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明明努力考上大学接受了正规教育,但毕业之后却要面临找不到工作的困境?为什么你的小学同学高中辍学,但他一个月的收入抵过你一年?为什么有些职业学校毕业生收入比重点大学毕业生还有高?
如果你也有以上的几个疑问,那么我要向你推荐这本名字有点长的书:《价值百万美金的七堂人生经营课》。他的作者迈克尔·埃尔斯伯格从布朗大学毕业,却面临着没有收入的经济窘境,怀揣着远大理想却发现当职业作家却养不活自己。年近三十才有了经济意识。在他的妻子的影响下——一个只有高中学历,但收入是当时已经是迈克尔的几十倍的女人,作者开始思考并学习那些更有意义但在我们所接受的正规教育中根本没有提到的能力。现在他成为了一位有经济基础又有创新能力的职业作家。
本书是他采访了几十个在相关领域取得成功并且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企业家之后,总结他们的特质,并结合亲身经历书写的。其中包括了七个方面。我承认虽然这本书的名字有点长,而且听起来很像那种畅销的励志书籍,但这本书跟那种一昧给你灌鸡汤,或者说着一些每个人都明白的大道理的书有所不同。整理成了一篇读书笔记,跟大家分享。
目录:
前言:当37岁哈佛MBA遇上20多岁小老板——街头智慧完胜学术智慧
一边是接受过高等正式的教育的高材生,另一边是普普通通的年轻人,难道说二十多年的学术智慧还比不过街头智慧?
虽然在大学里是有不少东西可以学,但这和事业及经济上的成功关系甚少。你可以拓展思维,让关键的思考能力变得更敏捷,多接触新思想、新观念,感受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们所留下的智慧和文化遗产。这些都是值得追求的东西。如果你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事上,拿个学位证明已经完成了这些事,以为这样你的人生就得到了保障——这样的观点已经不适应当今的世界了。
如果你想继续进行学术方面的研究,那么继续学习似乎是唯一比较明智的选择。但如果你所学的专业内容并不能为你今后的生活提供可靠保障的话,你可能需要获得一些有关于现实社会的实干经验。你可以向李云龙那样一点点再实战中磨练自己的战术,也可以通过阅读大量兵书来提前了解前任的经验。前者可能会付出较为惨痛的代价,但学到的东西印象深刻;后者几乎不费多大力气,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离开实践谈理论终究是有出入的。一切要靠你自己定夺。
一.让自己的工作有价值,你就是你自己的老板
你是否梦想过成为著名的演员、运动员、作家、电影人、艺术家,CEO或是身家亿万的企业家?
但这样的梦想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成功的几率是几万分之一,而且和你竞争的都是那些二十出头,天赋颇高且充满动力与决心的年轻人,在梦想的竞技场上许多的人表现平平甚至破产,于是离开跑道走上了一条更普通但风险更小的道路。
在这数以万计中脱颖而出的一两个实现梦想,创造出巨大不同的超级巨星和其它有梦想有激情的青年之间有什么不同呢?作者的采访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提到了“才华、恒心、动力、信念、永不言弃”这些励志文学的经典要素,再加一条就是“尊重时运”。
这似乎听起来太空洞了。许多年轻人都面这样两条路:对一边是风险巨大而机会渺茫但却可能“改变世界”的道路,另一边是安全保险一番风顺但却又平庸的道路。年轻人要怎样选择呢?
即便是第二种道路,作者认为其仍具有风险,用兰迪·科米萨在《僧侣与谜语》中的一段话来解释“与一些你看不起的人共事;在一个价值观与自己相悖的公司工;在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上做出让步;做一些让你失去自我甚至是与自己本性背离的事情。而最大的风险是。你把赌注压在未来,希望以后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但却做了一辈子自己不喜欢的事。”
所以以上两种选择似乎都不招人待见。大多数人局限在思维的固局中,挣扎纠结,无论选择哪一条路似乎人生都不圆满。可是人生做的不是选择题而是简答题。对于已知选项如果能跳出来,发散思维,往往会有更好的答案。
那么在A、B之外是否还有C选项呢?
