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代的摇滚巨星:史蒂夫 乔布斯

背景:这是我在1998年应刘韧之邀在中国计算机报开设"环球IT英雄"陆续发表的文章,主要是介绍国际IT界知名人物,也许内容陈旧了一些,不过看看历史的故事吧.
当时我的写作资料基本来自互联网,不过遗憾的是当时没有做参考引用资料的记录,.

“一个孤儿,一个中途辍学的大学生,具有超凡魅力的企业家,梦想家,才华横溢又傲慢自负,具有惊人洞察能力和激励顶级人物向前的特殊本领,乔布斯是电脑时代的第一个摇滚巨星,是高科技和神话般暴富的象征。”

    

Steve Jobs将个人电脑看作他改变世界的工具,“让每一个人拥有一台计算机”,是苹果公司的宗旨,也是Jobs坚定的信念,个人电脑按照Jobs的意愿发展了近20年,他给我们带来了苹果二型、Macintosh电脑和激光打印机,彻底改变了我们工作、学习、娱乐和交流的方式,如果没有Jobs,世界也许不是现在这样。

"反叛青年,黄金搭档"

    Steve是一个孤儿,出生在1955年的硅谷,养父母Paul和Clara Jobs是典型的美国蓝领工人,没有受过多少教育。
   他的中学老师记得Jobs是"一个孤僻的学生,对事物总有与众不同的看法。" .校外Jobs给惠普公司做临时工,在那里结识了Steve Wozniak,两人一见如故,除了对电子的爱好,他们都酷爱恶作剧。Wozniak热衷于制作电子小产品,他的最大梦想就是制造一台自己的计算机,但在那时电脑是和个人无缘的,即使是PDP的小型机也要上万美元。他设计了一种"蓝盒子",插入电话可以让使用者免费打长途电话,据说Woz的第一个电话打给了梵地冈的教皇。Jobs把这种“娱乐”当作生意,开始到处推销,每卖出一个附上一张手写卡片“全世界掌握在你手中” ,这成了产品的保修卡,他们的生意开展得不错,不过却是违法的。
 1972年Jobs高中毕业,“蓝盒子”的生意也停止了。Jobs没有上附近的伯克莱或者斯坦福大学,他想远离父母自由自在地过日子,选择了Portland的里德学院,里德是极负盛名的自由派艺术学院。在里德学院Jobs开始探索神秘东方学说,特别是印度佛教,从一个学生宗教领袖那儿他学到了如何推销观点,如何具有个人魅力,成为领导统帅等等。长长的头发,经常赤着脚,Jobs看起来就像是反叛的60年代的产物。
    1974年Jobs加入Atari公司设计电子游戏,工作几个月后,他攒了足够的钱,漂洋过海和一个大学同学到印度朝圣,结果发现他们要找的大师已经去世,在这个佛教发源国漫游了几个月后,他有了新的认识:"爱迪生对世界的贡献比佛教大师要多得多。"


"苹果传奇:个人电脑时代来临"

   秋天,Jobs回到了硅谷,开始参加Wozniak的自制电脑俱乐部,同时精神方面也找到了寄托,开始参禅修行。Woz在 惠普公司担任工程师。Jobs对制造电脑并不在行,Woz则是一个技术天才,对电子设计无所不知.Jobs注意到个人电脑的市场,劝说Wozniak一起合作,Woz晚上设计,白天照常上班,他自己负责生产和销售,赚的钱对半分。
   Woz和Jobs在Jobs妹妹的卧室里设计苹果一型电脑,并开始在车库里生产制造,Jobs给一个当地电子产品零售商看了机器,他订购了50台。Woz和Jobs变卖了他们所有值钱的东西,Jobs的大众小轿车,Woz的惠普 65型电脑,凑齐1300美元开始了创业, Jobs将新公司命名为苹果(Apple)公司.这一名字的来源众说不一,不过可能是Jobs为了纪念那年他在苹果园修行的愉快经历。

