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存压力这么大,竞争这么激烈,孩子一直读经,如何发展多元化的思想和思维?

现在生存压力这么大,竞争这么激烈,孩子一直读经,如何发展多元化的思想和思维?

王财贵教授:刚才说我们对每一个观念要想清楚,怎么才能应对激烈的竞争?有能力才能应对竞争。而如果我们问,应试的成绩能不能代表能力?你考上好学校能不能代表能力?很多人都知道——不能。你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去走那条路?

(因为现在用人单位第一个要看的就是你的文凭。)

这就是我们政府改革首先要改的地方。用人,最重要的就是看他的才华,看他的品德,政府不可以那么“势利眼”。但另一方面,家长既然知道多元化是时代的趋势,十年二十年之后,更是多元化了,等你的孩子长大,他们面对的社会,是非常多元的。多元化的时代,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所有家长和学生都应该坚信,将来受欢迎的重要条件,是品德和才华,而不是分数和学历。如果家长都看破了分数和学历,那体制的分数和学历就不能约束人了。所以当前被学历文凭绑住手脚的人,是活该的,是自己甘愿的,不可以怪罪体制和社会,只能怪罪自己错会了教育,错会了人才的意思。现在大家都不反省,只怪体制,大家明明知道是死胡同还拼命的往前冲,其实是家长与体制共同连手在扼杀孩子,问题才会如此愈演愈烈,不可收拾。抱怨的人为什么不停下来反省一下呢?一反省,问题马上解决。

问我说怎么解决问题,我说人心要恢复光明,那问题又来了,怎么恢复光明?以往都是受着愚昧的教育,在愚昧中成长,到现在,就愚昧的执着,怎么一下光明起来?那你能光明一点就光明一点吧,能够反省一点就反省一点,反省一点就改善一点,每个家庭改善一点,整个社会就改善很多,所以我并不唱高调,只要慢慢地有人开始反省,这个社会就有救了。

(我觉得您过于谦虚了,其实您推广这十几年很多地方也出了许多多元化的人才,我一直希望您举例子,您为什么......)

很多人认为在多元化的社会里,应该培养多元化的人才,如果孩子只是读经,难道只要培养语文人才历史人才吗?不能只读经吧?于是我们要问什么叫多元化,怎样才能有丰富的学问和广大的才华?最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有高度的学习的能力和兴趣,才可能在必要的时候展开多元的学习。尤其一个人要有笼罩性的智慧,才能在多元里又分出轻重缓急,不至于歧路亡羊。要一个孩子具有高度的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又有笼罩性的智慧,怎么教育出来?就是读经。你要求什么果,必须种什么因。经典本来就富涵了开创性的智慧,经典诵读的过程又是构建脑神经系统最方便的方法。儿童读经,经文的意思懂不懂?不懂。现在聪明能不能表现?不能。但是只要有经典的熏陶,文化教养深,自然就性情优雅,品德高尚,只要用反复诵读的方法,他就增进聪明,聪明就自然好学,好学,就有卓越的才华,这就是人才的基础。大家都不去求本,而只去求末,都去看有没有竞争力,却不知道竞争力从哪里来,都知道学历文凭很重要,却不知道更重要的是一生的品德和才华。

尤其如果我们能放开眼界,立志培养国际人才,那些先进国家招收研究生,最重要不是看你哪个名校毕业的,而要看你有没有真本事。只有中国这种没有发展起来的国家,才迷信学历。你既然知道中国在发展中,而且发展迅速,那么,等到十年二十年之后,社会上看人的标准,应当不是现在这样子了,你的孩子是十年二十年之后才要面对社会,你现在应该怎样教他,不是很清楚吗?自己如果没眼光,空过了孩子现在应当有的教育,将来的发展可能就受障碍,到时候就来不及了。

(这些年您虽然没有统计,但您是了解的,在家读经的孩子也有很多考上大学,成为人才的。)

读经教育可以有各层次的做法,有的是非常积极,从胎儿到十三岁,用大量的时间来读经,成就很大,将来进入体制,他是体制内的佼佼者,不进入体制也是可以自学成才的青少年。第二种是一半时间读经,一半时间去学校上学,因为一半时间读经,学校功课也显得轻松容易。再有一种是大部分遵照体制,拨出一点时间来读经,这也都有帮助。总之,依照各人的见解和环境,对读经有不同处理模式,但是只要有读就好,多读多好,少读少好。

(是不是大量读经的孩子,考上大学的年龄都是提前的。)