作者分享了一种“谋生艺术”的想法,既可以跳出社会与父母预定牢笼之外,又尽量避免了不选预定好的路而落魄潦倒。。之所以称其为艺术,是因为我们往往不太清楚怎样才能同时满足经济稳定和与众不同。但通过“谋生艺术”的一系列工具和技巧可以有效的使风险最小化及机遇最大化。
第一步:要有经济来源
先知道你想做什么,是歌手、作家还是企业家这些难度较大且一开始难以获得收入的工作。然后去寻找与其相关但难度较小且可以有收入的工作,比如想成为歌手可以先从声乐老师、和声等做起,作家可以先从编辑、策划做起。总之首先是要有经济来源,确保可以养活自己,尽量做与你的梦想有关的职业。
第二步:创造更多的尝试机会
注意“创造”这个词,它意味着你不仅仅是需要等待机会。
当你付得起所有的账单,生活有保障的时候,再考虑如何做“不同”,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要比破产的时候思考这些问题好得多。但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当你经济来源稳定之后可能时间也所剩无几了。
你需要想办法充分利用一些工作之余的时间,或者可以冒一点风险给你的老板灌输让他多关注你取得怎样结果而不是花了多少时间的理念,这样你可能会多一些在家办公,远程办公的弹性工作时间。
第三步:开始试验
在有了新的业余时间,可以开始尝试实现潜在的价值,激发新的热情,追求工作以外的目标。
很多人对现状感到满足,有了收入足以养活自己,同时有了闲暇时光,那么回到第一步,思考你真的想做什么?现在的你也有了经济来源和稳定的生活,你是否还想完成之前的梦想?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就需要充分利用这些工作之余的时间提高自己相关方面的能力,厚积薄发。
第四步:主动出击
在你已经累积了一定的经验与技能并且仍然怀着热情与冲动的时候,不如选择抛弃现在的工作,去完成你日思夜想,反复思考过的事情吧,成功的几率将会比之前大很多。
不要因为害怕失败所以放弃尝试,虽然这似乎是规避风险的最好办法,但这样意味着你放弃了成长的可能性。富豪们对事情进行全面的分析,做能够承担失败后果的尝试,在这些失败中吸取教训,首先确定他们不是在赌博,不是完全随机的行为,他们做的是做靠概率或人为行动可以影响结果的投资,确保一次生意上的失败不会全盘皆输。面对失败,他们镇定、放松、冷静的面对失败,及时从失败中进行反省,他们认为失败是必须学习的东西。
麦克·费斯是Headset·com的所有者,他的建议是“热情和动力是一个开头。你还需要欲望。从热情和欲望出发,着手做些事情,做点小生意,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经历些失败。总结出什么有用什么没用,不要害怕失败,多想想你能学到什么。”
小结:
二、如何找到良师,打造你的关系网
20岁的艾略特邀请了一群陌生人去犹他州参加费用全免的滑雪,包括机票、住宿、滑雪费,朋友们以为他疯了。但这群陌生人艾略特按照《商业周刊》刊登的二十五岁以下前二十五名企业家名单、《Inc.》刊登的三十岁以下前三十名的企业家名单上的名字而邀请的人。通过这一次聚会,艾略特得以认识许多顶尖的年轻领导人。
艾略特说:“到目前为止,我把我的成功百分之百的归结于我遇到的人,以及从他们那里学到的东西。吉姆·罗恩说‘你的能力就是和你呆的时间最长的五个人的平均。’从更大处说,你反应了二三十个给你最好忠告的人。一切从使自己置身于伟大的,可以向其学习的人的周围开始。”
那么如何在刚刚起步的时候找到比你强大很多,关系比你多,比你更成功的人呢?
答案是两个字:付出
帮助他们,找到如何帮助他们的方法,并付诸实施,成为他们下面的水,他们推到喷泉的顶端去。要有冒险精神——找到付出和帮助他们、使他们惊讶的方法。与此同时,你不能期待得到任何回报。要产生共鸣,必须是付出,而不是回报,想要得到价值,必须先给予价值。感谢自己有机会帮助在世上做出令人惊叹的事情的人,很有可能回报就自己来了。但你付出的时候不能想着回报,否则就不管用了,你要专注于与如何让自己帮助他们。
资本是用来创造价值的,并且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不会有明显的减少。有些人花时间积累金钱资本、现金、股票、证券,但作者发现在接受他采访的人花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来维护“关系资本”。
所谓“关系资本”是任何能帮助你扩大关系网的东西,在扩大这个网络的时候不会被大大消耗。最大的两种关系资本是你已经拥有的关系网和你提供较好建议的能力。
其实就是一种有钱变得更有钱、需要用钱赚钱的情形,无可否认的是:你的网络越大,它就会变得更大;你拥有的关系越多,你就会赚得越多。应该属于马太效应的一种,像滚雪球一样,原因很简单,读者不妨自己思考。
现在来就是解释先前提到的两种最大关系资本。
首先谈谈提供较好建议的能力。如何给人建议,给那些比你更成功、更有能力的人建议?