 
  Jobs和Wozniak在1976年将苹果一型电脑定价为666元推向市场,苹果一型是第一台只有一个主板的个人电脑。 苹果电脑的销量越来越大,但也只是上百台而已,Jobs雇用了一些朋友帮忙,自己四处联系零配件,忙得不可开交,他是一个超级推销员,具有神奇的说服能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忙于工作之外,每天还冥思参禅,并严格控制饮食。
  1976年底还从未有厂家出售过个人电脑,不过Jobs却对这一市场坚信不疑。他想扩大公司的规模,便向Atari老板求助,结果被介绍给Intel前市场经理Mike Markkula。
  Markkula在Intel任职时大量收购股票期权,Intel上市后成为了百万富翁,这时正赋闲在家。Markkula参观了Jobs的车库,很快就被苹果电脑迷住了,通过和Jobs,Woz的多次促膝谈心,Markkula相信个人电脑将带来一场革命,没有一家企业的发展会象苹果公司一样快,5年内苹果将进入"财富500"之列。
    Markkula投资了91000美元到苹果公司,拥有30%的股份。Jobs和Woz各占30%.合作条件是Woz要脱离惠普,专职为苹果公司工作。Woz却不太乐意,他只是想安稳工作设计电脑,Jobs费尽心思,甚至痛哭流涕终于劝得Woz回心转意。Woz说:“一旦我决定我的目标是赚钱,问题就豁然开朗。”
    第二年Jobs和Wozniak设计了苹果二型, 苹果二型设计简洁精致,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它定义了个人电脑的标准:显示器,键盘,驱动器,主板插槽,电源机箱。Woz花了两周时间设计的软盘驱动器精妙绝伦,只有同类产品的四分之一大小,苹果二型的所有设计完全由Woz一个人完成,甚至连其中的Basic解释程序也是Woz编的。
    Woz认为能卖出1000台苹果二型电脑就不错了,用户就是电子迷,也没有什么电脑革命。Jobs却不这么想,他看到Intel的广告并不涉及技术,而用象征性的物品如赛车等衬托公司的活力,他马上打电话给Intel公司问是谁做的,回答是Regis Mckenna.
  起初Mckenna拒绝了苹果的业务,不过Jobs毫不气馁,每天打三四通电话,Mckenna终于被说动,“Woz设计了一台很棒的电脑”, Mckenna说:“但如果没有Jobs,那台机器可能还躺在束之高阁无人过问,Woz很幸运,因为他的伙伴是一位传教士。”
   Mckenna为苹果作出了两大贡献,一是创造了苹果的标志: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带有彩虹般的线条。二是在《花花公子》上刊登广告,他的策略是突破电子迷这个小市场,在全国一炮而红。
  1977年举行的西海岸电脑展示会上,苹果二型电脑大获成功。苹果二型设立了个人电脑的标准,短短三年销售额超过了1亿美元,1980年Jobs担任苹果公司董事长,苹果公开上市,第一天从22美元涨到29美元,苹果的市值达到了12亿美元,25岁的Jobs成为了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当然他不是唯一的,苹果上市当月产生了4个亿万富翁和40个以上的百万富翁,个人电脑飞速发展的时代来临了。从1978年到1983年,苹果公司每年平均增长150%。
   电脑业巨人IBM在1981年8月推出了IBM的个人电脑,IBM的市场营销非常成功,PC(Personal Computer)很快家喻户晓。只花了两年时间PC的销售额就超过了苹果,为了对抗IBM的强大市场竞争,Jobs请来了百事可乐的总裁John Sculley担任苹果总经理,他对Sculley的激将语被传为佳话:"如果你留在百事可乐,五年后你只不过多卖了一些糖水给小孩,但到苹果,你可以改变整个世界。"

