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看边想边写7-铅笔是谁造出来的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

第007讲丨铅笔的故事

平凡无奇的铅笔是全球分工制造出来的,它的制造过程告诉了我们,市场是如何令我们在这么大的范围内进行分工合作的。

我们生活在城里的人,都喜欢大自然,一看到大自然就赞叹、敬畏,觉得大自然真美,真厉害。对于咱们自己身边的生活,却觉得平淡无奇,索然无味。
但其实大自然没什么新奇的,500年前是这个样子,5000年前是这个样子,也许5万年前也是这个样子。但是我们人类社会,它有许多精彩、神奇的地方,只是你没发现而已。不信我给你举个例子,就拿我们身边一支简单的铅笔来说吧。

1.神奇的铅笔

你看它挺简单的,一根木杆里面有个笔芯,上面有个铁圈,捆着一块橡皮。这么一支简单的铅笔,它的故事可多,可神奇了。
首先,它的原料就非常复杂。这个木杆不是普通的木杆,它是专门用一种叫做雪松木的木材做的。它上面的油漆不是一层,而是6层,这漆是蓖麻油做的,深究起来,它还不仅仅是蓖麻油,它里面还有很多复杂的元素,我也说不清楚。
这笔芯里的石墨,还要加上黏土和石蜡,再往细,我也说不清楚了;你看上面那铁圈,据说是用黄铜做的,今天的技术是不是还用黄铜,我也不知道;还有那橡皮,它是红色的,红色的颜料,据说是硫化镉,为什么要用硫化镉来做?我也不知道。
不管怎样,它的原料非常复杂,它的产地来自世界各个角落。
再有就是它的制造工艺也非常复杂。细细地深究下去,一支铅笔的生产规模,你说有多大?有多少人曾经参与生产一支铅笔?50人,100人,1000人?都不对,是成千上万的人。
你想想看,要生产木杆就要锯树,要锯树就要有钢铁,要有钢铁就得炼钢,要炼钢就得挖矿,要挖矿工人就得吃饭。工人不仅要吃饭,还得喝咖啡,要喝咖啡,咖啡得航运,要航运就得有人造船,船只要远航得先发明一个精确的时钟。这涉及多少人?这涉及成千上万人一代一代的努力。

2.市场力量造就铅笔神话

一支铅笔如此神奇,它到底有几个意思?

  1.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掌握了制造一支铅笔所需要的全部知识。怎么样才能造一支铅笔,这些知识从来不可能集中在一个人的大脑里面。没有单个人知道怎么做铅笔,但是这支铅笔却做出来了。这是它神奇的第一个地方。

理论上,一个人也是有可能制造出很粗糙的铅笔的,只要你还愿意称它为铅笔。但是一支常见的铅笔就很难了,前面列了很多原材料,需要辨识它们,采集它们,加工它们,需要设计制造加工设备,以及辨识、采集、加工加工设备的原材料,这里面的细碎的知识就很多。如果使用比较简单的加工设备,那么由于生产效率低,肯定赔钱。

  1. 每一个参与生产铅笔的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努力会导致一支铅笔的产生,每个人只是做他手头上的事情。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铅笔是什么,有些人根本就不需要铅笔,但是他们的努力,却使得铅笔能够自动自觉地生产出来了。

这个时代有些工作很难评估自己的工作价值,例如,我生产的防弹衣可能救了正义者或邪恶者的一命。我生产的一块布料,可能用来做了防弹衣,也可能用来做了花裙子。我种出来的棉花,可能用来做了一块布料,也可能用来做了酒精棉球。最后,这个棉农是帮助了正义者还是邪恶者?

  1. 生产铅笔的这些人,生活在世界各个不同的角落,他们互相不认识,说着不同的语言,信仰不同的宗教,互相不理解,有时候互相看不起,有时候互相敌视,甚至可能互相打过仗。但这没关系,他们能够共同合作,把一支铅笔造出来。

这就回到了前面讲过的逻辑原点——生存。生存需要利益支持,从某种角度讲,文化观念反而会阻碍我们合作创造利益,而大范围的分工合作能打破这种限制,回归到生命的基本诉求。

  1. 更神奇的是,虽然一支铅笔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努力,积聚着一代一代人的知识,但是我们购买一支铅笔,所要支付的代价是微乎其微的。我只要上几分钟课,赚到的钱就可以买一支铅笔。

