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交易者的自述

作者:李琎

来源:墨汇财经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位做量化EA的朋友,听了他的故事相信大家会对机构量化交易员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下面开始他的自述。

我是一名量化交易员,主要的工作就是对现有策略管理和维护:

每天早上开盘前半小时,我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开启各种交易软件,包括文华财经、大智慧、同花顺、快期、万德、TB、MC等等,随后七手八脚手工调整各账号、各策略在各品种上的资金比例、标的合约、隔夜shibor利息等...

 

开盘以后,我就开始了漫长的人工盯盘N个品种,开启8、16、32个行情窗口,真心希望二郎神可以把他的天眼借给我,让我多出一个眼睛看着盘面,工作的内容主要就是确保程序正常交易,防止机器出现bug导致私自对开单或者平仓。中途对行情提心吊胆,然后当狗血的行情超越了我的心理承受底线,撕毁了我的自尊后,我果断停掉策略,修改参数,再迫不及待再把新策略丢进实盘,结果盘中突现行情,新策略没有发单,回溯时惊喜的发现老版策略早已满仓并盈利满满,这就是最尴尬之处,还不如用原来的策略,想必我的这个状态在场的读者们是不是都经历过,不承认也没关系,你自己心里最清楚。

量化交易者的自述_第1张图片

 

当天收盘后,我就开始用excel统计今日盈亏、开仓和平仓的单数、滑点等情况,然后做交易记录和净值图,惊喜的发现上周净值创新高之后的连续一周回撤后今天终于开始略有盈利,暗爽了一把,随后发给客户交易记录。期间最大的土豪老王突然打电话过来,以询问犯人的口吻问我为何最近回撤太大,模型是否失效,是否需要减仓。我能怎么办、只能淡定的各种解释波动率,政策的影响,一些参考的经济数据。经过1个小时的不断解释后土豪老王终于被说服,反过来安慰略显急躁的我。表示如果下次再创新高后会考虑在加一倍的资金。

累到发懵的我在长喘了一口大气之后,看了下表,已经下午6点,遂开始自我打鸡血,为自己制定了新策略开发的进度和计划,但又考虑到目前策略盘中仍需跟踪观察,于是降低了计划中的仓位。在看表,已经8点,于是整理了下自己用了3年的小米,关机,心想下次提成后是不是该换个一个华为最新款手机。回家的路上,在路边的吃完了晚餐,疲惫的面容下却依然掩饰不了小A内心的狂热与自豪。

 

第二天,在确保各交易数据和信息无误后,我继续开始了新策略开发之旅:

 

各种看K线,希望自己的火眼金睛能从纷杂混乱的走势中扑捉到些许信息,绞尽脑汁后突发灵感,于是埋头写代码2小时,写完后我的内心开始无限憧憬牛逼新策略的绩效曲线,恨不得马上丢进去回溯绩效。结果发现新策略的盈利因子PF平均只有1.1,年化收益风险比1.2。我傻眼了,顿时感觉不可能,开始怀疑据不对,或者数据周期太短,内心实在无法接受这么牛逼的新策略怎么可能绩效如此鸡肋。在无比蛋疼的接受了这个狗血的事实后,我出门在楼下的早餐店吃了午饭,决定下午再战;

量化交易者的自述_第2张图片

 

吃完午饭后,我再次投入到上午未完成的代码之旅。苦苦思索了4个小时后,依然毫无收获。感觉压力山大,决定下楼透透气,走一走,放松下自己那纷杂无章的思绪。上海的4月,虽然有点小小的阳光,但依旧乍暖还寒。感受到些许的凉意后,拉上了下自己身上泛黄的adidas外套的拉链,然后漫无目的的走过1条街,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望着前面穿梭的各种车辆,终于等到了绿灯,而就在决定过马路那电光石火的瞬间,突然,有了一个崭新的想法:既然在全样本统计下,新策略没有明显效果的话,那我可不可以做一个类似红绿灯的机制,选出特定的模式作为绿灯,把不符合的行情作为红灯,做一个类似于模式识别的开关,来决定策略是否交易呢?

量化交易者的自述_第3张图片

想到这,开心的咯咯笑了出来,立马回头一路飞奔到办公室,在原有策略的基础上加了一个类似于KNN的模式识别。这次,这次也不急着回溯了,因为他的内心,已经灰常淡定,他很自信这次的改进能让新策略脱胎换骨。果然,回溯报告验证了我的想法。好几个品种测试下来,绩效都非常满意。而更让我内心奔腾、无比狂热的是当他把新策略在20多个品种上来回测试后,吃惊的发现原来新策略的普适性如此之强,20多个品种上,几乎没有一个亏损,平均盈利因子PF有2.0,年化收益风险比5.3。经过3年的摸索,终于,依靠最新开发的策略成功逆袭,

这可能是大多数做量化策略交易者的共性吧,反反复复的修改策略适应当时的行情。你认为量化交易真的适合自己吗?

拓展阅读:

1.海龟交易法则策略,多读几遍少走10年路

2.网格交易法,一个不容易亏钱的投资策略(附源码)

3.揭开日内回转交易策略做“T+0”的面纱

4.配对交易——这个股票策略曾年赚5000万美元

5.被动与主动的完美结合:指数增强策略的魅力

6.经典量化选股方法——没有秘密的多因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量化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