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情

文/小颐妈

父母是那个年代和大多数男女一样,通过媒妁之言介绍而成的。

外公家属于高级知识分子,奶奶家在农村贫苦。外公也从农村长大的孩子,因此并没有讲究门当户对的规则,而事实上,那些年对男方的标准也确实相对简单:勤劳、能干、老实。

我爸就具备以上三点,至少曾经的他是这样的。

记忆中,父母有过共同的爱好,一家人也曾蜗居在小小红砖房里,小却温馨。所以,我一直觉得我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家庭,虽然仔细想来,父母也有不少争执、经历过第三者入侵、重修旧好、又慢慢感情淡却、直到今天话语不多地各自纠结。

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应该用关系好还是关系不好来总结父母之间的状态,可我最近在思考如何减轻母亲心理压力,疏导父母亲密关系时,却恍然大悟般清楚地察觉到他们之间的“缺少爱”。

在母亲的眼里父亲是个很勤快的人,但似乎从来没有从她的表述中感受到她认为父亲是个好丈夫或者好男人,直到今天在谈及父亲的时候,她提及最多的还是父亲的“勤快与有手艺”。

让人觉得苦笑的是,当父亲出轨时,竟然如出一辙地发现对方认可的也是他的勤快与有手艺,可以帮忙干点活。

如果关系的维护来自于对方可以为自己所用,那“利益化”的合作关系便会因为利益不平衡导致关系的动摇。而事实的确也如此,我真实地看到了一场有关“亏欠与回报”的埋怨与要挟。当然,我不认为母亲对父亲没有爱,然而很遗憾的是,母亲并没有用真正爱的方式去滋养对方,而她自己也没有“被滋养”。

不是爱?那是什么?我思前想后,我想母亲更多的是在用“家庭责任的方式”与父亲过日子。对家庭的责任成为了她与父亲的连结。爱家胜过爱自己的男人;用想要家庭幸福长久替代了想和父亲幸福长久。于是父亲只是一个角色,可以离开、可以被放弃。

我想过很多方式帮助母亲,比如:跟她一起捉奸、跟她一起抱怨;再比如:用心理学帮她看开、用钱给她买开心。可是直到今天写下文字,我才忽然觉得这件事情也许有太多的偏见,偏见到我原本以为他们相爱很深却只是日久有些相厌;偏见到我只是觉得他们都开启了更年期模式;偏见到我觉得我爸就是喜欢沾花惹草,改不了这习性。

然而,或许,那个年代的婚姻本来就等同于“家庭”。这会不会也是一种偏见,我没有答案。

我只想问问母亲,她是否爱过父亲,如果他是个懒虫却又没有手艺。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