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机视频的解读: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中午好。我是昨天的讲课老师张老师。昨天呢因为时间关系和音响关系,我们这两个视频没有放出来,刚才毛校长已经发到群里了,我现在来跟大家解读一下。当然了,我希望家长们先看一遍,再来听,我解读后再来听,有对比才有进步。
这个视频我们要注意收听孩子从自我角度来分享手机对孩子对家长意味着什么,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是什么?(陪伴和关爱,以及肯定欣赏赞美)
视频一开始,孩子抛出了“手机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这个观点,拿出了证据“每次抬起头来看他们的时候,都是在目不转睛的盯着手机看”,“我真的不知道手机里有什么东西竟然比我还重要!”
大家注意到孩子的几个措辞,非常关键,“竟然”“还”,“重要”。这是有着很强的感情色彩的。说明孩子情绪积压已久,另外关于重要性的质疑恰好说明这个孩子需要补充的一个重要的心理营养是“生命的至重”,就是我在你心目中是最重要的。
这些信息我们都要听出来的。
一开始爸爸先解释:首先说了孩子在父母心目中的重要性(无可取代),没有对抗,这点儿很好。接下来解释陪伴的时候,孩子说并没有陪伴,爸爸开始诉说委屈(面向所有学生:我觉得我们有进步吧?)
接下来是转折点,孩子对此并不认同(没有!),接下来情绪还是激动(我让你们陪我的时候你们在干什么,玩手机!…一连几个振聋发聩声嘶力竭的发问)
给我们的启发:不要和沟通者对抗(课堂上讲过的),对抗的结果是更大的冲突,不要试图解释。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可以先认同孩子,同理孩子,或者真诚的道歉(地低为海人低为王),去“跟”孩子(回忆一下我们先跟后带的几个内容,都可以用上),然后再带领孩子从我们的观点来看,让孩子多些理解。做了足够的铺垫,再来带才有可能,没有人喜欢被强制带领。
接着妈妈上场,注意妈妈的沟通三要素和先跟后带应用的如何。
妈妈视频解读:
先用了三个请(请你安静一下,请你冷静一下,请你多给我一些时间),课堂上我们讲了变要求为请求。
接着是道歉(首先向你说对不起,这里有对抗吗?爸爸呢?是不是一上来就解释,沟通三要素语言内容只占7%!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我们要永远记得。注意语音语调和肢体语言,那两项占了93%!)妈妈道歉时有没有跟随孩子的情绪,她在道歉时有没有流泪?这样的眼泪是不是发自内心的忏悔?(记住,真诚的风险永远是最小的,我们家长做错了道歉的机会多呢,还是用强权把孩子压下去呢?)
道歉时孩子是不是很安静?用心的在听。被理解,被认同,孩子有时需要的就是我们一个道歉,孩子很宽容父母,愿意给我们机会。
接下来父亲突然打断这个难得的情绪共振,能量共振的好机会(心理学上把这种情绪的流淌叫做疗愈),把话题导向另外一个方面。
无疑,父亲是超理智的(萨提亚有几种应对姿态:指责、讨好、超理智、打岔、一致性,我们要做的是一致性)这里我们猜想可能父亲不太喜欢这样的表达方式,他习惯了刚强,在他眼里哭哭啼啼不太好,所以想打破这样的环境。然而,恰恰是父亲的超理智和不太善于表达感受,让母亲营造的很好的疗愈的能量场给破坏掉了。
永远记得,在青春期以及之前的孩子,感受大于天,没有好的感受无从谈教育。要多用感受性语言和肢体跟孩子对话,而不是道理(沟通三要素里面,语言内容是道理,只占了7%,其余的语音语调和肢体语言属于感受层面的沟通,占了93%)。还有一个需要提醒大家的就是,孩子感受不到的爱都不是真爱,无论听起来多么的有道理。所以,请收拾起自己所谓的道理,用感受和孩子讲话。
这里需要尤其提醒的是我们爸爸这个群体,因为男人一般属于偏理智多点儿,如果不注意感受这一块儿,我们的很多沟通属于无效沟通。没有人喜欢听你的道理,别人听,要么你是上级或者处于强势地位,别人不得不听,要么别人给你面子,不好打断你。其实,你看不见的一双无形的小手在指向你,他已经在反抗了,只是我们觉察不到。
对自己的语言缺乏觉察,我们就很难掌控我们的语言,就可能造成伤害,可是我们自己不知道。所以,学习沟通就是让我们可以有觉察的说话,带着感受说话,去掉自我考虑他人的说话。
接下来回到视频解读,爸爸打断了那个安静的疗愈的场,说了这样一句话:你觉得王者荣耀和吃鸡游戏好玩吗?我们来解读一下爸爸的潜意识,也就是他认为并不好玩,他又在试图讲道理了,也就是玩游戏不好玩,你为什么还要玩?
