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塑造一个强大的的内心——读《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第六章有感

        这周阅读了《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第六章中的“心理弹性”这个词语引起了我兴趣,进而有了一些思考。我认为,“心理弹性”通俗地说,也就是“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

        现今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溺爱过多,导致孩子的自理能力、生存能力等较差。在现实生活中,人难免会碰到失败和挫折,尤其是孩子,他们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能力十分有限,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造成了孩子对父母的完全依赖,他们往往缺乏解决问题的魄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遇到问题容易慌乱,碰到挫折就变得沮丧。而忙于工作的父母也因教育孩子的时间有限,寄希望于一蹴而就的教育方法,往往失之偏颇,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其实,孩子摔跤了,很正常,无非是孩子走路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点挫折,应当“让孩子自己站起来”。培养孩子的自尊、自立意识和性格品质,真正地让孩子“站起来”。

        孩子在接受义务教育的过程中,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学习文化知识、道德规范、社会常识等是实现个人价值很重要的部分。在知识竞争的年代,学校教育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候科学的实施挫折教育是很必要的。在教学活动中,挫折教育不仅是让孩子吃点苦头,更重要的是为了要让孩子体会到苦尽甘来的感觉,告诉孩子困难不过是只“纸老虎”让孩子树立信心。比如,我们可以分层次的为不同类型的孩子布置一个比他们水平略高一点的学习任务,还可以恰当的布置一些“障碍”让孩子知道不思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站着够不着”,“跳一跳”、“想一想”才能完成任务。在这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产生战胜挫折的成就感。

        挫折教育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做事先做人”是这个时代的需要,也是未来的需要。提高孩子的耐挫折能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同情心和意志力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与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孩子适应能力的一个非常宝贵的财富。挫折教育培养人的性格,修炼人内心的世界,让个人变得更懂得尊重别人,爱护这个社会,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内心更强大,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不畏惧,拥有一颗自信而又坚强的心,去面对这个社会。只有经历风雨才可以看到美丽的彩虹,如果孩子只依偎在父母的保护伞下,无风无雨时,尽情享受阳光温暖,有风有雨时,便待在里面让父母去为自己做掩护,当父母不再身边,就无法正常生活,这样的人是可悲的,而风雨无阻的人,永远积极应对,享受生活带来的所有。所以说,学校和家庭对孩子实行挫折教育,才能真正为孩子建立“心理弹性”,让孩子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拥有“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帮孩子塑造一个强大的的内心——读《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第六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