这个观点有点像田忌赛马的战术,从事业上你当然难有向成功人士提出有价值并且完善的建议的机会,但可以从其它方面入手。
想一下,人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是什么,对,如果只有三件你认为他们是什么。接受访问的人埃本认为人们一生中担心最多的三件事是:金钱、关系和健康。即便是那些很成功的人也很难在三样上都做到优秀。
首先你要面临的是如何了解他们在某些方面存在的问题。正常人很难对一个刚刚见面或是关系不太熟的陌生人倾诉自己在某一方面的难题。你需要首先建立一些信任和融洽,并且以恰当的方式询问,确保你提出的建议是真挚诚恳而且有价值的。
从此看来需要至少两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要在关系、健康或其它某一领域有较深的研究(并且大部分人在此方面可能需要建议),另一方面的能力是能够与对方建立信任感,了解对方存在的难题的能力,最基本的是要保持真诚。还必须非常巧妙,这需要运用很多社交智力来完成。
另一种重要的关系资本是已经拥有的关系网。要维持这样的关系网需要你不断的付出与维系。
但在你事业起步初期能提供什么付出的呢?大多数年轻人仅有两样:时间和体力。历史上很多有成功希望的年轻人就是因为全身心地投入、为更强大的导师做时间密集型的工作、以学徒身份没日没夜地干活以换得有价值的教导和关系。但这样做你需要确保这些教导迅速转变为关系资本(如进入一个关系网,获得能使你给出有价值、有影响力建议的经验。从而为你的网络提供更多的价值,吸引更多的关系。)原因是你给予的时间及体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你为你的导师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及体力,这种形式的给予是不能升级的,它很快就会达到上限。
反过来关系资本很容易升级。
艾略特花几分钟为作者写的简介却极大的帮助了作者的项目,他所花的几分钟赢得了作者这样一个终身的粉丝。如果艾略特每天花很多个小时,比如给作者拿咖啡、安排会面、或者为他复印,他会有机会得到作者同等程度的赏识、友好、爱戴以及回报他的渴望吗?
然而后者正是许多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在入门级公司每天做的工作。
你得在某方面有丰富的能力,并且不吝啬于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的帮助,很快根据你提供帮助的价值你将可能会得到一些关系资本,但当你付出的时候,需要保持真挚并且不要想着回报。
这和商业中其它事情一样,你把越多的资本(技术、技巧、支持服务等)融合在一起,你就会从每分钟的劳动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生产力。教育是重要的资本投资形式——人力资本,但这里的教育并不是在正规教育中学校里教授的那些东西,而是在实践中直接或间接获得的经验与能力。
小结:
三.营销之道
是否提起营销你就皱起了眉头?或许你对营销并不太有好感,总是跟商场里那些非要把东西塞给你想让你购买的人联系在一起。
首先我们要区分营销与销售的区别。
销售可以算是营销的一部分。营销包括以消费者为导向所策划的一系列行动。
一个简单的营销包括以下几部分:
产品:经过市场调查研发做出的有卖点(质量、设计、实用性),有潜在市场(用户需要)的产品。
策划:如何使产品被顾客了解,如何获得注意力,如何推广传播。
销售:如何把产品买给有需要的顾客。
顾客:如何通过营销方式购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
在这一章里作者没有提及太多具体的营销方案,但提供了一些网址及书籍以便读者学习思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等着别人“授人以渔”不如学会“授己以渔”,营销方面的东西可能整本书讲都讲不完,但如果你想要参与市场并且不仅仅以消费者的角度参与市场的话,你需要学习正确的营销之道。
正确的营销之道如果可以用一句话描述的话是:把优质的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卖给有需要的顾客。这里的形容词比名词更重要。
四.销售之道
如果你认为销售很低俗,操控性过强,甚至令人作呕,那是因为你以至于以来接触的都是糟糕的销售。如果你一直以来都是被兜售,销售员完全不关心你,不知道你想要的或需要的是什么,只是在那里口若悬河地推销他们的产品或服务,那么,他们完全没有了解销售的第一要义。正是因为他们的不称职才造就了你对销售的坏印象。
