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学校里有招聘会,昨晚上打印店挤满了人,店员打印出花花绿绿的简历,高度精修的证件照,加上条分缕析的个人介绍,一张又一张模版式的简历,把学生的经历都浓缩在了一张纸上,毕恭毕敬地交了出去。
“您好,这是我的简历。我可以做…希望您给我一次机会。”
现在的招聘公司也不多废话,坦荡地把最有吸引力的条件一一摊开:
“年薪XX万...”
“五险一金…”
陪着朋友左逛右逛,觉得招聘会和相亲其实没什么不同。每个大学生像个急着把自己嫁出去的剩女(男),反复掂量着手头的筹码,小心翼翼地试探次对方的条件。虽然彼此还不了解,却匆匆要把未来给定下来。
❤️
和老铁去火锅,她讲起一个朋友的故事,朋友是郑州人,还没毕业时就被深圳的一个学校签约下来做老师,年薪虽然并不低,可在深圳那样一个发展迅速外来人密集的地方,这样的报酬并不可观,一个女孩子还会面临着“南漂”的孤独和风险。
朋友犹豫了,要不要出去呢,留在郑州依然可以找到好的工作,薪酬不低,生活优渥。反复衡量之后觉得留在郑州“薪价比”更高,可以得到更多的钱,还稳定,有人照顾,于是准备退而求稳。
朋友决定之前问我老铁的意见。老铁把这件事情和妈妈说了,本以为妈妈是保守派,却被妈妈diss了一番:“你们年纪轻轻地怎么就这么怕苦?我支持她去深圳,去涨涨见识,见见世面。穷点儿,多吃点苦怎么了?”
老铁忽然感叹:“我真的好佩服我妈,她怎么比我们都有勇气呢。”
的确,我们爸妈那个年纪里的人多的是揣着几百块钱就到外地去打拼的传奇,他们中纵使有很多人最终没有完成年轻时的梦想,也依然在一定的领域里小有成就。他们成为了如今看起来得过且过的年轻人,但他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绝不是当年退而求其次就换得来的。
现在的年轻人仿佛是被钱驱动的,有时候为了赚钱,忘记了这个年纪里最重要的事情。
赚眼界。
有钱很重要。有眼界是为了让你知道,怎么赚钱,怎么花钱,怎么把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世界上有没有比有钱更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很难说清楚,到底是先有眼界才有钱还是先有钱再有眼界。但我一直觉得,比脱“贫”更重要的是,脱“平”,即“脱离平庸”。
平庸是一个贬义词,但平凡不是。平凡是中性词,是一种选择,但平庸可不是一个好词,意味着没有特点。
没有特点的结果就是,稍微离自己有些特别的东西就会被轻易吸引,就像一种没有“重心”的生活,外界稍微煽动一下,就感激的热泪盈眶。
❤️
看《东京一年》的时候被蒋方舟的一句话逗笑了:“并不清贫的独身女学生,真是一种最理想的生活了。”
我顺手就发在了朋友圈。有同学在下面笑我:“可不是嘛,要钱又要自由。”
这大概真的是贪心吧,但我的确就是一个贪心的人啊。在我存够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时,我就开始计划着要如何花掉,并且花在对我今后人生更有意义的地方。
一次完整的旅行、一门全新领域的课程、一套之前一直没舍得买的设备、或者一些可以和仰慕的前辈相处沟通的机会...
名牌的包包鞋子和口红或是称得上奢侈的化妆品,只会出现在购物链的底端甚至不会出现,因为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说不上是第一必要品。
那些告诉你努力赚钱是为了买包买化妆品买买买的博主们不用对你的人生负责,她们只是站在她们的角度阐述或真诚或被有用心的观点。她们说的没错,反正也不用对你的人生负责。可是相不相信,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女孩子赚钱养活自己,并且把自己养得又骄傲又美好,的确是特别棒的事情。
可是生活真的可以被一款包一支口红就治愈了吗?
当你对“不要在出租屋里哭,不要再在地铁上哭,不要在便利店里吃着便当哭,要去纽约去巴黎去东京去米兰哭,要拎着大包小包名牌购物袋哭”深信不疑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到底是什么让我哭,我可不可以不哭?”
如果对当代年轻人来说,钱是最好的止疼药。那我们有没有方法,直接避开那些本不需要经历的疼痛,并且把钱花更需要的地方,锦上添花岂不是更好?
❤️
“眼界”这件事情是钱堆出来的吗,我看未必,眼界不一定是报了欧洲X国游美名其曰“看世界”,眼界也不是去了什么名人参与的峰会然后正襟危坐,以为自己参与了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命题,眼界也不是站在城市高层的的酒店,看着霓虹灯闪烁的城市,喝着红酒听着爵士乐,以为上流生活不过如此。
和朋友neon聊天,这个姑娘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她这个暑假去中东做了志愿者,在埃及约旦以色列待了一个多月。回来之后整个人瘦了,黑了,但眼睛里有了某种光亮,我很喜欢和她聊天,聊的不仅仅是国外那些珍馐华服,或者昂贵的度假酒店,她可是一个穷到要吃饼干度日的“落魄户”,在难民营里陪着孩子们玩游戏。
我们俩聊天的时候也经常搞不清楚这个牌子的包和那个牌子的有什么区别,我还常常请教她如何画眉毛,她比划了半天说:“其实我也不会啦。”然后哈哈大笑。
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会觉得自己眼之所见的世界还是太窄,手头就算拿着一个戴着logo的包包,反而有些怯。
我想这就是眼界的不同。眼界不仅仅是“往上看”,还包括“往下看”、“往外看”和”往里看“。眼界不仅仅是指见过多么高大上的奢华世界,在优渥生活环境中坦然处之,还包含着对苦难的悲悯,对外界的包容和探索,以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知。
眼界其实是我们的心界。
我认同蒋方舟的观点,“眼前苟且”和”诗和远方“是一对虚假的对立,两者其实密不可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有钱并不能让我们脱离眼前的琐碎日常。钱可以解决很多烦恼,但钱依旧解救不了你。
总嚷嚷着“包治百病”,但心里也清楚吧,包治标不治本。
❤️
前几天给一个很喜欢的平台投了实习简历,上大学以来其实我并没有做过正经的实习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做自己的事情,美名其曰”给自己打工”,可心里是知道的,一直在等一个真正打动我的平台,我渴望和我认真认可的人共事,光是听他们说说话我就觉得心满意足。
我个人真的觉得赚钱不是这个年纪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因为我现在已经可以赚到钱,而是愈发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生命中的很多缺失的东西,不是靠几件漂亮衣服就能遮住的。
前几天看到这张山本耀司的图: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
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什么,才会了解“自己”。
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平很高的东西相碰撞。
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大家都搭过积木吧?其实成长就如同筑一道墙,是从尘土开始,中逐渐将自己拔高的过程。必须要一层一层地积累,一块砖都不落下,才可以稳固而持续地向上建造。
二十几岁的时候,是一个自我完善和搭建的过程,是查漏补缺的过程,这一面墙纵使朴素些,只要稳固,就有未来。
不过有的人,在墙还有很多大窟窿的时候,就急忙去粉刷和装饰。如果有一天墙忽然倒塌,他们是没有挽救的能力。
这堵墙其实就是我们自己,保护珍视的东西,抵御生命中的种种不测。
年轻时不要害怕外表的窘迫,更何况大部分情况下这些所谓的落差都是臆想出来的,被外界价值观裹挟之后对自身需求的忘却。
没有内核的、无聊又胆怯的年轻人,是没有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