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Zack Rutherford
Zack Rutherford是一名在Unpin的UX设计作者。
原文链接:UX Patterns of the Future: Anticipatory Design
预期设计是一种相当新的用户体验模式,寻求在一个平衡的情况下,完全移除用户的选择。
虽然这听起来挺吓人的(平心而论,确实如此),但是在UI设计方面,用户的决策疲劳是真正需要关心的事。换句话说,通过创造更个性化的用户流量,预期设计开辟了这样一种引人注目的可能性。
决策疲劳的现状
我最近在网上预定邮轮,这个过程一点也不有趣,轻松或者简单,特别是当我发现看见的广告比率,比我想要购买的还多很多的时候。
这个页面上有很多:
酒店/飞行包
目的地
旅行时长
折扣选择
邮轮
首选的船
启运港
在我还没决定好去哪里享受之前,这里就有很多的决定要我去做。如果“决定”=“认知资源”,那么这个界面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去理解。
在首页之后,购票的过程也没变得轻松一些。我面对了一份符合我标准的游轮名单,但是表单上各个名目之间几乎没有有意义的差异。为了做更加深入的比较,我不得不去打开多条标签,去比较每艘船的设施。如果我通过不同的港口来查找可选的旅行,那么我要做的更多。
最终的结果是,我的航行旅程是有趣的,但是规划它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我跳过了一些细节和错过了旅途中的一些目的地。同样的这班航线也错过了一些,因为我的购买行为而可能产生的额外利润。
如果这是一档电视销售节目,那么这里的观众一定会齐声尖叫起来:“我们要有一个更好的方法!”
是的,当然有。除了那些对用户最重要的决定,尽可能的删除可选项的数量和简化流程。
预期用户的需求
一个预期机制是将它的反应行为建立在用户过去和将来(如果可能的话)的选择之上。通过获取分析用户数据(浏览,购买,搜索等操作信息),这个预期机制可以基于用户的利益做出合理的决定。
在那些广为人知的品牌中,这种模式非常熟悉。
Netflix(Netflix是一家在线影片租赁提供商)显示视频内容,是基于用户的观看习惯和等级;Amazon显示商品名目,是基于用户过去的购买历史,通过引导用户的注意力来缩小选择的范围。但是他们也给做出决定添加了新的因素:增加了步骤,决定,和过程中的认知负荷。
在理想情况下,一个预期机制做出的正是与只相反的:限制选项和简化操作活动。
Netflix和Amazon显然是希望他们的用户继续在他们的平台上观看和购物。这也正是他们获取数据和赚钱的途径。你不能指责他们利用了预期设计的一个元素来达到他们的目的。
相反的,预期设计的服务模式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交互,让用户去干自己的事情。
为了得到一个更好的idea,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最近的旅行经历。虽然这个特别的预订网站让我计划行程变成了一种挑战。Expedia(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公司)与用户合作生成的旅游数据,Trippy会自动追踪并显示我目的地附近的著名景点。
注意在最初选择时的不同:我不会因为突然做决定而不知所措,并且在进入后续步骤之前,更多的选项不会呈现出来。
那么Trippy对用户体验的贡献是什么?在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在Expedia,Trippy上完成一次购买过程之后,我仍然不能很明确地表达出来:“当到达我的目的地时,我将会做些什么?”
在一个三分钟的Trippy注册之后(经由一个“sign up with Facebook plugin”的插件-同样具有预期功能)我有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真正有趣的是这些相对较小的步骤。
服务仅仅是提供解决方案和帮助用户决策,它们并不能真正的减少用户精力上的负担,但是它们可以优化效率,最终的阶段才是自动化的决策。
自动化决策
让我们来探讨一些这种原理的例子:
Dight
Dight是一款真正的预期理财app,它通过分析你的收入和支出历史,寻找每一个省钱的机会,然后自动的将你额外的资金流存入到FDIC(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保险帐户中。
Nest
人见人爱的恒温调节器,通过学习你的升温/降温习惯,然后根据你的偏好来调节你家里的温度。
Pandora
对于每个曾经煞费苦心的建立一张播放歌单的人来说,从那些歌曲列表里挑选相关主题的歌曲是一个费时费力的事情。Pandora是一个预期设计的先驱,通过对你的偏好歌曲进行算法赋值,挑选出一些你可能喜欢的歌曲,而你只需通过拇指上下进行评级就好了。
非常棒的例子,不过,你要怎样开始实现一个预期模型呢?
五种方法转变至预期设计
根据Aaron Shapiro(Huge的CEO,也是预期设计的积极倡导者),这里有5点去成功实现:
1、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服务,“你该怎么为你的用户服务?”
2、允许数字访问这项服务。
3、想出能够自动服务的方法。
4、开始你的服务的自动化版本。
5、仔细的决定哪些是你的用可以很舒适的就放弃,然后再去考虑每个选择上的伦理问题。
一些其它有用的笔记:
1、数据收集最为重要,但是智能分析也同等重要。
2、总是致力于为你的用户简化任务。
3、通过自动化的流程将价值导向交互。
4、通过先前的选择去精准地推测未来的决定。
5、只要有可能,提供预先配置的形式。
(自己的一点想法,这样的预期设计在很多日常的产品中也会见到,例如在点外卖时会自动填入当前所在的定位,根据频率默认选择登录账户等等,这样一些预期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用户的操作,但是也正如作者所说,服务只能为用户提供方法和策略,而不能帮用户做决定,即是我们默认的输入了收外卖的地址,仍需要用户确认这一步,即使填入了账号,登录这一步骤仍需由用户进行,我们说希望产品能够实现更大程度上的自动化,智能化,但在给出这样一些便捷的时候又如何与用户保持在一个恰当的距离,避免让用户产生厌恶反感,就像文中谈到Amazon会根据近期的购买来提供搜索,如果平时会买一些零食小吃什么的,这样的推荐当然有效,但是遇上在一段时间购买了大件商品,例如家具或者电器,这样短期内不会产生二次消费的商品,在购买成功后再一次出现在“猜你喜欢”里,是不是就没有作用了呢?给出用户恰当的选择意见,而不是替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