这是爸爸的潜意识,孩子天生都是感受的高手,这一点绝对完胜我们成人。所以当你讲道理的那一刻,沟通基本就打折或者无效了(NLP追求沟通百分百,不失分)。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理论:每个人都喜欢跟自己相同或者相似的人。我们在和对方沟通的时候制造相同多比如同理示弱多呢,还是制造不同也就是冲突多呢?
爸爸的这句“王者荣耀和吃鸡游戏好玩吗”还引发了另外一个定时炸弹,不要忘了在他身边的都是一群孩子,你否定他一个人就相当于否定一群人。所以,当爸爸刚问完的时候,这一群孩子异口同声的说“好玩”。相当于爸爸一下子树立了N个敌人,对吗?而妈妈的沟通是不是很打动这些小朋友呢?当妈妈道歉的时候,当妈妈说出请给我一点儿时间的时候,很多孩子是不是也在抹眼泪呢?所以,沟通时不要忽略环境,那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
如何让这些孩子成为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呢?那就是带有感受的用爱的语言真诚的来沟通。
我们看到,当孩子听到爸爸“你觉得吃鸡游戏和王者荣耀游戏好玩吗”这句话的时候,情绪陡然高涨起来,变得激动万分,声嘶力竭(在你们没有陪伴我的时候,我觉得它是我唯一的陪伴者)…这里暂停一下,大家觉察一下,孩子用了“我觉得”这几个字,这是什么样的语言呢?这是感受性语言。也许道理上你不认同,可是孩子的感受是真实的,是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
父亲的回应让人又一次让人感受到了对抗(我没有说我不愿意陪伴你),我们可不可以先认同孩子的感受再说我们的道理呢?比如如果是NLP式的沟通,我们可以这样说:孩子,真的对不起,我没想到给你内心造成这么大的伤害,爸爸向你真诚的道歉(如果能够像妈妈那样被触动,掉几滴眼泪孩子孩子是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真诚的。眼泪也是一种肢体语言,前面我们讲过肢体语言是最大的沟通)。
道歉时可以停留几秒,让孩子去感受那份对于他来说迟来的礼物。然后我们可以“带”孩子:其实,这不是我和妈妈的本意,我们爱你,我们当然愿意陪你,只是我们忽略了这一块儿。我们以为拼命工作去挣钱给你创造好的条件,就是爱你。现在我明白了,你要的是陪伴,以前爸爸妈妈不懂,给你造成了伤害,现在我们懂了,以后我们会做调整,我们会把更多的时间给到你,可以吗?(商量的语气)
视频中孩子说“你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已经告诉我了”,这句话恰好说明我们课堂上讲的一句话,孩子是看我们怎么做的,而不是看我们怎么说的。
爸爸终于不再对抗了,因为孩子每一句话都说在了关键节点上,再解释就等于掩饰。
接着妈妈登场,带他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现在是一个电子时代科技时代对不对?科技带给我们生活很多很多的好处,可是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弊端,就像刚才你说的,没有时间陪伴你”,
暂停一下,这里妈妈说的“就像你说的”是不是引用孩子的话,是不是我们讲的先跟后带里的“跟对方的语言”啊?
接着妈妈说“手机占用了我们亲子的时间,沟通的时间。像你刚才所说,你认为我们没有反思,那是因为我现在认为,妈妈认为你给我的时间有一点短”。再次暂停一下,大家注意到没有妈妈的语言是有调整的,一开始她说“我现在认为”,后来马上调整为“妈妈认为”,有什么不同?