好的销售是一次非常简单的发现之旅,通过为对方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把那些已经了解你未为你花钱的人变成不仅了解你,也愿意为你花钱的人。谈谈你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如何能解决他们的问题、恐惧,使他们摆脱挫折和窘境,他们才更有可能愿意与你做生意。也就是说,好的销售就是要摒弃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要问很多问题,要正确地问问题,然后就是倾听。
什么是正确的问题呢?所有能让潜在用户把他们的挫折、恐惧以及需求与你的产品或服务联系起来的问题都是正确的问题。好的问题应该是发掘用户内心深层次的需求,比如同样是去健身房办卡的用户,有些是为了让自己外貌更有吸引力从而追求一段恋情,有的是为了锻炼身体,有的是为了事业。即便是同样的行为,其内部深层次的要求都不一样。
“如果你能和他们谈谈这方面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问题,解决他们的深层动机,他们就会想和你做生意。因为他们会让你捕捉到他们内心的想法,让你有机会关心他们所关心的事情,帮助他们解决深层面的,而不仅仅是表面存在的问题。如果你们双方还没有在你试图解决的问题上达成一致,你就开始售卖自己的解决方案——这是绝大多数人员的想法——人们多半是不会感兴趣的。”
如果你的产品丝毫无法解决他的问题,那么就不要把你的产品推销给他,仅仅倾听就好,然后提出你可以给出的最好建议。
《销售巨人》中提到:如果你真正想解决的是人们内心最深处的需求和愿望,那么,对他们进行操纵式。有压力的销售一定是你最后的选择。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找到问题的本质。为什么他们想要自己的人生发生这样的改变?这背后有什么原因和愿望真正促使着改变的发生吗?
好的销售应该是两个真诚的人之间的对话。潜在客户需要的是被倾听,被理解,被认同。他们愿意相信你卖给他的东西最终能令其满意,并与你发展长久的业务合作。
如何做到这些,工具就在你手上,通过书籍、互联网、在线教学、亲自实践……所有你可以获得知识与技能途径你都可以学到这些,你所需要的是意志和信心。
“其实不管你做什么工作,服务行业也好,卖产品也好,还是为别人打工,你都需要有被拒绝的经历,从这种经历中学习如何遭遇拒绝而不灰心丧气。哪怕你连续吃了100次闭门羹,也要想刚开始那样充满热情的面对第101个客户,这真是一个很棒的经历。”
小结:
五.白手起家的艺术
低廉的花销:保持勤俭节约的习性,存钱,让自己的财产保持在净值水平,并让其持续增长。
即刻可见的收益:无论你是通过自己的技能还是知识来获得一些收益。(如第一章中的拥有经济来源。)这里要说明的是,时间是一种既可以很宝贵也可以很廉价的资源,如果你把时间和精力用于换取少许收益,那么你将同时失去学习和升级的时间,这就是机会成本。
继续再投资:这是本部分重点要讨论的问题。前面我们在第二章提到过,有些人会选择投资股票、证券、房产等,而书中的采访者把大多数的金钱、精力投入与关系资本。
另一方面要投资的是人力资源,赚钱的能力,从专业技能到营销、领导、创新、思维方面的许多能力,当然你的投入有限,需要结合实际投入近期或远期实际收益更多的方面。“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另一方面也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太多方面,猴子掰玉米的故事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听过。
其它的还有向实际项目,能为你带来进一步可持续收益的项目的投资,刚开始的时候不用追求较大的收益,仅仅有盈利就可以了。
与传统学校的教育不同的是,作者认为成功人士在结束学校教育之后始终坚持自我教育,称为“成人教育学”。
成人教育学具有以下特点:
1.成人有一定理由学习某样东西(职业需要、个人发展、兴趣爱好)
2.学习各种活动经验(通过实践体验获得的经验,也包括失败的经验)
3.对自我教育负责,包括计划与评估。
4.成年人的学习集中在问题上而不是以内容为导向。即如何通过学习来解决某一问题,而不是学习某方面的内容。
5.相对于外在的诱因成年人更遵循内在的反应。发掘事物本质而不仅仅停留在对事物表现形式的追求。
书中提到的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点:在一生中始终学习,并保持认真和热情。他们像个成年人那样持续稳步地对自我进行投资,保持着终身的学习。
六.打造个人品牌,让简历见鬼去吧!
