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产品经理,先收拾好屋子。这个理论一定不能让姑娘们看到,否则不知道有多少致力于做产品的小伙儿要遭殃了:那谁谁,来训练一下你的产品思维,先把家里的垃圾收了…… %>_<%
MUJI艺术总监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说过“把熟悉的事物如何变得陌生也是一种创造”。确实,要把已经很熟悉并且乱糟糟的家整理干净是一种挑战,但是由于产品做的久了就会开始换一种角度看事情,没有人喜欢乱糟糟的生活,而很多人之所以没有把家整理好就是因为设计上的不合理,在时间与空间的安排上没有考虑到最优设置。所以,我从“合理性”这个角度出发,把房间整体看做一次产品设计进行重新归位。
一个APP或者网站,通常如果第一眼不能让人知道是在做什么那就是失败了,首页定江山,一个APP只有一个核心,所有验身都是在一个核心,在首页的基础上去做的。初级产品经理所容易犯的最大毛病之一就是“好看”胜于“实用”,“逻辑合理”胜于“体验合理”。
同样,把这个逻辑迁移到收拾家的过程中来说,很多人收拾家不是朝着“合适”而是朝着“拍照晒到朋友圈会很好看”的角度去收拾的,所以当他们把家收拾一遍后必然会再次陷入混乱的泥潭,反复轮回。
为什么我们需要考虑物品与空间摆放的合理性呢?答案在于一般家庭都不是土豪,所以空间有限。这就像手机端的APP设计越来越寸土寸金,设计APP时必须越来越小心,要全力把主功能放到主要区域。上面这句话放到整理房间中就变成了“把高频物品放到最触手可及的空间位置”。
比如我分析了我在房间里使用频率最高的物品就是水杯,所以我会空出两个专门的位置留给我的水杯,一个是床头一个是桌子。当然这里的空出位置是指每次都有空位,让其他东西为水杯挪出必要位子,而不是每次把杯子放上去之前需要再把别的物品挪开,让那些低频不常移动物品尽量远离高频位置空间。也就是说,我要为我的水杯留出最少两个固定位置。
不就是给水杯留出两个位置嘛,这就是产品设计了?各位先不要急着吐槽,听我把话说完。接下来就是继续衍生的时候了,当你分析完第一个“物体”与“空间”的关系后,你就可以接着按频次与空间优先级考虑其他一切物品,进而就可以将一切各归其位。比如我接下来的高频物品就是iPad、Kindle、手机等等,我就同样需要为他们留下固定空间。所以我现在会在台子上留出一定的空间,专门用来放它们,这样不至于每次都乱丢,避免床上地上抽屉里都会随时出现的情况。
房间会乱成一坨翔的原因无非是可随意移动的高频物品太多,而由于我们自身的思维混乱没有给留给他们正确的空间,让低频物品占领高频物品的空间,导致了我们房间一团糟,高频移动物品会不断的打乱空间,而空间又会反过来让一切更乱。
所以我们第一步就是去思考:
第一,是可随时移动高频物品是什么?
第二,你的高频接触空间是哪些?
第三,如何分配空间?让这些高频物品正确的占领高频空间,让低频物品远离高频空间。
这是修炼的第一阶,从具象到抽象的分析的能力。
一个产品经理把产品变糟糕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主次不分,什么都想做,什么都贪,然后把用户需求很弱的那些功能放到了与主功能并列的位置上,结果导致了没有用户买单。
所以我们第二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收心,第一是承认空间的有限,第二是承认有些东西确实是你不常用,可以收起来,甚至可以扔掉的。大道相通,不断“断舍离”。
这里的低频物品会有很多种可能性去定义,这又分为了两种:“可以扔掉”和“必须保留”两种。
比如一些还有两年才会过期的感冒药,在你没有感冒的时候放在桌子上就不合理了,但这些药品必须保留,就需要进入低频空间,如抽屉的某个盒子里。
再比如在你衣柜里存放的只有穿过一两次的衣服,这件衣服在本质上就是低频物品,并且“可以扔掉”,放在那里只会妨碍空间。
总的来说人的囤积欲是很强的,有心理研究结果表明,人对失去100元的痛苦程度远大于获得100元的幸福。所以让他们丢掉一些没有必要的东西其实挺难,但这正是需要修炼的地方。
这和做产品其实也相通,我们总有一堆想法,产品经理们必然会在脑子里冒出一大堆非常垃圾的想法,并且抱着不放,而最后推向市场时只能惨败。这就是缺少“断舍离”的能力,总是抱着这是我的好点子的执着不放,必然摔跟头。
我做产品摔的跟头挺多,所以我开始越来越明白这点,于是我在收拾房间的时候就扔掉了好多不穿的衣服,旧的衣服,不好看的玩具,过期日历,半坏的耳机,时好时坏的数据线......扔掉之后,突然觉得一身轻松。
这里如果有必要可以列一张表,按照物品以及空间的频率由高到低排序,然后再决定空间位置以及去留。并且在这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断舍离”,从局外人看自己的囤积欲。
这是修炼的第二阶,断舍离的能力。
任何优秀的产品经理都不可能一步到位,把一年后的产品原型都定下来,所有东西是延伸出来的,张小龙也说过微信是自己生长出来的。从微信的发展进化来看,微信不仅让高频低频的功能找到了合理的空间位置,还为未来其他功能的衍生留出空间,比如微信的第三栏张小龙没有和line一样直接就是朋友圈,而是把朋友圈再折叠起来,没有直接定死,这也为之后的 "摇一摇"、 "附近的人" 的爆发留下巨大空间。试想如果当时朋友圈直接就是第三栏,用户的习惯一旦被固定下来就无法轻易改变,而之后功能的拓展就会比较困难了。
回到我们的主题,整理房间其实也是一样的,很多人定计划有些极端,给房间的每个物品进行了私人定制,甚至回家后脱下的一双鞋子都要求呈现出45°摆放,东西用了要马上神经质的放回去,然后家里一旦有人破坏了自己收拾好的空间就破口大骂......