“Macintosh:每人拥有一台电脑”
 苹果二型的成功并没有满足Jobs,那是Woz的杰作。1979年Jobs参观了施乐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负责人Alan Kay展示了图形显示,图形接口和鼠标,他的目标不是制造能销售的电脑,而是研究如何使电脑易于使用,用户不必打一个字,只需通过图符,窗口,菜单,鼠标可以操作电脑,这是电脑发展史上革命性的突破。
   Jobs立刻决定要制造一台施乐型的电脑,而且性能还要更好,价格还要低,这就是Macintosh电脑。电脑界总结了一条法则:电脑的易用性能是研发费用的平方根。如果Macintosh比苹果二型好十倍,它的研发成本将是苹果二型的100倍,苹果二型的开发花了50万美元,事实上Macintosh的研究费用达到了8000万美元。大大超过了预算。
   Macintosh采用32位CPU,拥有128K内存,是PC的两倍,但它的真正强大在于操作的友好性,图形界面取代了笨拙的字符界面。
   1984年苹果公司出资百万美元在第10届橄榄球超级杯赛插播了一个引起极大争议的一分钟电视广告,这个广告看起来更象是MTV:走调的音乐,沉重的脚步声,成排剃光头的人一个接一个缓慢地走着,一张大脸(暗指IBM)正在屏幕上发表言论,一个年轻的女郎双手拿着铁槌冲进来,在屏幕前停下脚步,将铁槌向屏幕掷去,发出震耳欲聋的粉碎声,旁白:“1月24号苹果公司将推出Macintosh电脑,你将了解为什么不同于奥威尔的《1984》。”奥威尔在《1984》这本畅销书里描述了象机械怪物的电脑,而Macintosh正是要将电脑编成全世界千百万人的工具和玩具。
   年末,苹果买下了《新闻周刊》选举特刊的所有广告版面,特刊的主题是:“民主的原则同样适用于技术,每人拥有一台电脑。”

  “成也Jobs,败也Jobs”
   Macintosh 创造了奇迹,赢得媒体和狂热支持者的欢呼,Jobs梦想Mactintosh能象电话击败电报一样,一个世纪前电报成为通讯工具后,就有人建议每人工作桌上放一步电报机,但每个人都得学习摩尔斯码,电话出现后很快就成为通讯标准。“我们的产品象第一步电话一样,这一代PC电脑将不复存在,我们开发的电脑能做你任何想做的事情。”
   遗憾的是电脑软件却没有跟上,电子表格和文字处理软件两年后才推出。而且Macintosh在上市时测试还有很多问题,上市后整个开发队伍全都松懈了。Jobs粗暴的工作作风也引起了开发者的不满,
   Macintosh 的销量不断下滑,给公司造成巨大打击,公司的财政赤字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John Sculley劝说董事会解除Jobs的权力,在Sculley到苹果前,苹果没有做国任何财务预算,钱不知道是怎么花掉的。Sculley开始控制成本,削减开支,重新调整产品线,砍掉不必要的项目,解雇了20%的员工,公司的财政得到了改善。Sculley 总结说:“如果没有Jobs,我们可以做得更好。”,Jobs将追求技术卓越置于用户需求之上被证明是一种奢侈,Jobs对Macintosh的偏爱也挫伤了其他部门的积极性。
   苹果真正的掌权者Markkula决定支持Sculley, Jobs被放逐了,他不再管理任何事务。
   感到失望和无助,Jobs到欧洲旅游散心,不过没过多久,Jobs就重新振作,回顾他在苹果的经历,虽然他不是工程师,但他是开发新产品的天才,他感到特别自豪的是他将个人电脑带入教育界。
   1985年夏天和诺贝尔生化奖获得者Standford大学教授Paul Berg一起共进午餐,Berg向他解释了提取DNA的复杂实验,Jobs问能否在电脑上模拟,Berg答道大多数的大学没有足够的电脑和软件,Jobs的眼睛为之一亮,“到那时我终于知道我应该去做什么事情。”
   Jobs在1985年9月向董事会递交了辞呈,并说道:“我考虑了很久,很明显我应该去做一些事情,我才30岁。”他将离开公司投资生产面向教育界的电脑,预计几年后年销售额能达到5000万美元,不会和苹果电脑竞争,只是补充,他将带走几个人。董事会被他的坦诚感动,希望他能继续留在董事会,并愿购买他的公司10%的股份。Jobs答应下个星期答复。
  Jobs向Sculley递交了要走的5个人名单,包括Mactionsh市场和技术骨干,董事会十分愤怒,授权Sculley控告Jobs非法使用苹果资料和技术,最后达成和解,不过两者关系彻底破裂了。
    Jobs 卖掉了他所有的苹果股票,只保留了一股声称要得到年度财务报告。
    他将这次分手作了浪漫的比喻:“我的心会一直留在那儿,和苹果公司的关系就象是初恋,我会永远眷恋苹果,就如同任何男士怀念他的初恋情人一样:缘尽情未了。”

