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生而为人的自由意志,却未必感到快乐

可能是今年读过最好的书。此书从物理学走向化学、生物学,然后走向历史学,并且是一种更宏观高度的世界史、人类史。而读到最后,却发现充盈着满满的人生哲学味道。

一、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生物

对于智人这个从各类生物中脱颖而出、走向食物链顶端的历程,作者以客观的生物事实、物理知识来描述,这种冷静、客观甚至有些轻描淡写的介绍——所谓轻描淡写,是指文中从未有过”就此,我们人类诞生了“这样的体现人类优越感的自大自豪语气。而这样的文字,更加说明了:其实人类只不过是在没有特定目标的演化过程中,盲目产生的结果。虽然作者并不是直接概括为”意外的选择“,但既然人类并非神圣意志所挑选,来成为地球主宰,那就更加可以将人类描述为:”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

二、物种演化的成功不代表个体的幸福,人类整体能力的提升不代表个体幸福和快乐

从“最初的富裕社会”——采集社会到农业革命,人类的整体能力提升——有操纵动植物的能力、农产量更高、政治文化更为复杂,而个体的痛苦却似乎随之增长。

采集者狩猎生活丰富、工作时间灵活、饮食均衡营养、免受疾病饥荒之扰,到农业革命后的农民却反被多变的天气、赖以生存的农作物、精英阶级的压迫所操纵着一生。食物总量变大了,然而人类却从一小群一小群地在广阔大地上游牧,到人口爆炸后拥挤地集中定居守护着赖以为生的土地和粮食。对于此,作者也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实际上,人类被小麦操纵了。

三、藏于内心的渴望,其实是受到“想象的秩序”的影响

作为一种没什么特别的生物,人类何以走向金字塔的顶端?作者认为,想象的秩序所构建的合作网络让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而胜出。

人类基因深处并没有善于合作的因素,而脑海中有关想象构建的秩序却让人类有更强大的合作网络。作者将宗教、文化、政治意识等一一戳破,从纯粹科学角度而言上帝与撒旦、浪漫与享乐至上都毫无依据,而从社会秩序的稳固来看,这些想象的秩序却是功不可没。

想象构建的秩序藏于深深与真实的世界结合,从出生到接受教育、成长,我们已经与这些想象的秩序密不可分从而信以为真。

想象构建的秩序塑造了我们的欲望:浪漫主义告诉我们,为了要尽量发挥潜力,就必须尽量累积不同的经验,体会不同的情感,让身体和思想对各式各样的体验开放。消费主义告诉我们,买了什么产品与服务可以让日子过得更好。这些主义告诉我们什么让你更好,所谓更好却是释放欲望所得到的多巴胺快感,于是个人欲望成为虚构秩序的强大的守护者。

想象构建的秩序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思想的连接:想象构建的秩序并非个人主观的想象,而是存在于主体之间,存在于千千万万人共同的想象之中。

有了这三点,个体怎么“自由”,其实也没有摆脱世界上流行的处世哲学、人生之道、行为规范,那么当我们听到“follow your heart”这样让人振奋的教条,其实不禁要摸摸自己的内心询问:你藏于内心的渴望,难道不是周遭主流文化所引发、诱导你想象出来的么?  你真的了解你自己么?

四、能力上获得主宰和驾驭,却没有带来个体幸福感的增加,究竟什么才是幸福快乐的日子

对于在于人类整体,智人从一种没什么特别的物种走来,到最后通过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拥有神的能力,改造了自然与万物,甚至也试图改造人类自己。但作者却试图发问:人类想要什么,是否真的知道?

而对于个体而言,个体自由的思想让每个人解放天性、做我自己。而最可笑的是,也许每个人从未真正知道什么是自己。就好比作者所说,人类这种自私的生物,实际上更会跟随生理快感的满足,所谓解放天性,是为”欲望“正名,让自己的欲望不再锁在社会观念的牢笼中。

那么在满世界吹喊“做你自己”的口号时,你想要怎样的自己,又是否真的知道?

作者回归到一个哲学上的问题:人快乐吗?

一种观点是,快乐是一种身体上快感,当身体里的血清素、多巴胺和催产素足够多,就能够高强度长时间地感受到快乐。

另一种观点是,快乐是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然而生命的意义却是基于想象秩序下的幻想和错觉, 而不是纯粹科学上的真理。

如果快乐是在于感受快感,想要更快乐,就得操纵我们的生化系统;如果快乐是在于觉得生命有意义,想要更快乐,就得要骗自己骗的更彻底。

而这两种观点,都有一个共同假设:快乐是一种主观感受。

作者以佛教的观点给出了一个方向的思考:

在事物带来快乐或痛苦的时候,重点是要看清事物的本质,而不是着重在它带来的感受,于是就能不再为此所困。人想要离苦得乐,就必须要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观感受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且别再追求某些感受。如此一来,虽然感受疼痛,但不再感到悲惨;虽然愉悦,但不再干扰心灵的宁静。

那么不再追求内心感受,如何才能获得快乐?快乐的关键在于:追求真我、真正了解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类简史:生而为人的自由意志,却未必感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