也不能一概而论,但是确有这样的例子。我并不特别鼓励早上大学,我的推行教育的心态是,从理想上说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从现实上说,要面对各人的实际状况做各别的处理。所以最理想的是不走体制的路,永远不走体制的路,另一种做法,先读经几年,再进入体制,就是从小学到高中不在体制内,他自行学习体制功课,有这样提前考入重点大学的例子。为什么不上学还能学习超前?因为读经以后学习能力强,而学校功课基本上很简单的,对一个有学习能力的孩子是不必教的,他自己学就好了。所以现在人们把学校功课看成洪水猛兽,看成登天之难,都是因为孩子笨——被学校用笨的方法教笨了。一个读经而聪明的孩子是很容易接上体制并且超越体制的。不过,如果在台湾,就很难做到,因为台湾的体制规定得太死板,严格规定中考和高考的年龄和学历限制,反而大陆比较开放,任何国民都可以报考高中和大学,这是非常正确的制度。

(这就是你一直宣导的在家自学,这是一种世界趋势。)

有的人一听到“在家自学”,以为那是一种私人的,是不得已的做法,总之比体制要矮一点。其实这个名称,是面对已经定型的学校观念而叫的。所谓在家自学,正确的讲法应该是在家教育,西方叫做homeschooling ,最近两三百年,已经被世界定义为与正规的体制并行的学习模式。凡是有学习的地方就是学校,家里能够给予教育,那也算是学校。

本来在没有现代化的定型的学校之前,人类也一直在做教育。从古以来,中国或是西方的教育都是家庭教育,苏格拉底没有听说他上过小学、中学,他却是西方学问的开创者,我们也没有听说孔子是哪个大学毕业的,释迦摩尼佛,他更没有得过什么硕士、博士,耶稣是一个木匠的孩子,或许连小学都没上过。但我们不能说他们没有接受过“教育”。人类的教育本来就是在家的,开学校来做教育本来就不是天经地义的,把一群孩子按照年龄放在一个地方学同样东西,甚至可以说是不合人性的。西方近些年来已经在渐渐觉醒了,尤其是所谓多元化时代,要有多元化人才,多元化人才要用多元化的教育思想来培养,所以真正懂得教育的国家,是鼓舞人民自己办教育,只要不是故意要危害孩子,应该都可以鼓励。一般情况来说,家长很少是故意要害孩子的,所以允许家长自己设法教育,是一种优良的制度。在西方有些政府是支持鼓励的,在家教育已经渐渐形成风气,甚至有些政府把人民所交的教育税退给家长,让家长自己教,这才是以民为本的政策啊。现在的中国,包括台湾和大陆,暂时做不到这一点,没有关系。只要政府网开一面,不要守得太紧,管得太严,就可以了。如果进一步能为整个民族前途着想,知道人才的多元必先做到教育的多元,全面开放给有教育理想的家长自己教孩子,那更是一项为国为民的德政。

所谓教育的理想,如果依照我的建议,就是从人性出发,给予最恰当的教育。一个孩子的成长是非常迅速的,他本身就有开朗的心胸,他可以在短期内做好一生发展的准备。只有基本的智慧和能力是这个时期所要注意培养的,有了坚实的智能和能力的根基,其他将来用这种智慧和能力可以学得的学问,统统是容易的。现在的学校只知道有许多的学问要学,而不知道如何培养学习的能力。读经教育呢,是着重在培养他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奠定人格的基础,至于他要具体学习什么,这是不用担心的,他学得好不好,更不用担心。假如基本的能力和人格没有培养好,你天天给他学许多功课,反而是在障碍他的成长。你的观念一正确,你的做法就正确,而且你一明白,就不会受许多无聊的疑惑牵扯。一定要做一个明明白白的人,不要因为看到别家的孩子在读经,你也要读一读,看到读经已经形成风气了,你也要赶时髦,看到有人不上学居然也能考上大学,你也要孩子不上学,这样都还是不明不白的。所以我不是要人读经,我是要人想明白,如果知道读经是对的,就要做。如果是不对的,当然不要做。

譬如有人一直问读经的成效如何,我就跟他说,你不要管成效如何。这不是我没有成效可以告诉你,而是我不用成效吸引你,因为用成效来吸引你,你还是糊涂的。当然有时为了方便,不得已也会讲一讲成效,但一讲出来,就骇人听闻,简直是天方夜谭,能有这么好吗?他不相信,问题又来了,这可怎么办呢?

(您是需要他从根本理念上的转变)

对的。


现在生存压力这么大,竞争这么激烈,孩子一直读经,如何发展多元化的思想和思维?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现在生存压力这么大,竞争这么激烈,孩子一直读经,如何发展多元化的思想和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