“下一个目标”
   Jobs创立了Next公司,准备制造“下一代”电脑,同时还买下了Pixar公司,这是一家影视动画公司,由《星球大战》制片人乔治-卢卡斯创办。Jobs为苹果开创了桌面出版领域,下一步新领域是影象时代。
   Next电脑采用了很多最新的技术,结果却是一场失败。市场竞争已完全不同以往,Next和IBM PC无法兼容,4年只卖出了5万台,Jobs只得将精力集中到软件:面向对象的操作系统。Next采用卡内基-美隆大学的Mach作为操作系统的内核。
  Jobs相信面向对象技术使编写软件将象组装生产一样,1994年他说道:“在我20年的经历里,我从未遇到这样深刻的改革,开发软件可以快5到10倍,而且更可靠,更容易维护,功能更强大。
  Jobs具有一种被人们称为"扭曲现实场"的能力,能够说服所有人相信他的梦想和产品。Next的资金非常紧张,Jobs花钱如流水,光是Next的商标设计就花了10万美元。不过Jobs成功说服了亿万富翁佩罗和日本佳能投资Next.

"东山再起,重返苹果"

   Jobs对Pixar和Next的坚持终于带来了丰硕的果实。1995年,Pixar和迪斯尼合作的《玩具总动员》在全球上映,观众如潮,票房收入达到4亿美元。这是第一步全部用电脑制作的动画片,片长不过83分钟,却累计花费了80万个电脑工作小时。Pixar借势公开上市,Jobs拥有的股票价值超过了五亿。
   Jobs指出:“我一生所从事的任何事业,无一不是耗费多年心血才最后做成,苹果上市之前我和Woz玩命工作了六年,Pixar的腾飞花了是整整十年。”“你不应该为了当老板而开公司,你必须真心喜欢某样东西,我了解的每家成功公司的创业都是由于:没人相信他们的想法会成功,最后只好自己开公司。苹果就是这样,Pixar和Intel也是如此。你必须热爱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为它冒险,开公司很难,如果没有热情,你早晚会放弃。我做的最难的事情就是创业开公司,但也是最有意思的事情。”
   Jobs在不断制造奇迹,苹果电脑在1996年底决定以4亿美元收购Next公司。苹果宣布将开发基于Next技术和苹果现有技术开发新的操作系统,。
  1997年7月由于连续5个季度亏损,苹果首席执行官Amelio辞职离开,Jobs被任命为临时总裁,Jobs邀请他的密友Oracle的埃里森加入董事会。
   他宣布了微软将购买苹果价值1.5亿美元的股票,并和苹果在Mac平台上共同开发新技术。Jobs对苹果迷说道:“苹果和微软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苹果加上微软在台式机市场等于100%,苹果和微软做的就是标准。”Jobs不再去打碎而是拥抱了“大哥”。
   Jobs会再次擦亮苹果吗,只有时间才能知道。

Jobs语录:


“我相信最终是工作在激发人们的能力,有时我希望是我来推动他们,但其实不是,而是工作本身。我的工作是使工作尽可能的显现美好,并激发出人们的最大潜能。”

“有时我的缺点是太过理想化。最好有时是更好的敌人,我会在应该争取更好时去强求最好,结果是没有任何进展,甚至会倒退。我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最好,什么时候只要更好就够了。
有时我分不清“将要怎样”和“可能怎样”的区别,也不清楚应该一步到位还是循序渐进。平衡理想和实际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

“如果你想自己创业而且你还年轻,最好的办法是找有经验并想投资的人,他不一定要是风险资本家,关键不在于他的身份,而在于他是不是有经验。”

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评论:“我不过是Jobs第二而已,在我之前,苹果电脑的飞速发展给人以太深印象。”
华尔街评论:“他是那种把所有鸡蛋装在同一个篮子里的人---完全成功或者彻底失败。”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物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