这其实就有点本末倒置了,我们整理房间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过的舒适,而如果仅仅是为了把房间整理干净而反过来让自己不舒适,那整理房间就失去了意义。而这样接近强迫症式的开场,就注定了要以失败告终,不是自己受伤就是家里人受伤或者一起受伤。
那么我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我把该扔的都扔,尽量留出位置。其次我知道人是有惰性的,我是个超级懒人,我之前每次回房间都要乱扔衣服,每次扔到床上桌子椅子上第到二天第三天也不会去管,结果不出几天家里到处是我扔的衣服。所以我就意识到,这不是我的错,这是我的天性,我需要的是更多的空间,来满足我这个需求,于是我买了一个衣物篮,每次回来都往里面扔衣服,每次满了再丢洗衣机,这还提醒了我应该定时洗衣服,不至于经常忘记洗衣服这件事,一举两得,非常和谐。
那么从这件事中,我复盘下,不要对人性过分自信,你所定下的那些高频低频物品、空间,过一阶段一定会发现很多错误,这时就需要持续调整。在错误发现之前,你必须给自己发现错误的空间,多留出20%-30%的空间让自己去犯错,去发现,然后再去升级,那些你本来以为是高频的需求其实只是低频需求,而那些你本来以为是低频的需求其实也可能是高频需求,你需要在时间的前进中重新改进。
其次,这种留出空间的意义还在于时间的变化上,事物不是一尘不变的,随着一个人的收入上涨,会迎来各种新的未被开发的需求,这时相应的需求次序会发生变动,而留出的空间就像微信的第三栏,随时等着需求的叠加,功能的延展。
另外说一下,其实我房间过一阶段都还是会乱一下,但是我每次乱过之后都有相应的重新思考一到两个物品的位置的合理性,然后再调整。
这是修炼的第三阶,为自己留出多余空间后续迭代的能力。
一个人家里如果各种家具用品很糟、使用的家居用品也很遭,那也就根本不可能去考虑整理房间这种事。
小米的黎万强说过小米在招设计师时,非常注重设计师穿什么,这不是毫无根据的,一个人如果穿着都不讲究那就一定是混乱的,是缺少设计规划能力的。
很多租房的年轻人都有这么一种想法,这个房子是租的,反正不是我的,住一年就走了,我无所谓这个房间怎么样,只有等我买到房了我才会好好对待它。这其实是一种生活观念的问题,我们囤积欲太大,所以一心只想买房而忽略其他一切关于品质的东西,比如虽然收入已经过万,还是买最便宜的床上四件套,iPhone 6出来了手机还在用iPhone4......
但其实在你的收入到一定程度后,花费一定的收入去改善一下生活其实并不需要太多,而且这会让你活得更有品位更有自信,然后获得更高的收入。
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我这里谈谈一个产品经理的看法,如果你要收拾家,那么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把自己的生活品质提升起来,而如果你不把整体质量提升起来,你所有做的想收拾家的努力都是缘木求鱼,因为你最后会发现你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乃至于最后放弃。这就好像已经用微信已经升级到了最新版,手机依然是iPhone4,经常卡退,地铁上收不到信号,搞得自己很累,是需要更换硬件的时候了。
我非常喜欢知乎上“谢熊猫君”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
所以趁床上用品打折的时候把原本260针的床单换成550针的,枕头也换成记忆棉的,我三分之一的人生要睡在更柔软的床上。
所以我为了买电脑提前一个月调查研究和追踪硬件市场行情,提前两周买了新的电脑桌,为了摆放电脑桌调整了所有家具的位置。
所以电脑买回来后我用各种绑线、走线工具,把众多的连接线藏了起来,外设虽多但看起来一点不乱;
所以我在没吃过的新奇奶酪打折的时候买来品尝;
所以我让朋友在机场免税店帮忙带single malt的威士忌;
所以我选择社区健身房的会员,比商业健身房便宜了80%;
我不求一步登天荣华富贵,但是我会选择用最少的钱来过体面的生活,因为对我来说,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是我。
把自己当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不是说要自私,而是说要把自己当做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来照顾。当你照顾好了自己,品味就会照顾好它自己。
这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断舍离,从“物”的断舍离到“内心执念”的断舍离。所以如果要是我以后面试产品经理,我也会注重它的衣着以及品位这些,因为这代表一个人对生活的追求以及品位,而首先只有对生活有追求并且爱自己的人,才能爱自己做的事情和产品,也才有能力将自己对生活品位的不懈追求也全部深深的投入到产品的灵魂里。
乔布斯老爷子不就是这样纯粹的一个人吗?
这是修炼的第四阶段,爱自己,追求美好生活的能力。
对于产品我其实有很多话想说,前三个阶段都是术,只要是个产品经理工作一段时间都能总结出来,但是有些东西则是永远无法通过学习获得的,那就是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态度,产品经理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态度将直接投射到他所做的产品中。这种正向的追求包括让自己过得舒适,让自己有适度的享受,让自己更爱享受工作与生活。
产品本身,可有形可无形,但最终都是为了连接人与技术,为了让生活变的更为美好,而只有对生活有真正美好追求的人才能做出真正优秀的产品。
来源 | 虎嗅(微信:huxiu_com)
作者 | 承哲(微信:shouxifayanzhe)
编辑 | lucky(微信:luckyloser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