“我认为”是比较自我的一种表达,我们习惯了说我怎么样,我怎么样,大家很多时候最不想听的就是你口中的“我怎么样我怎么样”对吗?
换成“妈妈认为”,多了一个称呼,是不是更有温度啊?一下子拉进了距离了对吗?“我认为”是可以适用于所有的沟通的,对吗?“妈妈认为”这个只适合于特定的身份,也就是母子之间对吗?所以无形中拉近了距离,别小看了这个小小的调整,这影响的是孩子的潜意识,亲和力瞬间增加。所以这个妈妈是学习过NLP沟通术的。
“请你给我足够的时间让妈妈去改变,好不好?”这里妈妈把改变的责任归到了自己身上,这是一种真诚,也是一种示弱。妈妈永远把语音语调调到了最好(催眠的分贝60-70哦),有了好的感受,才会有好的接受。妈妈变要求为请求,她的语言模式经常用“请”,“好不好”这样的带有感受性的词语,让人感觉很舒服。我也经常给我的孩子说,对人提要求,首先要有称呼,然后用“请”字,多用“好吗”“可以吗”征询式的语言,多说谢谢,我让他每天至少跟不同的人说20个谢谢。刚才是一个关于语言模式的延伸。
妈妈带有感受性的请求式的语言让人感受到了爱,孩子感受到的爱才是真爱,孩子一旦感受到爱就会变得柔软,即使我们做的不对,孩子都会给机会,孩子是最善良和无私的,如果孩子的表现不是这样,那是我们没有激发孩子的这一块儿,我们要学习。所以,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孩子内在的真善美,先有审美观再有价值观,所以我们做出表率,让孩子看到美的语言是怎样的,美的行为是怎样的,他就不会说脏话做坏事,因为他觉得不美。
可是,我们传递给孩子的有很多都是不美的东西,无论语言还是行为,比如暴躁的情绪甚至暴力的举动。所以,家庭教育是父母的修行,父母这个原件不改变,想让孩子这个复印件改变,趁早死了这条心。
妈妈一直很真诚,很谦卑,所以她把示弱做到了极致。关于辅导作业,妈妈说“妈妈就是在年龄上比你有优势”(注意妈妈说的好多次“妈妈”),“在年龄上比你有优势”,“在知识上面,在平时的作业的辅导的过程中我已经辅导不了你了对不对?”
“妈妈诚恳的希望,我们可以一起成长,可不可以宝贝?”
这里暂停一下,大家注意到妈妈的语气很真诚,这里她用了一个“我们”,这是把自己放在和孩子一样的高度,“一起成长”这里是“带”,它的潜台词是妈妈学习如何陪伴如何爱你,而作业我们辅导不了你,所以请你自己加油努力。这里用“我们一起成长”是一个很巧妙的表达,既表达了自己要学习成长,也表达了对孩子的请求,那就是好好学习。
当妈妈说完这些时,我们发现孩子在认真的听,在哭泣(这里的哭泣是感动的泪水理解的泪水,而不是和父亲沟通时对抗的委屈的泪水),而且他做出了积极回应“可以”。
所以,妈妈的沟通是非常棒的,走心的,示弱的,真诚的,有爱的。把沟通三要素和NLP先跟后带这个技巧用得非常经典,当然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爸爸的沟通太过于理智,太强调道理,是走脑的,现在自我角度来沟通的,而且带有评判性的(比如王者荣耀和吃鸡游戏好玩吗),传递出来的感觉就是不认同孩子,虽然一开始他说了“无论多么好的手机都无法取代你在爸爸妈妈心目中的位置”,可是缺乏事实支撑,连同理共情都做不到,你说你有爱,鬼才信!
所以,我们爱孩子,要懂他,用他喜欢的方式来爱他,这样我们的亲子关系才能真正的改变,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因为我们还会回到我们熟悉的沟通模式,就像课堂上我们做的那个交叉手指的体验,只有反复练习,才能回到应该的模式,而不是熟悉的模式,我相信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我们每一个家长都可以收获很好的亲子关系,当然还有亲密关系和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