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赞郁“复仇”三部曲】身为骨灰级韩国影迷的我却最爱看限制级
其实我特别喜欢看韩国电影
尤其是限制级的
还是十八禁,十五禁的
这些我都爱看
放错图片
其实这种如上图的电影看看就行了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看那些韩国很棒的电影。
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亚洲电影方面最受欢迎的莫过于朴赞郁的电影《小姐》
而朴赞郁的在这部电影《小姐》之前
还有三部电影,为他奠基了韩国殿堂级的导演水准。
这三部电影,被称为“复仇三部曲”。
由《我要复仇》《老男孩》《亲切的金子》组成
今天凌晨戛纳电影节的各大电影奖项会陆续揭幕,为此在《小姐》这部电影是否
能拿奖,我们与其猜测,倒不如回顾一下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
之前的《老男孩》看过,所以就不在赘述这部电影的成就和评价。
要说的是另外两部
《亲切的金子》和《我要复仇》
提前说一下,内含大量动图,会产生不适应感。
《我要复仇》作为系列的第一部,以缓慢的剧情发展,冷色基调,且剧情都是偏向戏剧化的方向。
在这部电影中,对构图的精准性,隐喻性是我最崇拜的
这种构图方式在《亲切的金子》中也运用精准
在构图中,明显的看到图片的三分之一处是阴影部分,其余是明亮部分,
暗示,主人公的处境陷入绝望之中,且又表明,这种阴影是为后面的复仇做了深刻的铺垫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构图就是人物的边缘化和角落化,
看过贾樟柯的《小武》知道,最有名的对白桥段就是,
小武和他喜欢的女孩在交谈时,总有一人是处于盲区,位于画面的边缘区。
这种构图手法同样在《亲切的金子》中,再次利用。
这种人物边缘化,角落化的构图方式,意在表明人物处在最极端的时刻,
处在最绝望的时刻,而对后面的剧情的爆发做了有利的人物特征铺垫。
与相同题材的电影相比,朴赞郁对仇恨的理解由最开始的半表面化到最后的深入人性化。
没有《告白》这种电影的最后复仇的快感,而是把最后的复仇逼向两个极端的方向点,
要不就是复仇的失败,人物的死亡,要不就是复仇的成功,人物的最后生存。
而相比较于另一部《狩猎》而言,朴赞郁并没有把观众的心理逼向绝望,
始终让人们相信,最终的复仇是正确的,这种正确是建立在对之前的仇恨。
第一部《我要复仇》中,对人物的绝望和画面的血腥,残酷,是最为津津乐道的。
聋哑人,卖肾,被骗,亲人的自杀,离去。
在电影中,把人物的生存希望一点点的逼向绝处,
而这种逼迫的手法是来源于生活中某种东西的缺失和匮乏。
妻子的离去,女儿对母爱的向往,姐姐的生存问题,
在把人物的内心逼向绝处之后,便是复仇的开始,
朴赞郁对复仇的展现,除了在画面上利用血腥场景渲染观众的恐惧心理之外,
又延伸到观众的心理,利用恐怖元素,还有超现实元素,把这种复仇中的恐惧效果,
由表面向观众的内心深入进入。
在剧情的设置中,把人物的特征,能用镜头交代的绝不用对白。
把人物之间的关系联系的不仅是紧密和无缝,更是残酷。
三大板块的主要人物都是面临着生命是否可以存活下去的问题,
把这种问题的解决方式用暴力展现。
在血腥程度上,《老男孩》相比第一部更加残酷,更加的不堪入目。
但是血腥程度与人物内心的复仇效果不是成正比的,
过度的渲染血腥场面,不仅会给观众造成不适应,而且对电影的观影体验有影响。
所以在最后一部的复仇电影中《亲切的金子》中,把血腥场面用黑白画面最为保护观众的观影舒适手段,
这种手法,不仅是朴赞郁用到,昆丁的《杀死比尔》也是采用的这种手法。
把血腥画面弱化后,专门强化的就是人物内心的血腥。
在《亲切的金子》中,通过人物的作为来表现人物的血腥,
用刀砍掉手指,用枪杀掉动物,用毒药毒死狱友。
这种对血腥的表现手法,相比较出面的血腥,是不二之选。
不仅把人物的特征刻画的饱满,更是把复仇的血腥程度做了铺垫。
在这两部电影中,剧情的设置是在最开始就是埋下复仇的种子,
《亲切的金子》中,含冤入狱,出狱后,在狱友最极端的帮助下完成复仇。
《我要复仇》中,女儿的死亡,本应该避免的却发生了,最后在自己的复仇中完成杀戮。
而正真的能从这两部电影中感受最大的
是朴赞郁带给你的那种绝望,和在绝望中的求生。
获奖的情况网上都可以查得到,不需要赘述。
对这系列的复仇电影
除去画面,色彩之外的过度曝光之外。
还有音乐。
在《亲切的金子》中,对音乐的利用是极致的。
用具有黑色幽默,荒诞效果的音乐作为背景乐。
如同《龙虾》中的配乐,不仅使得剧情更加具有观赏性,还使得剧情的中的人物
性格走向的饱满性发展。
除此之外故事的连贯性,与故事的再复述性,没有采用最为枯燥的时空相同的剧作结构,用时空交错的剧作结构。
把每个人物的出场作为每段往事的开端。
这种叙事风格,不仅把剧情的走向理得一清二楚,还把人物的出场,关系,交错结构理得一清二楚。
如果说,这系列电影中最崇拜除这些之外,还有演员的表演。
尤其是宋康昊和崔植民的表演,堪称殿堂级的表演水准。
宋康昊在《我要复仇》中的表演,对人物的理解到位,对面部表情的控制,
佩服也不为过,把人物的内心绝望表现的淋漓尽致,把人物的内心仇恨表现的更为出彩。
需要说明的是在韩国,导演特别注重演员的作品年史。
就是说,很好看重演员之前的作品,而每个演员的红绝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
有大量的优秀作品的累计,与国内是不一样的,只要长得好看就行。
所以宋康昊之前的《杀人回忆》中那个经典镜头,被称为韩国的真实写照。
毕竟自己是个韩国电影的半深度影迷
看过的韩国电影太多,对韩国的题材了解的很深,
对韩国电影的本质理解和内在影响是了解最多的。
所以韩国的类型片中,尤其是犯罪题材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
只要有犯人被抓的场面,必有下雨。
这种镜头语言的暗示在大量的韩国犯罪题材中被运用。
在众多电影中,反应社会现实和社会状况的尤为颇多。
这种题材的大量涌现,还是归根于韩国的电影分级制度。
使得之前政治,色情,暴力这些被限制的题材,得以拍摄。
还有就是本土保护制度,以及1999年的光头运动。
正是这些促进韩国电影的发展。
我算不上真正的电影发烧友,但是我却是一个真正的韩国电影发烧友。