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课组(一)电路原理 Part 4 二端口网络基础(1):运算放大器

文章目录

  • 1. 运算放大器
    • 1.1. 运放及其表示
    • 1.2. 运算放大器的传输特性
      • 1.2.1.基本电气参数
      • 1.2.2. 传输特性
      • 1.2.3. 电路等效模型,以及电阻量级的选用
      • 1.2.4. 理想运放与虚短、虚断
    • 1.3. 利用运放实现信号放大功能
      • 1.3.1. 反馈电路
      • 1.3.2. 负反馈理想运放电路分析方法
      • 1.3.3. 减法器——同相放大器和反相放大器的综合应用
      • 1.3.4. 再谈理想运放的分析——复杂外路

1. 运算放大器

1.1. 运放及其表示

运算放大器是用于电路中信号运算与变换的重要元件。

电路原理课中,通常使用五端虚拟放大器进行模拟。元件如下:
电路课组(一)电路原理 Part 4 二端口网络基础(1):运算放大器_第1张图片
1、2端为输入端,其中1称为同相输入端,2称为反相输入端。
3、4端为供电端,其中3接正电压,4接负电压。
5端为输出端,是运算的输出结果。

1.2. 运算放大器的传输特性

1.2.1.基本电气参数

  • 供电电压 V C C V_{\scriptscriptstyle CC} VCC。C=circuit 表示电路的意思, 即接入电路的电压。

    另外常有

    • V D D V_{\scriptscriptstyle DD} VDD:D=device 表示器件的意思, 即单极器件内部的 工作电压;MOS中漏极电压。
    • V S S V_{\scriptscriptstyle SS} VSS:S=series 表示公共连接的意思,通常指电路公共接地端电压
    • V V E E V_{\scriptscriptstyle VEE} VVEE:负电压供电;场效应管的源极(S)
  • 开环放大倍数 A A A,其满足 u o = A ( u + − u − ) = A u d u_o=A(u_+-u_-)=Au_d uo=A(u+u)=Aud
  • 输入电阻 R i R_i Ri:输入端口的电阻,一般为MΩ级。
  • 输出电阻 R o R_o Ro:输出端口的电阻,一般为Ω级。
  • 饱和电压 U s a t U_{sat} Usat:饱和区对应的稳定的输出电压

1.2.2. 传输特性

如图:
电路课组(一)电路原理 Part 4 二端口网络基础(1):运算放大器_第2张图片

  1. 由于有饱和电压,运放的放大关系 u o = A u d u_o=Au_d uo=Aud只能维持在输出电压绝对值较小的一个区间内。即 − u d s < u d < u d s -u_{ds}uds<ud<uds。这个区间称为线性区。
  2. 超出之后,只能维持饱和电压。理想运放的工作特性决定于饱和电压。
  3. 实际电压进入饱和区之前是一段渐进过程,理想情况认为是有棱角的。

1.2.3. 电路等效模型,以及电阻量级的选用

等效为利用输入的电压进行控制的受控源。

电路课组(一)电路原理 Part 4 二端口网络基础(1):运算放大器_第3张图片
这里的 R i R_i Ri R o R_o Ro会给我们理解输入、输出电阻提供一个很好的直观。
借助分压规律,我们可以得到输入、输出电阻和外电阻的量级选取原则:

  1. 对于输入电阻,为了使接入的电压尽可能分在运放上,应当使得 R i R_i Ri尽可能大,通常(容易达到且相对理想地)为MΩ量级。
  2. 对于输出电阻,为了使输出的电压不要消耗在内电阻上,应当使得 R o R_o Ro尽可能效,通常为Ω量级。
  3. 对于外电阻,要介于两者之间,既要满足几个忽略关系(忽略输入的电压损耗,输出的内电压),又要保证不对运放内部的电阻提出过高要求,应为kΩ量级。

1.2.4. 理想运放与虚短、虚断

在前一目的分析基础上,我们可以发现运放的几个“好”的特性,即: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大。我们可以把这几个指标极致化,从而利用理想运放简化电路的原理性分析。

对于运算放大器来说,合理的工作电压有一个区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线性区(如同我们在仿真中看到的一样,否则会爆上界)。
如果我们将放大倍数继续增大,可以使得传输特性进一步得到优化,线性区被确定地卡在0处。这将有利于我们的分析。

综上,对于理想运放来说,有如下几条假设:

  • 开环增益A为无限大。
  • 输入电阻为无限大。
  • 输出电阻为0。

从而为了不饱和,输入电压 u i ≈ 0 u_i\approx0 ui0。看起来输入端口是一个短路端口。称为虚短
内部电阻也为无限大。从而电流 i − , i + i_-, i_+ i,i+均为0。称为虚断

这两个分析的观点列于此:
u i = 0 i − = i + = 0 u_i=0\\ i_-=i_+=0 ui=0i=i+=0

1.3. 利用运放实现信号放大功能

1.3.1. 反馈电路

直接将运算放大器接入电路发挥放大作用,有如下几个弊端:

