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潘俊宏
我上小学四五年级的语文老师,是一个特别能讲故事的人。在我们那群孩子眼里老师就是百事通,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讲,经常是正在上着课,讲着讲着就跑题了,跑了十万八千里。
老师给我们讲麻雀战、地道战、蒋委员长和毛主席的故事、从抗美援朝讲到文化大革命、从大集体公社时代讲到浮夸风三年自然灾害。老师讲的兴致勃勃,我们也听的津津有味。
讲到忘我的境界时,老师的嘴角能讲出白沫,坐在讲台下面第一排的我,听着听着忽然就感觉不对劲了,咦!怎么下毛毛雨了?
时光飞逝,老师当年给我们讲过的故事早已忘记,唯独对老师说的一句话印象极为深刻。
老师常常告诫我们说:“你们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有出息。如果不好好读书,男同学以后就摸田沟,女同学就围着锅台转。”
当时我们听到这话哄堂大笑,认为老师说的言过其实。然而,离开校园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后,方知老师当年说的是大实话,一点都不假。
因为读书不多没有文化,只能从事低端的出卖体力和时间的工作,这类工作工资不高且要经常加班。因为收入不高又经常加班,自我充电学习的机会和时间就没有,长年累月的不学习,工作能力得不到提升,收入仍然还是不高。
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这是很多底层打工者的真实状态。
有一段父子之间经典的对话,告诉了我们努力读书和不读书的大不同。
儿子刚上学不久就问当农民的父亲,人为什么要读书。
父亲说,一棵小树长1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当柴烧。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梁,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干不了别的。
如果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如果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如果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
不是说不上学,或上学少就没用。就像一年的小树一样,有用,但用处不如大树多。不读书或读书少也有用,但对社会的贡献少,他们赚的钱就少。读书多,花的钱也多,用的时间也多,但是贡献大,自己赚的钱也多,地位就高。
“知道了吗?”儿子说知道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喜欢给老师和学校的职责比喻成,传道、受业、解惑。其实,读书的目的也可以总结为六个字,那就是,明理、医愚、修身。
小时候,常见农村邻里之间因为仨瓜俩枣而破口大骂的;因为她家的猪吃了她家的菜而掐架的;赚到点钱就饱暖思淫欲玩婚外情的;婆媳之间因为口角小事老死不相往来、甚至寻了短见的;为人子女不孝顺父母的。
我想,一个人不懂道理、不讲道理、愚昧无知、实在可怕,也很可怜。
看到一个穿着打扮时髦的女子,翘着二郎腿一边手机聊微信,一边不忘大声呵斥她的女儿,你真是笨死了!快点写作业!
我想,她或许不知道,身教大过言传,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读书不学习,不但自己过不好,连自己孩子都教不好,这真是最可悲的。
我很感谢自己,离开学校这么多年,还一直保持着读书的习惯。虽然读了很多书并没有让我变得有钱、变得成功、变得有才华,但精神世界我比有些人富有。
通过读书我知道了:财商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勤劳不一定能致富,辛苦也不一定能赚到钱,传统思维挣钱的时代早已过去。善于发现市场中的稀缺,谁解决了人们的需求和问题,谁就能赚到钱。
想赚钱,必须摈弃过时的旧思想,改变观念,学会整合利用一切资源、运用资本的思维、善于借力、学会合作、才能撬动财富。
通过读书我知道了:一个人变年轻,变得有自信、变得自由,绝对是从良好的自律开始的。早睡早起、合理饮食、控制情绪、持续学习、坚持运动,都是自律范畴。做这些事可能一天两天看不出效果,十年八年后,自律的人与不自律的人,绝对会有有着天差地别。
通过读书我知道了: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学会喜怒不形于色、谨慎言之。守住口德一定程度上也会避免让自己陷入被议论的对象,谨慎言之更是一个人高素养的体现。
抱怨、消极、对于解决问题于事无补,只会显得一个人懦弱无能。没有谁的人生是一片坦途,学会用豁达乐观的态度对待生命中的每一天。即便生活给我一地鸡毛,我也要开心的拾起鸡毛,做出一把漂亮的鸡毛掸子。
通过读书我明白了: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不论上至权贵阶层还是下至平民百姓,人以利动的属性皆概莫能外。
史圣司马迁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把利己的人性描绘的深刻而又形象。现在我能理解了,人情冷暖、社会现实、世态炎凉,对于这些不再愤世嫉俗,亦能淡然处之了。
通过读书我明白了:任何事物都有阴阳、正反两面性,要两面兼顾,方能做出理性正确的抉择。
“春雨贵如油”,这是对于农夫来讲的。对于踏青赏花的游人来说,雨水让道路变得湿滑泥泞,他们就未必喜欢。明月当空,才子们饮酒赏月吟诗作赋,可盗贼们却不喜欢,因为明月当空,会暴露盗贼的行踪。
通过读书我明白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
在那里适合的道理在这里就不一定适合。没有一层不变的道理,任何知识都要活学活用,要懂得灵活变通,切忌读死书,死读书。
通过读书我明白了:父母的肩膀就是孩子的起点,父母给子女的资源深深地影响子女的人生,这个就叫阶层固化。
社会越发达,阶层越固化,这是一种社会规律。虽然阶层固化,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更要加倍努力。不要听信“读书无用论”的蛊惑,读书学习是目前普通人改变命运和阶层的唯一途径。
地产大佬任志强开通了在线问答,一位读者提问:
问:请您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对现在的年轻人提几条衷心的建议,好让这些人少走弯路,早一些成熟。
答:书看得多了就会少走弯路,通过他人的经验中获取自己应该获得的知识。重要的是认知论上,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当你能独立思考的时候就不会随波逐流,就会少走弯路。
相信,没有哪个人会否认读书的重要性。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带给人最大的好处应该是内心的安宁与宁静、敦厚的品格、正确的认知、善与恶美与丑的分辨能力。
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命运回馈给他们的差别真的是太大了。
有人问:
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网上的一个回答很经典,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的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
如果说,在学校里读书是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那么,离开学校还坚持读书则是一种有意识的自我提升、自我教育。
已故香港著名电台节目主持人、作家梁继璋在《给儿子的备忘录》里有一段话:
虽然很多成功人士都没有受过很多教育,但并不是说不用功读书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学到的知识,就是你拥有的武器。
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无寸铁!谨记!
这是我听过的对于教育和学习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