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你把因果弄反了

“因为所以,关联词语”这句回答为什么的俏皮话,我到现在都印象深刻。记得小学时候,老师要我们拿关联词“因为……所以……”造句子,笨笨的我总会为此盯着天花板,绞尽脑汁,好不容易想到一个,却把因果弄反了,因此出了不少洋相。课堂上犯这样的错误尽管丢人,但回忆起来也不乏可爱,可生活中我们却也常常掉入这种因果的误区之中,毫无察觉不说,还会痛苦不已。

在不少人的经历中,常常有一个共识,即,父母永远是我们内心最亲切的障碍。这种障碍中夹杂着关切,期待甚至控制,也夹杂着两代人之间观念的不同。心怀梦想的我们总在这种障碍形成的压力之下,纠结万分,心里脆弱者如我之辈更是如此,我们甚至不敢轻易说出我们的梦想,因为被最亲切的人所断然否定的感受实在不是滋味,于是我们在父母与自我之间一直徘徊不定,久而久之,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越积越深,或爆发,或沉默自卑,我们的痛苦也与日俱增。

在深入学习性格色彩的那段日子,有一次大家在群里讨论到了这个话题,大家各抒己见,也没讨论出结果,刘伟老师的一句话便驱散了大家的阴霾,他直言,正是因为我们一直处于与父母不和的状态,所以我们现在一事无成。听到他这样说,我先是愣了一下,仔细想想,真相的确如此。

因为我们多数人都是很注重感受的,我们迫切希望自己的梦想能够获得支持和肯定,但当父母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时,我们就会本能放大自己的感受执意寻求认可,注意力都被感受所占据了大半,我们对梦想的专注自然会大打折扣,心情处理不好,事情便做不好。极有可能的情况是,我们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其实,梦想实现之前几乎没有人会看好,更多都是一片反对与质疑之声,相对而言人们其实更加看重事实,只有我们真正做到了,才能赢得别人发自内心的认可。而很多时候,我们恰恰弄反了。

曾记得求学时代,为了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老师推荐我们多看书籍和杂志,这本没错,但却被我理解成,只要多看书,写作水平就能提高。带着这种明确的目的,我开始硬着头皮去看书,但只坚持了几天,我就坚持不下去了,内心对于这种方式不由产生了质疑,这是真的么?

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真是幼稚的可爱,不错,书读的多了,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这是读书多所产生的一种自然结果,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阅读的动机,相反,刻意地为了提高写作而去读书,只会适得其反,因为读书的乐趣没有了,通过阅读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被抹杀了,只是为了很快很急地提高写作水平而读书,只会“欲速而不达”。

其实,想想很多时候,做一件事情,可以产生很多种结果,但并不是每一种结果都可以成为做这件事情的动机的。不然的话,会闹出笑话的,比如谈恋爱这件事情,最终结果可能会生出一个孩子,但我们总不能和某位异性说“为了生个孩子,我们恋爱吧”这样的话吧,要不然对方一定会以为我们耍流氓的^_^

我们常常会以这个社会的乱象与黑暗为由粉饰我们自身的不作为,但反过来想想,难道不是因为我们时常如此逃避自我,反而让我们眼中的社会显得更黑暗,让自己显得更无力么?有时候,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惯性思维中而不自知,除了本性使然之外,更重要之处在于大家都是这样想的,所以我们学会了人云亦云,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逆思维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当我们感觉进入到一个死胡同的时候,不妨倒着想一想,把因果关系翻个个儿,真相很可能就在眼前,就算依然不能改变什么,至少会变得不再那么纠结,内心也会渐渐释怀,我们会以更加坦然的心态面对生活赐予我们的一切!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爱的,你把因果弄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