以在平时除了文化课学习任务外,体育训练也是他们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毕业时候区别对待,也是出于这一原因考虑。
至于王教授所讲的大学比拼的是头脑,比四肢是胡闹这一观点,其潜台词是头脑是头脑与四肢无关,四肢也与头脑的发达无关。明显的忽略了人是有机整体这一生物学常识。(至于这一点,我以后专题撰文进行说明。)
而体育特长生读大学和奥运冠军进入大学深造,本来从大学的职能和作用来讲就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就是因为它的兼容并包的特点,多元的文化结构是大学文化繁衍和传承的基础。而体育文化从人类形成开始就已产生,并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况且体育还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意志品质的塑造,是大学文化不或缺的重要部分。引进这些在体育上突出的人才,一方面通过参与体育比赛为学校争荣誉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对外输出自身的文化,展现学校自身的综合实力,这不仅是大学文化的一种需要,也是大学发展的一种需要。
并且,大学不应当拒绝有梦想、有特殊才能的人才进入大学深造,这不符合大学育人的宗旨。
参考链接:
http://sports.ifeng.com/a/20150910/44625765_0.shtml.
http://cul.qq.com/a/20151206/021881.htm.
欢迎关注微信公号:靳水悠悠
公号ID:jinshuiyou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