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性格简析

日本人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敬佩强者。他有生存空间给予的灵魂上的根基;有长期历史传承给予秩序观念;也有万物进化教会人类的空杯心态......

日本人的性格简析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精神力量大于一切。

古时候或者在影视剧里,我们会常常看到日本人在决斗前,总会在额头上绑一段写有“必胜”的白布条。他们对“必胜”的理解跟我们不一样,我们只是一种心理暗示,而日本人是从骨子里相信的。如果失败,他就认为是精神的力量没到位;还认为这是耻辱,最终来个剖腹自杀。

所以在两军对阵时,美国人强调的是军舰、弹药是否准备充分;而日本人可能正在做广播体操,即使是在饥寒交迫、又没有任何取暖设施的防空洞里。

所以在1945年战局已定的情况下,日本人还负隅顽抗的要命,导致美国不得不用原子弹。

日本人对于精神力量的痴迷,应该与国家面积狭小,长期资源匮乏有关;在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笃信精神力量的民族性格。

对精神力量的痴迷,以及长期的“武士道”精神,还形成了他们对“勇敢”不一样的理解。美国人理解的是:能够拯救弱者,救人于危难;日本人理解的是:不顾一切地向前冲,不惜代价地打击敌人。甚至他们的军舰上都不安置救生器,认为那是“胆怯”的表现。

二、秩序大于一切。

日本人认为一切都有秩序。

在日本,等级制度是根深蒂故的。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就有武士、农民、工匠、商人、贱民五个等级。这应该也是学的我们大唐朝,但日本人把它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低等级的人如果对武士无理,武士可以当场诛杀;反过来,则不行。当然,低等级的人可以向政府请愿。

在日本家庭,妻子要向丈夫鞠躬,孩子向父亲鞠躬,弟弟向哥哥鞠躬,女孩向男孩鞠躬。在企业,所有的下级要严格听从上级的安排,不可以反驳和顶嘴。这都是扎根在日本人心理的理念。

日本路边的垃圾桶很少,垃圾也需要严格分类。即便你只是喝完了一瓶饮料,也要将饮料上的标签撕下来,与饮料瓶分开投放,以进行严格的垃圾分类。

在日本人心中,等级意味着秩序与稳定,是最好的社会制度。

日本人为什么发动二战?在他们认为,那是天经地义的。所谓“大东亚梦想”,那就是日本人想要在东亚地区,甚至在全世界,建立起一种等级秩序,让所有的国家都在固定的国际结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日本就认为自己是处在金字塔顶端等级的民族

这也是一个国家惯常的民族心态,就像美国一样;但是发展到那种极端兽性、跟德国灭绝犹太人一样,确实令人恐怖。

三、强者大于一切。

空杯心态、强者为王。

日本人学习态度确实很强。原来唐朝是世界第一强国,他立即认中国人为老大,一切向汉人学习,包括服装、文字、甚至闭关锁国等等。

后来资本主义的“大炮”不仅打开了清朝的大门也打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人一看,原来外面还有更强的;立即组最高等级团前往欧美学习,一去就是两年,做了各种详细记录。

学习团回来后,进行了明治维新,全盘西化。他们学习制造,将产品卖给中国,加工中国土货,贩卖西方;参照西方,制定《民法》、《刑法》;举办西式学校、图书馆,改教育制度,要求全民入学;......甚至连喝酒、吃半生牛排也准备学西方。日本人最后一直想脱亚入欧,瞧不上亚洲国家。

而中国此时正大搞“洋务运动”,“西为中用”,只学习一些技术,依旧沉浸在“天朝大国”的梦幻中。很快日本就赶超中国(有时会想,技能学习方面的摹拟与提高)。

四、耻感与娱乐文化。

另外说二点,一是日本人对名誉过度重视,他们属一种“耻感文化”,不重视罪过;也就是不重视内心想法,重视一种外部表现。“罪过”是一种内部感觉,像德国就是一种“罪感文化”。这也是二战后,日本死不认罪的原因之一。

二是日本人在观念中将肉体享乐跟严肃的生活义务完全区分开来,就像两条并行的轨道,互不影响,互不干涉。一切不耽误正事的肉体享乐都是被提倡、被尊重的。所以,日本的色情业很发达。

---参考书《菊与刀》。


180811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本人的性格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