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放大器是用于电路中信号运算与变换的重要元件。
电路原理课中,通常使用五端虚拟放大器进行模拟。元件如下:
1、2端为输入端,其中1称为同相输入端,2称为反相输入端。
3、4端为供电端,其中3接正电压,4接负电压。
5端为输出端,是运算的输出结果。
另外常有
- V D D V_{\scriptscriptstyle DD} VDD:D=device 表示器件的意思, 即单极器件内部的 工作电压;MOS中漏极电压。
- V S S V_{\scriptscriptstyle SS} VSS:S=series 表示公共连接的意思,通常指电路公共接地端电压
- V V E E V_{\scriptscriptstyle VEE} VVEE:负电压供电;场效应管的源极(S)
等效为利用输入的电压进行控制的受控源。
这里的 R i R_i Ri和 R o R_o Ro会给我们理解输入、输出电阻提供一个很好的直观。
借助分压规律,我们可以得到输入、输出电阻和外电阻的量级选取原则:
在前一目的分析基础上,我们可以发现运放的几个“好”的特性,即: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大。我们可以把这几个指标极致化,从而利用理想运放简化电路的原理性分析。
对于运算放大器来说,合理的工作电压有一个区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线性区(如同我们在仿真中看到的一样,否则会爆上界)。
如果我们将放大倍数继续增大,可以使得传输特性进一步得到优化,线性区被确定地卡在0处。这将有利于我们的分析。
综上,对于理想运放来说,有如下几条假设:
从而为了不饱和,输入电压 u i ≈ 0 u_i\approx0 ui≈0。看起来输入端口是一个短路端口。称为虚短
内部电阻也为无限大。从而电流 i − , i + i_-, i_+ i−,i+均为0。称为虚断
这两个分析的观点列于此:
u i = 0 i − = i + = 0 u_i=0\\ i_-=i_+=0 ui=0i−=i+=0
直接将运算放大器接入电路发挥放大作用,有如下几个弊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使用负反馈方法。将一部分输出引到运放的反相输入端:
若有一个正向噪声,显然输入电压会增大,那么结果是输出电压负向增大,使得接回之后正向噪声被抵消。
至于正反馈电路,若有噪声,结果会如生态系统的系统的崩溃一样,很快趋于正向或负向饱和,失去放大的运算功能。
在上面这个电路中,我们采取理想等效。那么有
i 1 = i 2 = △ i i_1=i_2\xlongequal{\triangle}i i1=i2△i
于是:
{ i R 1 = u i − u 1 i R f = u 1 − u 0 − A u 1 = u o \begin{cases} iR_1=u_i-u_1\\ iR_f=u_1-u_0\\ -Au_1=u_o \end{cases} ⎩⎪⎨⎪⎧iR1=ui−u1iRf=u1−u0−Au1=uo
解得:
u o u i = − A R f ( R f + R 1 ) + A R 1 ≈ − R f R 1 \frac{u_o}{u_i}=-\frac{AR_f}{(R_f+R_1)+AR_1}\approx-\frac{R_f}{R_1} uiuo=−(Rf+R1)+AR1ARf≈−R1Rf
这个结果表明,负反馈的设计解决了运放的三大尴尬难题。
核心的想法只有两个:虚短和虚断。
注意:虚短虚断是理想运放在线性区工作的等效结果。
以上面这个反相比例放大器为例,利用虚短虚断来分析。由虚断可得 u 1 = 0 V u_1=0V u1=0V
所以得到这样的方程:
u i R 1 = − u o R f \frac{u_i}{R_1}=-\frac{u_o}{R_f} R1ui=−Rfuo
故而得: u o = − R f R 1 u i u_o=-\frac{R_f}{R_1}u_i uo=−R1Rfui.
等效为这样的分压关系:
同相放大器的分压是一个简单的串联分压关系。
u i = R 2 R 1 + R 2 u o , u o = ( 1 + R 1 R 2 ) u i u_i=\frac{R_2}{R_1+R_2}u_o,\ u_o=\left(1+\frac{R_1}{R_2}\right)u_i ui=R1+R2R2uo, uo=(1+R2R1)ui
首先为了靠近减法的思路,我们应该将一个同相和一个反相并在输入端两个端钮上。从而利用放大器的输入端的相减特性,可以构造出减法器。
同时,我们(看起来像瞎猜地)猜想:
U o = U 同 + U 反 = ( 1 + R f R 1 ) U 2 − R f R 1 U 1 U_o=U_同+U_反=(1+\frac{R_f}{R_1})U_2-\frac{R_f}{R_1}U_1 Uo=U同+U反=(1+R1Rf)U2−R1RfU1
实际上由虚断得: i R 1 = i R f i_{R_1}=i_{R_f} iR1=iRf;虚短得: u 2 = u − u_2=u_- u2=u−可以得到上述的结论。
为了实现减法,我们要使得上述的减式的两项系数相等。可行的解法是将 U 2 U_2 U2分压。如下图:
理想运放并不能确定输出电流的值。所以一旦有某个输出端接入电路,在分析的时候,会多出一个输出电压,同时多拆出一个KCL,所以仍然可解,但是要注意这一点。这就暗含这二端口+并联电路的分析思路。
先由虚短以及分压关系可以各自定出运放的上(面那个)端的电压值。
然后对图中所示点列KCL,有
U s − 0 3 = 0 − U 1 6 + 0 − U o 3 \frac{U_s-0}{3}=\frac{0-U_1}{6}+\frac{0-U_o}{3} 3Us−0=60−U1+30−Uo
其中 U 1 = 2 3 U o U_1=\frac{2}{3}U_o U1=32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