  1. 线性区有限,且输入的微小变化对输出结果影响显著,不易保证系统鲁棒性。
  2. 不同的运算放大器开环增益相差很大,因而为了实现指定的放大倍数,需要寻找与之匹配的运放才能构成买组要求的放大电路。
  3. 运放的开环增益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迁移性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使用负反馈方法。将一部分输出引到运放的反相输入端:

若有一个正向噪声,显然输入电压会增大,那么结果是输出电压负向增大,使得接回之后正向噪声被抵消。
至于正反馈电路,若有噪声,结果会如生态系统的系统的崩溃一样,很快趋于正向或负向饱和,失去放大的运算功能。

电路课组(一)电路原理 Part 4 二端口网络基础(1):运算放大器_第4张图片
在上面这个电路中,我们采取理想等效。那么有
i 1 = i 2 = △ i i_1=i_2\xlongequal{\triangle}i i1=i2 i
于是:
{ i R 1 = u i − u 1 i R f = u 1 − u 0 − A u 1 = u o \begin{cases} iR_1=u_i-u_1\\ iR_f=u_1-u_0\\ -Au_1=u_o \end{cases} iR1=uiu1iRf=u1u0Au1=uo
解得:
u o u i = − A R f ( R f + R 1 ) + A R 1 ≈ − R f R 1 \frac{u_o}{u_i}=-\frac{AR_f}{(R_f+R_1)+AR_1}\approx-\frac{R_f}{R_1} uiuo=(Rf+R1)+AR1ARfR1Rf

这个结果表明,负反馈的设计解决了运放的三大尴尬难题。

  • 运放输入电压只需有 − U s a t < u i R f R i < U s a t -U_{sat}Usat<uiRiRf<Usat,可以通过电阻大小,改善电压不易选取的问题。另外负反馈还使得线性区的稳定性增加了。
  • 不同运放的开环增益对放大倍数没有影响,仅受电阻调控,同时也解决了温度的影响

1.3.2. 负反馈理想运放电路分析方法

核心的想法只有两个:虚短和虚断。
注意:虚短虚断是理想运放在线性区工作的等效结果。

以上面这个反相比例放大器为例,利用虚短虚断来分析。由虚断可得 u 1 = 0 V u_1=0V u1=0V
所以得到这样的方程:
u i R 1 = − u o R f \frac{u_i}{R_1}=-\frac{u_o}{R_f} R1ui=Rfuo
故而得: u o = − R f R 1 u i u_o=-\frac{R_f}{R_1}u_i uo=R1Rfui.

等效为这样的分压关系:
电路课组(一)电路原理 Part 4 二端口网络基础(1):运算放大器_第5张图片
同相放大器的分压是一个简单的串联分压关系。
u i = R 2 R 1 + R 2 u o ,   u o = ( 1 + R 1 R 2 ) u i u_i=\frac{R_2}{R_1+R_2}u_o,\ u_o=\left(1+\frac{R_1}{R_2}\right)u_i ui=R1+R2R2uo, uo=(1+R2R1)ui

1.3.3. 减法器——同相放大器和反相放大器的综合应用

首先为了靠近减法的思路,我们应该将一个同相和一个反相并在输入端两个端钮上。从而利用放大器的输入端的相减特性,可以构造出减法器。

同时,我们(看起来像瞎猜地)猜想:
U o = U 同 + U 反 = ( 1 + R f R 1 ) U 2 − R f R 1 U 1 U_o=U_同+U_反=(1+\frac{R_f}{R_1})U_2-\frac{R_f}{R_1}U_1 Uo=U+U=(1+R1Rf)U2R1RfU1
电路课组(一)电路原理 Part 4 二端口网络基础(1):运算放大器_第6张图片
实际上由虚断得: i R 1 = i R f i_{R_1}=i_{R_f} iR1=iRf;虚短得: u 2 = u − u_2=u_- u2=u可以得到上述的结论。

为了实现减法,我们要使得上述的减式的两项系数相等。可行的解法是将 U 2 U_2 U2分压。如下图:
电路课组(一)电路原理 Part 4 二端口网络基础(1):运算放大器_第7张图片

1.3.4. 再谈理想运放的分析——复杂外路

理想运放并不能确定输出电流的值。所以一旦有某个输出端接入电路,在分析的时候,会多出一个输出电压,同时多拆出一个KCL,所以仍然可解,但是要注意这一点。这就暗含这二端口+并联电路的分析思路。
电路课组(一)电路原理 Part 4 二端口网络基础(1):运算放大器_第8张图片
先由虚短以及分压关系可以各自定出运放的上(面那个)端的电压值。
然后对图中所示点列KCL,有
U s − 0 3 = 0 − U 1 6 + 0 − U o 3 \frac{U_s-0}{3}=\frac{0-U_1}{6}+\frac{0-U_o}{3} 3Us0=60U1+30Uo
其中 U 1 = 2 3 U o U_1=\frac{2}{3}U_o U1=32Uo

二端口分析例:
求如下电路的转移参数 T T T
电路课组(一)电路原理 Part 4 二端口网络基础(1):运算放大器_第9张图片
正规连接
电路课组(一)电路原理 Part 4 二端口网络基础(1):运算放大器_第10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