许多大学生毕业的时候都会接受各种职业规划培训,教你如何把简历写得漂亮,但是很快你发现这些技巧的作用不大,很多时候你把简历投出去就如同进入了汪洋大海,没有归讯,试想如果写简历的人七成都接受的所谓简历培训的话,你的简历要如何在这七成的人之中显得更胜一筹呢?
作者认为打造个人品牌比写求职简历要有效得多。
什么称得上个人品牌呢?就是当别人提起你名字时想到的东西,如:有能力、勤奋、自律、聪明……如果别人提起你的时候想到的是这些,说明你建立了一个较好的个人品牌;如果当别人提起你名字想到的是:懒惰、不靠谱、虚伪……这些贬义词时,这代表你的个人品牌很糟糕。
要建立良好的个人品牌(口碑),学习如何做人最重要。其实你不必具有所有的正面词汇,你也无法面面俱到,只有具备一些核心关键词就可以了,“蠢和恶至少得避免一样,名声才不会太坏。”比如尽管某些人嘴比较笨,也不会顾全他人的感受,但如果心底善良而且某方面有比较突出的能力,也是能够被人们接受的,或者天赋异禀的艺术家,即便狂妄但仍会有粉丝追随。这就是当下的小鲜肉即使演技再怎么被吐槽还是有居高不下的人气,你也没法要求演技精湛的影帝还要同时具备卖萌撒娇的特质。难以面面俱到,所以商家和消费者各取所需罢了。
个人品牌除了个人品质之外还包括的是个人的职业修养能力。两者都是无法速成的,需要花许多时间精力去获得的“硬货”。通过实实在在的做具体的事情来培养,并且确保你所做的事情可以在搜索引擎上留下痕迹,这就是你的个人品牌。
如果你已经具备了其中一部分,如何建立个人品牌呢?
其实这类似于已经有了不错的产品要如何推广。这在当前这个时代要比以往容易许多,通过各种如博客、公众号、社交APP……只有有人聚集的平台,你就有机会获得注意力,把你自己推广出去。
不管是创造、销售、市场、领导还是其它什么方面的,所有的方面都确保是好的,然后让他们都在搜索引擎上留下痕迹,所以当你的潜在雇佣者或者你的客户在互联网上搜索你的时候(他们确实会这样做),他们对你的印象是:“哇!真棒”而不是“这是个人渣”。
作者在书中推荐了彼得·达蒙特的《你就是品牌:让你的生意在拥挤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以供想进一步理解个人品牌的建立的读者学习。
小结:
七.创业思维VS雇员心态
看这个题目,可能以为作者在本章会讲类似于“”要积极思考工作的意义,主动学习,不要被动的听取上司的命令”,“明确每一项任务背后的意义”,“不找借口,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之类的话。
虽然对于部分人来说谈这些依然很有意义,但仅仅如此的话,也是老生常谈了。
作者通过采访总结了一个创业思维与雇员心态的表格:
I.注重付出VS注重权利
注重付出,这一点跟之前章节二有相似之处。真诚全心全意的付出,而不去想回报。
注重权利,即我做了什么所以我要得到怎样的报酬。
II.注重结果VS注重产出
注重结果,如:我写了十套卷子,它们对提升我哪方面问题熟练度有了怎样的影响。
注重产出,如:我写了十套卷子,对,我写了十套卷子而不是八套卷子。
III.寻求所需:主动寻求提高的需求,追求卓越的思想
寻求所求:我这样做老板会表扬我。
其余三点不难理解。
理论和实践终究是两个概念。如果不开始做具体的事情,一切都只能算是纸上谈兵。所以如果已经有想法的人就尽早开始行动吧。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至少已经摆脱了理论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