分工协作使这些铅笔生产者分摊到自身的成本大大降低了,一个人不用学习很多知识,就能够参与生产了,有了制造设备,一下子生产一大堆铅笔,对他来说就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尽管参与制造的人那么多,但是每个人身上降低的生产成本比人力增加的成本要大,以致于总的算起来,成本是下降的,这就是分工和流水线的力量。

如果我跟成千上万的人说,我给你们上两分钟课,你们给我制造一支铅笔,你说有可能吗?笑话,不可能的,谁会理你。但现实恰恰就是这样,只要我讲课两分钟,就能买到成千上万、几代几代的人一起努力产生的一支铅笔。
这是多么奇妙的现象!再看看大自然,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吗?不可能。到底是什么力量,能够让这么神奇的事情发生呢?那就是市场。那就是我们前面说的,那个让成千上万陌生人互相协调工作的平台。

3.猎人与老虎的故事

北大的周其仁老师也曾经讲过这样的故事,他说他当年,在完达山打了10年的猎,跟他的师父两个人住在山上,什么都没有,什么都得靠自己做。他说他的师父啊,非常厉害,手非常的巧,什么都能做。肥皂,他能做;子弹,他也能做。
他说,就这么一个那么能干的师父生活却非常的穷,衣服补了又补,生活非常的困顿。然后他再比较一下城里人的生活,城里人的本事比他的师傅差多了,懂得事情少多了,但是城里人过的日子要比他师父过的好多了。

这不公平吗?

我自己还喜欢举一个老虎的例子。我挺喜欢老虎的,我从小就喜欢到动物园看老虎,觉得老虎非常厉害:它的爪子很利,跑得很快,能够爬树,还能游泳,它白天能看见东西,晚上也能看见东西。
就是这么厉害的老虎,它却非常穷,身无旁物,身边一件东西都没有,孤家寡人,家徒四壁。人比老虎的本事差多了,但是人比老虎富裕得多。哪怕是路边的乞丐,他身边也有许多财物,而且他同时也极大地依赖着周围的公共设施。
人比老虎要富裕很多,这是为什么?这是怎么造成的?这是分工合作造成的,这是市场的结果。所以这个神奇的铅笔的故事,有一个人把它写成了一篇短文,名字叫《我,铅笔( I, PENCIL ) 》,作者名字叫伦纳德·里德( Leonard E. Read ),文章发表在1958年,我一直都很喜欢这篇文章,后来这篇文章被我们国内的学者秋风翻译成了中文。
我到美国留学买第一辆车的时候,发现车牌是可以定制的,叫Vanity plate,就是虚荣的车牌,显摆的车牌,或者个性化的车牌。我知道以后,就把我的车牌改成了I PENCIL, 就是“我,铅笔”。
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这篇文章。比方说我的房东就不知道,她看到我的车牌以后,就说你怎么换个叫ONE PENCIL的车牌啊,那其实不是ONE是I。但是经济学者知道,好的经济学者知道这篇文章。在路上,一个好的经济学者一看到这车牌,他就知道,车里面坐着另外一位好的经济学者。

了解了这篇文章,我是不是就成了一个好的经济学学习者?

课堂小结

一支简单的铅笔,在这世界上从来没有人能够掌握生产它的全部知识,它需要成千上万人通力合作,才能生产制造出来。而这些共同合作生产这支铅笔的人,可以互不相识,彼此憎恨,甚至互相敌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合作生产一支铅笔。而当这支铅笔被生产出来之后,我们每个人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就能得到它。这个神奇的故事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有市场机制在协调人们分工与合作。

当我们考虑合作问题时,还是功利一点好,那是由我们作为生物体的底层逻辑原点推导出来的。

课后思考

现代社会的分工和合作已经到达如此精细和复杂的程度,为什么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穷人呢?

至少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还没能参与到社会大分工。我们中国制造以前一直被认为是分工中的劣势地位,再看看世界现在对中国制造的看法。即使一开始在社会分工中处于劣势地位,也比不参与分工受穷要好。我相信大多数人不会沉迷于不稳定的卫生标准低的食物供应,较低的医疗条件,不安全的不卫生的居住环境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边看边想边写7-铅笔是谁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