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仁读译】:"中国大麦王惠及美国”

竺校长抗战西迁日记(连载第1449天)

1944年元月3日(周一)北碚,晨霁,日中昙。晨 9.4°C,午 12°C。

  晨七点起。作函数封。十点至科学社,参加理事会。到卢析薪、雨农及王仲济(代叔永 )等,听卢析薪作报告。知农山及蔡子民夫人在沪景况均不好。《科学》月刊从下期起,确定由文化服务社(刘百闵)出版,限三万字一期;孟闻拉来十万元广告费。另,十月廿五日为科学社成立三十周纪念,或与年会同时举行,还可约其他学会参加。审查通过社员、仲社员各四十余人。

  中午至任美锷家中膳,遇白季眉。两点半回所。吕蔚光回来。三点开所务会议,决定今后用油,每人冬三斤、夏二斤、春秋各二斤半。关于参与西部科学博物馆建设工作,去年预算原只有廿三万元,后追加九万,共三十二万元,而现在亏负竟达九万之巨,也不知张以刚作为庶务,在费用管理上何以如此混乱。今日张又告假,未参会。

  晚阅李约瑟(Needham)《国际科学合作》一文,系在华演讲稿,译登于《时事新报》,下期《科学》将转载。其文先介绍了英美与我国科学合作情况,包括缩微胶卷与购书籍与药品之类,他已送出三十三张购物单子。然后讲中国科学工作,他在 Nature《自然》已寄出论文六篇,并将中国刊物寄至国外。说中国生产的疫苗,英美军人也在用,制造的部分无线电设备,可供英美盟军使用。讲专家之互换交流。讲金陵大学"大麦王"之发现,使美国农业大受其益。第二节讲中国抗战时期未能利用科学。因担心纯粹科学家误入歧途,故政府侧重在应用科学,实际上这是没有道理的。第三节讲以后国际科学合作,建议在国际救济委员会之下成立科学合作机构。结束语则指出,世界各国,在国事大计方面,均应该有科学家参与谋划。

      (遵义湄潭,每个浙大人一生当中,应该去看一看的地方。以上文字系由贵州浙大校友雨仁每天读译自《竺可桢全集》之1940~1946年,一天一篇,新鲜读译,与您分享,“穿越”西迁,见证校长在贵州抗战办学七年的每一天,感悟求是精神,弘扬西迁文化。误读与错漏,在所难免,敬请阅读原著。)更多连载~见【西迁情_求是心】http://blog.sina.com.cn/xiqianqing/

你可能感兴趣的:(【雨仁读译】:"中国大麦王惠及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