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主导权之争

近日,央行与银监会下发了《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简称10号文)。其中大量条款主要规范了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渠道的合作,对客户身份认证、交易限额、赔付责任等方面进行了细化。这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健康发展之路,同时也是央行的监管救赎之路。

 

10号文的出现,与今年以来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的态度一脉相承。虽然在此前央行以试探舆论风向为目的,抛出两个监管草案,令央行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最终不得不以座谈会的方式施以安抚,但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决心不可动摇。

“央行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做了一件正确的事。”一家三方理财平台的内部人士对腾讯财经表示,舆论的攻击是央行为监管的迟缓付出的代价。央行一开始就轻视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速度和影响力,如今第三方支付机构凭借互联网金融的东风,实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央行此时想要监管,已经不得不考虑第三方支付背后的草根阶层利益。

 

痛定思痛后,央行和银监会转变策略,将商业银行推到了监管第三方支付的前沿,利用规范双方的合作,来达到规范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目的。

据腾讯财经了解,未来针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将以行业自律和法规监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更多的网上支付合作模式将被纳入监管,同时一个互联网金融协会将在央行的主导下在6月前成立,部分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将成为创始会员,自律将成为这个协会约束成员的主要方式。

 

瑞银证券的两位分析师甘宗卫和翁睛晶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短期最大的影响或体现为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对现有的盈利模式的冲击,以及货币市场基金带来的净息差缩窄压力。估算如果总存款中有10%被货币市场基金取代,那么中国的银行业净息差将萎缩10个基点。极端情景下第三方线上支付平台等对银行业的短期净利润负面影响或达4%。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三方支付主导权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