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导致了适者生存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生物?新物种如何出现的,旧物种又是怎么消失?生命形态为什么会随着时间变化?

关键词:变异,遗传,选择

达尔文未出书之前,存在一部分持进化论的人士,他们认为生命在不同时间会变化,但他们并未形成一套理论来进行解释,直到达尔文著书《物种起源》。本书提出了一套因果机制的理论,解释了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物种。

最初,为了保障生存,同一物种会繁殖出多于实际能生存的生物数量,这形成了生存竞争。同时这部分生物的遗传性状几乎是一样的,少部分生物因为变异存在而有所不同。部分变异无法遗传,部分变异能遗传,这能遗传的变异为物种的多样性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会对有利于生存和繁殖的变异通过遗传进行保留,同时淘汰掉不利于生存和繁殖的变异。故而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有利于生存和繁殖的物种。

针对雄性孔雀拥有华丽的尾巴的适应期,达尔文补充了性选择理论。同性竞争和异性选择的偏好会影响其繁殖率,进而保留住异性选择偏好的性状。现代的人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差异繁殖成功率,把自然选择跟性选择理论串联起来。具体是指,个体拥有不同的遗传特征,这使得他们生存和繁殖的机会都不同,所以也就有了差异繁殖成功率。有利于生存和繁殖的变异提高了差异繁殖成功率,而高的差异繁殖成功率能生存更久,繁殖更多,于是更可能地把自己的遗传特征保留给下一代。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的贡献,是把所有物种都联结在一颗进化之树上,而人类本身也能在进化之树上找到位置。

为什么会存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现象?这是因为基因的本性加上环境筛选而产生的一种现象。

基因是自私的,只讲究自身的复制繁殖,所以有人从基因这个角度来看,提出了内含适应性理论。相对于只考虑本身的差异繁殖成功率的经典适应性,内含适应性多了一个维度,他认为适应性应该是个体自身的差异繁殖成功率+个体行为对其遗传亲属的差异繁殖成功率的影响。只有这样考虑,基因才能保证跟他相同的基因必须得到传播的特性,而不管有机体是否能繁殖出下一代。这个理论可以解释我们照顾亲属,重视家人的原因。(建议用基因的角度理解,如果你是普通基因,占优势,而对方是优秀基因,占非常少数,你会认为对方更符合进化趋势而进行自我牺牲吗?不,你只会扩大优势,想方设法扩大自己的基因灭掉对方的基因。同理,历史上优秀的人才被愚昧者杀害)

生物生命结构的变化因为化石等证据获得了科学家的认可,而行为的进化却很难获得科学家的认可?物种的行为会进化吗,即会随着时间对自己的行为不断优化吗?

答案是会的,自然选择理论不仅对人类的身体结构进行进化,同样对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进行了进化。例如,人类存在怕蛇的心理机制,从众的心理机制,爱美的心理机制。鸭子等动物存在印刻等固定行为模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私的基因导致了适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